被盜墓賊發現,比《史記》還早,讓一眾歷史學家恐慌的史書

《史記》共130篇,52萬字。記載的內容從上古的黃帝一直到漢武帝。因為敘事嚴謹,體系完備,一直被認為是史學界教科書。後世的正史也都按照《史記》的形式來書寫。長久以來,《史記》內容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沒有遭受到質疑,直到後來出土一本書,顛覆了《史記》中許多事情的記載。

被盜墓賊發現,比《史記》還早,讓一眾歷史學家恐慌的史書

這就是《竹書紀年》,晉朝時候一個叫做不準的盜墓賊。挖到了一個戰國時期的墓葬,他並不知道這是魏襄王的墓,只感覺這個墓葬規模很大,應該有許多寶貝。可是沒想到鑽進去一看,根本就沒什麼寶貝,反而是一屋子竹簡書。盜墓賊很是失望。

如果當時這個盜墓賊掉頭就走,或者一怒之下把這些竹簡都燒了,那恐怕就沒有後來的事情。但不知道當時這個盜墓者出於什麼樣的目的,竟然把這些竹簡都搬了出去。還把這些竹簡都上交了朝廷。結果這本書揭開了史學界一個新時代。

《竹書紀年》這本書記錄了從夏朝起,一直到戰國時期魏襄王時候發生的所有歷史大事。讓史學界震驚的是,裡面很多記載,跟《史記》記載完全不同,很多在《史記》裡面記載的順理成章的事情,到《竹書紀年》裡卻是另一番景象,這讓史學家們很是震驚。但是,在當時儒家思想佔據統治地位,儒家的史學家看到《竹書紀年》內容後,立刻把它當做是異端邪說,列為禁書,堅決抵制!

被盜墓賊發現,比《史記》還早,讓一眾歷史學家恐慌的史書

那麼《竹書紀年》裡到底說什麼,讓史學家們那麼狂躁?那我們就在裡面挑選幾個來看。比如說按照《史記》說法。堯舜禹是古代三位賢君,各自品德高尚,為了天下嘔心瀝血。後來堯老了,就把位子傳給舜,因為覺著舜當君主比自己當好。但是按照“異端邪說”說法,堯舜禹之間根本不是禪讓,是舜掌握權力之後,發動政變把堯踢下臺,自己當老大。而且,舜還囚禁堯,不讓他見自己兒子。

怎麼樣?是不是毀三觀!此外,還有更可怕的。《史記》說,商朝時候,伊尹是個名相,他輔佐商湯建國,後來商湯繼位者太甲當老大當的不好,整天瞎折騰,為非作歹,所以賢相伊尹就把他流放,自己代替他管理國家。後來等著太甲變好,就把他接回來當大王。這麼一看,這件事就是一副標準道德案例。但是“異端邪說”上卻不是這麼說的,上面說,伊尹分明就是篡權,自己想當大王,他把太甲流放後,太甲心中不服,糾結大臣回來報仇,把伊尹殺了奪回權力。

被盜墓賊發現,比《史記》還早,讓一眾歷史學家恐慌的史書

《竹書紀年》成書要早於《史記》,且不受儒家的影響,其可信度還是非常高的。歷史的記錄方式有多種,哪個更符合道德標準,才更適合後世來評定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