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傅雷翻譯出版獎公佈入圍終評作品,11月在上海揭曉

9月24日,第13屆傅雷翻譯出版獎新聞釋出會在北京法國文化中心舉行。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與科學事務公使銜參贊兼北京法國文化中心主任高明,傅雷獎組委會主席、北京大學法語系主任董強,本屆評委會主席吳佳霖以及2020年傅雷獎獲獎譯者汪煒等出席。釋出會上,正式公佈了此次入圍終評的10部作品。

2021傅雷翻譯出版獎公佈入圍終評作品,11月在上海揭曉

釋出會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圖

2009年,傅雷翻譯出版獎成立,旨在促進法語文學及學術作品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自創立以來,傅雷獎得到了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莫言為代表的眾多文化界名人的支援。在法中兩國文化交流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傅雷獎獎勵譯者們作為語言擺渡人所做出的重要工作。每年,傅雷獎評選出兩部譯自法語的最佳中文譯作,文學類和社科類各一部。特別的,2013年起設立了“新人獎”,以鼓勵年輕譯者。

本屆傅雷獎共收到參評作品47部,其中社科類35部,文學類12部。2021年9月9日,初評會議在北京舉行,評委會從中選出了10部入圍作品。今年傅雷獎的入圍作品包括社會學家兼哲學家迪迪埃·埃裡蓬的人類學著作《迴歸故里》、埃裡克-埃馬紐埃爾·施米特的短篇小說集《奧斯坦德的夢想家》以及伊麗莎白·盧迪內斯庫的《精神分析私人詞典》,再次證明了中國當代法語譯界的多樣活力。

釋出會上,高明首先致辭。他介紹說,第13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將於11月20、21日在上海揭曉,“今年選在上海周浦鎮,得緣於那裡曾是傅雷先生的家鄉。” 他在發言最後還特地提到作家米蘭 昆德拉,“有一次,記者提問昆德拉寫作風格怎麼變了?昆德拉回答說,‘不,我只是換了一名譯者。’這個故事充分顯示了譯者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多元的譯者,多元的風格,向譯者致敬!”

董強介紹說,傅雷翻譯獎獎項成立的宗旨就是一代又一代傳承譯者之光,“我們特別重視翻譯界的新人,從第六屆傅雷翻譯獎開始,就設立了新人獎。值得一提的是,在報名今年傅雷獎的譯者中,最年輕的譯者只有24歲。”釋出會現場,董強同去年傅雷獎“社科類”獲獎譯者汪煒展開對談,後者也是今年傅雷獎的評委之一。“我比較關注社科類作品,《迴歸故里》近來很紅,聽說還要改編成電影。”汪煒說。

董強還介紹了今次加盟的兩位特邀嘉賓評委,“上海市作協副主席孫甘露先生,此次我們請他來做文學類評委。熟悉他的讀者都知道,在早期文學創作中,孫甘露受法國現代文學的影響很明顯。”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專家劉擎,此次獲邀作為社科類嘉賓評委,“劉擎是留美歸來的學者。近些年來他很紅,對很多社會問題都有著銳利的眼光和判斷。”

隨後,第13屆傅雷翻譯出版獎評委會主席吳佳霖用中、法雙語現場宣佈了10部入圍作品。吳佳霖是一位旅居中國多年的作家和中國古典詩詞專家。在董強看來,“此次入圍的十本書內容非常多樣,這也是傅雷翻譯獎設立的初衷。這個獎填補了一個空白,讓法國的文學、文化、思想有了一個固定的傳遞視窗,這在全世界來看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評選的標準就是專業性上的一個‘好’字——原著本身要好,翻譯也要好的作品。”

傅雷翻譯出版獎常任評委餘中先在釋出會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總體而言,文學類的譯者比社科類的譯者年長些,我們的譯者隊伍是越來越年輕了,此次最年輕的入圍譯者起碼有一位是90後。而且他們敢於碰觸比較冷門的,前沿的,難度係數非常高的著作。”

最終獲獎作品將於11月20日在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鎮傅雷圖書館舉辦的頒獎典禮上揭曉。11月21日在上海中心大廈的朵雲書院·旗艦店也將舉辦文學講座以及入圍譯者見面會等多場精彩活動。

附:10部入圍終評作品

社科類

2021傅雷翻譯出版獎公佈入圍終評作品,11月在上海揭曉

《漢代墓葬藝術——中華考古記(1914)》

謝閣蘭、奧古斯都·吉爾貝·德·瓦贊、讓·拉爾蒂格 著

秦臻、李海豔 譯

文物出版社

本書第一、二部分按時間和地域順序進行描述。涵蓋從秦始皇陵到西漢各帝陵的綜合考察,對霍去病墓前石雕藝術,四川地區的墓葬石闕、石碑及墓前石獸,以及漢代崖墓建築和墓中各類陪葬器物等,運用考古學方式進行測繪、記錄與分析。第三部分則是對漢代墓葬藝術的整體研究以及喪葬觀念等內容。

2021傅雷翻譯出版獎公佈入圍終評作品,11月在上海揭曉

《異域的考驗: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文化與翻譯》

安託瓦納·貝爾曼 著

章文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本書以施萊格爾兄弟等耶拿浪漫派代表人物的譯著為素材,針對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翻譯實踐進行了“考古式的發掘”。在同時代的法國譯者仍熱衷出產“不忠的美人”之時,聚集於《雅典娜神殿》周圍的德國浪漫主義者卻選擇了一種忠於原文、符合當代倫理且對此時正處於形成階段的日耳曼文化極有補益的翻譯策略,而此種忠於他者的翻譯傾向也在他們的前後輩(路德、赫爾德、歌德、荷爾德林等)的身上數次閃現。簡言之,貝爾曼藉助對他們理論概念及範例的解讀,成功將翻譯從之前“僕從化”的境地中解救了出來:翻譯行為可以藉助他者來豐富自身,值得建立一門以翻譯為唯一認知物件的科學。

2021傅雷翻譯出版獎公佈入圍終評作品,11月在上海揭曉

《精神分析私人詞典》

伊麗莎白·盧迪內斯庫 著

羅琛岑 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精神分析私人詞典》是“私人詞典”系列中一種,由普隆出版社出版。作者運用歸納的風格分類、思考、辨析和命名,向讀者闡述精神分析如何從文學、電影、戲劇、旅行和神話中汲取營養,最終成為一種普遍傳播的文化。圍繞89個關鍵詞,剖解與精神分析相關的人物、城市、文學、電影、文化現象、政治風潮,帶領讀者在意識映象的彼岸遨遊。《精神分析私人詞典》文風輕快,筆法活潑不失嚴謹,兼具知識性、批判性與趣味性。

2021傅雷翻譯出版獎公佈入圍終評作品,11月在上海揭曉

《迴歸故里》

迪迪埃·埃裡蓬 著

王獻 譯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後浪出版公司

父親去世後,作者迪迪埃·埃裡蓬決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蘭斯,回到他最初誕生的社會階層,那群他已經告別三十年的人。他重返過去,回顧家族的歷史,回憶童年時身處的工人階層,回溯他如何從工人家庭的窮孩子成為法國著名的知識分子……在這場極為內在又顛覆的心靈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會階層、學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題,透過梳理集體決定論中不同個體的命運軌跡,剖析了不同社會環境下,人的“個人選擇”是如何被影響和被決定的。

2021傅雷翻譯出版獎公佈入圍終評作品,11月在上海揭曉

《作為一種法律淵源的學說——法國法學的歷程》

菲利普·熱斯塔茨、克里斯托弗·雅曼 著

朱明哲 譯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直到1850年左右,法國法學才開始使用“學說”一詞。這一概念的出現最早是直覺的產物,隨後則由科學學派構建,後者把學說推崇至教義學之巔。從20世紀20年代起,學說某種程度上等同於一種法國方式。法國學說構成了一個重要共同體,這一共同體大部分成員都是具有批判性的大學教師,卻往往以整理實在法為己任。這種任務賦予法律秩序和學說自身以正當性。

文學類

2021傅雷翻譯出版獎公佈入圍終評作品,11月在上海揭曉

《問題之書》 (上下冊)

埃德蒙·雅貝斯 著

劉楠祺 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問題之書》是一部回憶之書、漂泊之書和聆聽之書。這部多卷本的作品圍繞著薩拉和於凱爾那質樸而悲傷的田園牧歌而展開,向生命、自由、死亡等發出執著的追問,而這些追問又激發出虛構的智者們的問題與思索,激發出對書的權威性解讀。這曲愛與哀之歌,首先是一部字裡行間充溢著希望的書。它企圖讓我們去見證一個已被預先判決的諾言,見證它的誕生和它的最後時刻,亦讓我們旁觀苦痛在遭受迫害的群體中是如何層層加碼的,他們當中的受害者一代接著一代地抗訴。這是一則關於不朽之書的故事,時間在此打下了它的烙印。

2021傅雷翻譯出版獎公佈入圍終評作品,11月在上海揭曉

《朝著海的方向》

讓-克勞德·穆勒瓦 著

王秀慧 譯

湖南文藝出版社

小說講述了一戶窮苦人家的第七個也是最後一個孩子,侏儒小子揚帶著哥哥們逃離家暴的冒險之旅。一天晚上,揚意外聽到父母要把他們七個統統殺掉的對話。揚立即說服六個哥哥連夜朝著海的方向逃跑。社工、長途車司機、麵包師乃至食人魔……每個與七名孩子有過交集的人,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各自所目睹的一切。

2021傅雷翻譯出版獎公佈入圍終評作品,11月在上海揭曉

《男孩》

馬庫斯·馬爾特 著

黃雅琴 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男孩》是法國作家馬庫斯 馬爾特的長篇小說,榮獲2016年費米娜文學獎。男孩沒有名字,在法國南部的森林裡長大。母親死後,男孩在天性驅使下踏上旅途。他遇到了很多人:喪失愛人後心灰意冷的約瑟夫、行走江湖的藝人布拉貝茨、文采飛揚的斷臂俠士,還有愛瑪——男孩如姐如母的愛人。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男孩經歷了人類的極度瘋狂、大屠殺和所謂的文明。這是年輕靈魂的一段旅程;在懵懂間,男孩經歷了鑄就歷史的大小事件,並開始覺醒……

2021傅雷翻譯出版獎公佈入圍終評作品,11月在上海揭曉

《奧斯坦德的夢想家》

埃裡克-埃馬紐埃爾·施米特 著

徐曉雁 譯

中信出版集團

為了療愈情傷,一個男人逃遁到比利時北海之濱沉悶的城市奧斯坦德。他在那裡遇到女房東愛瑪女士,後者向他講述了不可思議的熾熱的愛情故事。是故弄玄虛的哄騙還是她真的是一位獨一無二的女性?本書收錄的五個短篇 ——《奧斯坦德的夢想家》《完美謀殺》《痊癒》《誤讀》和《手捧花束的女人》—— 正是由“秘密”貫穿,每個角色都在秘密的漩渦中掙扎。他們是我們的映象,講述我們被秘密包裹的人生。

2021傅雷翻譯出版獎公佈入圍終評作品,11月在上海揭曉

《溫柔的儲存》

保羅·莫朗 著

段慧敏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溫柔的儲存》以一戰時期的倫敦為背景,塑造了三位個性獨特的女性形象,她們的故事如三折美人圖,使我們看到了至今仍未徹底改變的女性命運:克拉麗斯有著藝術家的品味和居於核心的主導力量,卻無法擁有完美的愛情;德爾菲娜在寡居後一步步走向毀滅,拒絕了迴歸的可能;奧蘿爾最終在世俗生活與自然天性的衝突中孤獨地逃離。此書向我們展現了女性內心深處對於快樂、智慧與愛情的永恆渴望。此外,普魯斯特為本書所撰的長篇序言亦成為有關“文學風格”的經典論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