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習三年的階段性反思

修習三年的階段性反思

我叫李小雪,加入核心群也已經三年了,近一年多以來,覺得自己水平進步不明顯,無話可說,也沒什麼好寫的,近期反思了一下我在修習停滯的階段主要有幾個問題,分享出來,與大家共勉。

修習心學就像是用一塊大石頭雕刻,剛開始總是要大刀闊斧的砍出一個大致的形狀來,然後再一部分一部分的區域性修飾,最後在一點一點的精雕細琢。

學習心學的前幾年就像是大刀闊斧的階段,要先調整自己以往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就是轉“心即理”的彎子,由向外求轉向向內求,從好名、好貨、好色外求的狀態轉向求內心不糾結、坦蕩的狀態,這個轉變不容易,但轉變過來之後,心學的大門就徹底敞開了;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就是區域性修飾、一點一點雕琢,從我的體會來說,進入這個狀態之後,進步不如剛開始明顯,就會覺得好像進步停滯了,但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其實會發現自認為停滯的這個階段,實際上還是有進步的;越往後,這種進階會越細微,得仔細覺察才能感覺的到。這個體會也印證了十六字心法裡面的“惟精惟一”。

大刀闊斧的階段過後,生活有很大的改善,但僅能維持當前的狀態,有很多問題還是會重複發生,但又不知道怎麼避免。後來參加了幾次線下活動之後意識到,還是自己的覺知敏感沒有提升。當不正之氣萌發的時候,覺知太鈍感覺不到,只能事後才後悔,而覺知敏感不提升,統一問題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出現。發現這個問題之後,我又重拾了靜坐和站樁功夫;靜坐站樁一段時間之後,能明顯感覺整個人精氣神提升,但同步帶來的問題是,脾氣見長,與人口角變多。與子晴同道交流之後才知道,當精氣神提升的時候,日常的格物功夫不能落下,得去引導約束,這塊就是收束功夫的欠缺了。靜坐和站樁練習的是兩種功夫,一個是收束、另一個是覺知敏感度,兩者在日常的格物中需要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也就是所謂“戒慎恐懼”。

關於給自己設目標,設目標通常都是在精氣神充足的時候發起的,但目標的過程需要經歷精氣神的高峰、平均值和低谷,往往在高峰期設下的目標,最後都在低谷時放棄。以我自己的體會而言,無數次給自己設定早起鍛鍊、站樁、靜坐的目標,但無數次都沒有堅持下來,主要原因還是,在高峰時設立目標的時候是不夠“誠”的,也就是有“自欺”的成分在,這個時候的目標往往是自己想要做到但實際上不一定能做到和堅持的狀態,在精氣神比較低迷的時候,這個目標就變的遙不可及,目標自然就無疾而終,堅持不下去了。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在勁頭起來設定目標的時候,會稍稍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能做的到,儘量做到不自己騙自己,然後再堅持的過程,偶爾有不可抗因素造成的間斷,不過分強求和懊悔,儘量順其自然,現在我的靜坐站樁和鍛鍊也不是每天都能堅持,但陸續陸續一直在做。

面對壓力,堅持自己的內心。近期我的一個組員要離職了,剛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心裡是有些難受的。因為這個同事的離職主要原因是由於我這邊連續幾次的考評都給的不好。難受的這個情緒升起來之後,我反思了一下我考評的依據和標準,整個過程並沒有什麼問題,而這個難受的情緒並不是來源於考評處理的不正,而是下屬離職帶來的同事間的毀謗壓力,找到問題根因之後就釋然了,下屬的持續怠工導致考評差從而導致離職,這是他的因果,我堅持原則導致他的離職,自然有外部的壓力和毀謗,而這中間,唯一不變的就是內心的坦蕩,這個才是我們追求的和最重要的東西。

劉長志

儒學學者、

陽明心學踐行者

我知道你手一滑

就關注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