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是今文派,班固是古文派——你不知道的儒家今古學派之爭

在上篇《讀史筆記之十九:道家是逆反思想?墨家是夏代作風?農家是?你不知道的諸子百家》中跟大家分享了諸子百家中幾家主流學說的基礎性概念,其中提到儒家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的原創作者並不是孔子——他只是整理編輯的人;其實這個說法在經學上是有爭議的,有一派學者認為六經都是孔子的原創作品,而不僅僅只是個責任編輯。

也許有按捺不住的朋友們要問了:不是四書五經麼,怎麼是六經?六經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孔子?

彆著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儒家學說中一些有趣的概念,大家且耐心向下看。

司馬遷是今文派,班固是古文派——你不知道的儒家今古學派之爭

孔子像

儒家作為百家爭鳴中的一家,在春秋戰國時代稱不上成功,孔子周遊列國推銷自己的主張,其結果是各國基本都敬而遠之;儒家在先秦時代遠遠比不上法家顯赫,自然也沒有那麼多是非。

然而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成為顯學、官學之後,正所謂人紅是非多,反而有今文學派和古文學派之爭。

一、今文學派

戰國七雄裡面的秦國,經商鞅變法一躍成為強國之後,奮六世之餘烈,最終完成了大一統。無論是商鞅,還是包括後來秦始皇十分器重的韓非、重用的李斯,都是法家人物。所以秦始皇大概是不怎麼看得起其他學說的,以至於“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就是焚書坑儒,導致很多先秦古籍失傳。

而後秦亡漢興,經過一段時間的無為而治的休養生息之後,教化民眾成為當務之急。漢文帝時代組織一批博學名宿,用漢代通行的隸書記錄下他們口口相傳的儒家經典;因為隸書和先秦時代的文字有所不同,所以就稱呼隸書為今文,先秦文字為古文。

自然而然,尊奉、推崇隸書寫就的儒家經典的學派,被稱為今文學派。

司馬遷是今文派,班固是古文派——你不知道的儒家今古學派之爭

孟子畫像

二、古文學派

漢武帝時期,皇室宗親魯恭王劉餘,想擴建一下自己的房子,就去拆孔子的舊居室,結果在牆壁中發現了用籀文(就是大篆字型,各種字型的不同詳見拙作《別再問宋體屬不屬楷體了!進來了解字型常識!》)書寫的《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多種儒家典籍。

幾乎同時期,同為皇室宗親的河間獻王劉德收購到了古文書寫的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詩》、《春秋左氏傳》等多種儒家典籍。

自然而然的,研究、學習古文典籍的學派,被稱為古文學派。

古文典籍和今文典籍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兩者互相指斥對方為偽書,同時兩派學者研究的方式方法方向也不盡相同,在歷史發展上各有浮沉。

司馬遷是今文派,班固是古文派——你不知道的儒家今古學派之爭

董仲舒畫像

三、今文學派、古文學派的異同

兩派的典籍存在著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在歷史上經學家們爭吵了幾千年了,也沒有弄個清楚明白,作為吃瓜群眾,咱們不用去深究經文的異同,只需要從外在表現上能夠區分就足夠了。

列舉兩個通俗易懂的區別:

A、對待孔子的態度不同

今文學派認為六經是孔子原創作品,因而尊奉孔子為素王(聖、王稱號含有開創者、發明者的涵義),認為孔子是政治家、哲學家;而古文學派認為孔子只是把已有的作品整理、編輯而成六經,因而尊奉孔子為至聖先師(先師,指傳承學問的人),認為孔子只是一個歷史學家。

B、治學態度不同

今文學派的傳承是師師相傳,傳承鏈條一般都清晰明瞭,弊端是其研究都存在條條框框,好處是如果有什麼問題,溯源考據比較容易;同時今文學派一般講究學以致用,更容易積極投身政治、社會運動。

而古文學派則以典籍為依託,各自發揮,研究上自由的多,好處是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弊端也很明顯,很多學說無從考證;同時古文學派單純為治學而治學,很容易走上孔乙己的道路——你說研究茴字有幾種寫法的意義在哪裡?

司馬遷是今文派,班固是古文派——你不知道的儒家今古學派之爭

班固畫像

今文、古文學派之爭,持續幾千年,一直延續到近代。漢武帝獨尊儒術,尊的是今文學派,董仲舒、司馬遷都是是今文學派人物。所以今文學派在西漢一度大盛;古文學派西漢中期興起,到東漢逐漸興盛起來,如班固即是古文派學者;然而慢慢走向了“茴字有幾種寫法”的方向,再也沒有儒家經世致用的氣概,反而是魏晉玄學乘機而起(玄學並非道家,而是儒家和道家的混合)。

到了近代,兩派仍然在纏鬥呢,例如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康有為,即是今文學派;章太炎,乃屬於古文學派。

儒家典籍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解讀,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如宋明理學就是儒學的另一個重要學派。正是宋代學者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單獨拿出來稱為四書,而六經中的《樂》早已失傳,和剩下的五經並稱為四書五經。

司馬遷是今文派,班固是古文派——你不知道的儒家今古學派之爭

司馬遷像

實際上今、古文學派之爭非常複雜,歷史上出現的許多人、事都與之相關,對於普通人、非專業人員來說,並沒有太大必要去深究,大家有個概念性的瞭解即可——這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我是混沌減壓機,本文為讀史筆記系列之二十篇,歡迎關注,帶你瞭解更多文史小知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