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藍田玉雕工藝

藍田玉雕工藝源遠流長,早在舊石器時期先民們就佩戴打製的藍田玉。春秋戰國時期,藍田玉被加工成玉禮器。秦統一六國後,得藍田水蒼玉,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及蟲、魚、蛟、鱔、鶴等水族物於其上,製成“傳國玉璽”,成為皇權的象徵。近年來,藍田已成為聞名遐邇的玉雕之鄉,藍田玉雕工藝品不僅走出陝西、走向世界,還成為藍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2007年,藍田玉雕工藝被列入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尋琇琳被評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藍田玉雕工藝代表性傳承人。

藍田玉屬軟玉範疇,但質地堅硬,它的成分除少量的綠石、松綠石外,大部分屬蛇紋花的大理石,所以它色彩斑瀾、光澤溫潤、紋理細密,具有一石多色的特點,俗稱“菜玉”,素有中華四大名玉之美稱。

歲月|藍田玉雕工藝

藍田玉雕在加工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因材琢玉的工藝理念,該理念一直主導著藍田玉雕工匠的製作過程。由於琢磨難度大,還要精雕細刻,一件價值不菲的玉雕成品,往往經過幾十道加工工序,因此形成了藍田玉雕環環緊扣、用料考究的工藝特點,尖端技藝更需要數十年經驗積累。

古時開發利用藍田玉,先民們在既無銅器又無鐵器的情況下,主要是琢磨工藝。琢是用鋸切法去掉多餘的部分;磨是進一步造型,分衝磨(較大面積的磨)和碾軋(深入邊角的磨);琢磨之後基本成器,最後再用幾種小工具勾線,撤去小余料,清理底部,平整地紋,專業術語稱為“勾、撤、掖、頂撞”,最後是拋光和裝潢。後來,隨著青銅器和鐵器的出現,演變成了琢玉、切料、鑽孔、孔來(鎪空)等工藝。

現代藍田玉雕工藝,雕刻前根據玉原料的色彩和形狀分佈,因材設計成適當的玉雕品,再進行切料、過圖、雕刻,其中雕刻是整個製作的核心。總流程包括審料、設計、過圖、雕刻、拋光、驗收、裝潢等環節。工藝包括首飾製作工藝、圓珠製作工藝、玉擺件製作工藝、玉器皿製作工藝、玉盆景製作工藝、玉器鑲嵌工藝。成品按其用途及製作分成了6大系列共1000多個品種。規模上不僅有巨型雕刻,還有微型雕刻和連環雕刻等。巨者數噸,高達2-4米;小者如指,巧奪天工。成熟的玉雕產品不僅造型逼真、構思奇巧、喜怒皆具,而且和玉材的自然色彩融為一體,使生物造型動靜絕妙、神韻俱生,成為文化藝術珍品。雕刻的主要工具有磨玉機、開料機、旋碗機、打眼機、絲子鋸等。

歲月|藍田玉雕工藝

藍田玉雕工藝是中國玉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每個時期的玉器都體現著時代的特徵和人類各個時期的審美觀念與價值觀念。而依附在玉器上的玉雕工藝,也是人類工藝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摘自《西安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