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布白”,才真正讀懂這位大神的書法!

在中國書法史上,米芾可謂是布白高手。米氏在書論中雖未明確提及“布白”二字,但已深刻認識到布白之重要了。

其《海岳名言》中載:“蓋字自有大小相稱,且如寫‘太一之殿’作四窠分,豈可 將‘一’字肥滿一窠,以對‘殿’字乎?蓋自有相稱,大小不展促也。餘嘗書‘天慶之觀’,‘天’、‘之’皆四筆,‘慶’、‘觀’字多畫在下,各隨其相稱寫之,掛起來氣勢自帶過,皆如大小一般,唯真有飛動之勢也。”

寥寥數語卻反覆出現“大小”、“相稱” 等字眼,由此亦可看出米芾對布白的重視及對布白處理技巧的嫻熟。清蔣和《書法正宗》雲:“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間之布白。”現結合米芾書作對其經營布白的方式及特點進行詳細的剖析。

01

/

單字布白

古人論書曰:“書在有筆墨處,書之妙在無筆墨處,有處僅存跡象,無處乃傳神韻。”韻從“虛”生,意在“象外”,布白作為神韻的載體之一,不但與作品整體佈局相關,亦與單字布白緊密相連。

蘇軾評米芾書曰“風檣陣馬、沉著痛快”,黃庭堅則贊曰“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而米芾更是自謂“臣書刷字”。受此影響,欣賞者往往關注米氏書法的用筆,而忽略其結字布白特點。米芾書作單字布白常見有以下幾種型別:

1.錯位布白。

如《蜀素帖》中“亭”字把豎鉤大膽地向右側位移,使字的左下角留出大片空白,有斜而不倒之勢。

“深”字三點水向外欹側,右上角禿寶蓋緊縮與下部留一空白,整個字呈倒三角形, 穩中求險。

讀懂“布白”,才真正讀懂這位大神的書法!

“常”字上中下三部拉開距離,留出兩塊空白,似斷又連,妙趣橫生。

2.收放布白。

如《蜀素帖》中的“神”、“寄”、“牽”等字,都皆突出一個主筆,極度誇張,並收緊 其餘主體部分,打破了四平八穩的平庸狀態,給人以醒目、震撼的視覺體驗。

讀懂“布白”,才真正讀懂這位大神的書法!

3.提按布白。

米芾遊戲筆墨,用筆無常,收放自如,按則重若崩雲,提則輕若蟬翼。其提按、收 放幅度之大,宋以前書家並不多見,由此亦可見米芾之膽量與氣魄。

02

/

字組布白

中國漢字是方塊字,都有一條中軸線。在行草書中,每字的中軸線連線起來,往往是一條左右擺動的折線,而這條中軸線的設計,在整篇作品中顯得極為重要。

如果這條中軸線比較平直,則整幅作品氣韻會顯得平和靜雅。反之,如果中軸線左右擺動幅度較大,則整行字的外圍,會呈現出寬窄不一、不規則的布白組合,於是整幅作品節奏會顯得跳躍與跌宕,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米芾作品就是此型別的代表。

1。細觀米芾書作,發現作品中有許多黑塊,這些黑塊在視覺上有著強烈的爭白感。

讀懂“布白”,才真正讀懂這位大神的書法!

如《竹前槐後帖》中“陰”、“雅興”之厚重與“十”、“德”之輕靈,及與“還”、“客”之枯澀形成了強烈對比,帖中後四行可謂枯溼濃淡、大小錯落、正欹結合、氣韻飛動。

2。透過斜三角布白,使字的外圍之白呈斜三角趨勢。

讀懂“布白”,才真正讀懂這位大神的書法!

在米芾行草作品中,上下字的中軸線並不是完全居中,而在中軸線的擺動中,字的外圍經常會出現斜三角形的布白,其險峻跌宕之勢頓出。

03

/

行間布白

行間布白就是相鄰兩行字中空白部分的設計與安排。米芾尤善於留意行間布白,透過字態的收放、重心的調整、左右的避讓等方式,打破了呆板的佈局,其行間布白大膽、出奇,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讀懂“布白”,才真正讀懂這位大神的書法!

如《臨沂使君帖》兩行行書,兩行草書,連斷 對比,行間布白忽寬忽窄,非常醒目,正是“疏可 走馬,密不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

讀懂“布白”,才真正讀懂這位大神的書法!

又如《葛德忱帖》,透過中軸線的擺盪、位移、點畫的避讓和穿插,使行間氣勢左右跌宕,險峻之勢自然而 出。

04

/

篇章布白

一件行草書作,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作品中黑白的大分割,是視覺的大效果,需要創作者具有高超的駕馭布白能力,也最能體現出創作者的天資。

米芾善於打破簡單的區域性平衡,求得變化中的整體平衡,在其一生的書作中,一幅有一幅之布白,變化極其豐富,有許多獨具匠心的章法布白形式。

讀懂“布白”,才真正讀懂這位大神的書法!

如《彥和帖》,布白極其精彩。首先,三塊空白留的大小、位置都非常巧妙,既有南宋大畫家馬遠、夏圭的“邊角之景”,又有白居易“此時無聲勝有聲 唯見江心秋月白”之意境。其次,左下角連續運用枯筆飛白,與右上角的濃黑墨色形成了虛實對比。最後“彥和國士”四字的斜勢,又打破了左右行間的方正之白,可謂大膽剪裁,出其不意,看似漫不經心,實乃匠心獨具。作品首尾呼應,氣勢飛動,節律鏗然,神韻悠悠,正如米芾所言:“

其勢活也。

讀懂“布白”,才真正讀懂這位大神的書法!

又如《留簡帖》,米芾布白大膽,從此帖可窺一斑。瀏覽全帖文字,發現米芾基本不按照文意來提行書寫,第三、四兩行僅寫三個字,刻意留出大片空白,足以讓欣賞者遊心其間,暢懷象外。正如董其昌所言:“字須奇宕瀟灑,時出新致,以奇為正,不主故常。此趙吳興所未夢見者,唯米痴能合其趣耳。”

這種不按照書寫內容習慣程式的換行,在米芾書作中極為常見,它不但背離了寫經、章奏等各種規整等距的空間布白形式,而且與王羲之《喪亂帖》、顏真卿《祭侄文稿》等書札不提行書寫,在空間布白上亦有了顯著的變化與發展。它既切合了書寫節奏感的行氣起伏,又創造了多樣性、豐富性的布白空間。

05

/

用筆破白

行書是時間性較強的書寫形式,線條的形狀和筆勢的走向,以及出鋒的力度,也對布白有影響。

米芾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米氏書法用筆豐富,變化莫測,如其捺畫的著力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中間,這就造成了視覺上不同的、豐富的布白效果。

讀懂“布白”,才真正讀懂這位大神的書法!

讀懂“布白”,才真正讀懂這位大神的書法!

米氏“蟹爪鉤”,比一般的寫法多一個波折,形成了獨特的布白空間,有時甚至將這種鉤有意與最後的點重複,形成一個塊面,加強黑白對比。

米芾還很擅長用枯筆,以至將枯筆藝術發揮到了極致,其筆畫黑處厚重,白處空靈,枯而不燥,枯而能潤,彷彿隨手揮毫,盡得自然。

讀懂“布白”,才真正讀懂這位大神的書法!

又如米芾提倡的“筆筆不同,三字三畫異”,其實質是透過三“異”畫的分割,所得的“白”才能變化豐富,或者說正因為追求布白的豐富及變化,就必須在三畫的長短、間距、起收筆等有所不同。

所以,從空間布白角度來欣賞米芾書法,才能讀懂其用筆、結字及章法形式,就能理解米氏各種眼花繚亂的藝術處理手法。

然而,米芾雖然極力誇大其書作的布白效果,但還是遵循著“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這一對立統一規律,透過呼應、調整,把藏與露、疏與密、正與斜等對立因素融為一體,最終獲得整幅作品的平衡與和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