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宋江南丨龍華塔:一座“活”在當下的古塔

享有“寶塔之冠”美譽的龍華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是上海地區儲存最完好的宋代樓閣式的磚心木簷塔。古塔千年來雖經歷雷擊、戰火等重大毀損,卻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修復和守護下得以儲存至今。去年10月,龍華塔四周豎起了腳手架,引起許多市民關注。歷經9個月的保養維護後,巍峨古樸的龍華塔再度迴歸人們的視野。

尋宋江南丨龍華塔:一座“活”在當下的古塔

圖說:龍華塔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下同)

站在修葺一新的龍華廣場上,抬頭便是掩映在霞光中的龍華塔,呼應宋代美學極簡設計的淺水池裡倒映出整座古塔,勾起舊時“秋江塔影”的意境,連排的銀杏樹灑下一地金黃,留住路人匆匆的腳步。相比上海近郊、遠郊保留下的宋代遺蹟,距離徐家彙不過4公里的龍華塔,是“活”在人們身邊、最熟悉也最親切的宋代遺構。

今日“尋宋之旅”,不妨從身邊“尋”起。

歷經磨難 其“心”依舊

龍華塔又稱“報恩塔”,相傳是孫權為報母恩而建,後毀於兵燹。據《雲間志》記載,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吳越王錢俶命張仁泰興建寺和塔。治平三年(1066年),宋英宗賜“空相寺”匾額,重建大佛殿,復修寶塔,龍華寺遂改稱空相寺。元末,寺毀兵燹,而塔倖存。

尋宋江南丨龍華塔:一座“活”在當下的古塔

圖說:龍華塔有八面,共七層

逾千歲的龍華塔有八面,共七層,自底層圍廊地坪面算至塔尖,總高41。03米。人們現在所能看到的龍華塔,1954年由文物專家指導進行了一定的復原,使其風貌展現典型的宋代閣樓式塔,並且它的磚心(也稱“塔心”)大部分也是自宋代留存至今。

出於文物保護的需要,龍華塔未開放登塔,但環繞塔身,依舊可以從斗拱向外挑出的飛簷,看到宋代建築的風骨。主持最近一次龍華塔維護保養工作的總設計師宿新寶指著身後剛做完“全身保養”的龍華塔說:“最顯著便是塔的出簷,出簷深遠,如果走近,能在簷角上發現宋式磚拱額枋和鴛鴦交手拱,塔的八隻簷角懸掛風鐸,也就是銅鈴。”當整個城市逐漸安靜下來的傍晚,走過塔邊,偶爾能聽到銅鈴被風輕撫過發出細碎清脆的叮鈴聲。

尋宋江南丨龍華塔:一座“活”在當下的古塔

圖說:塔的八隻簷角懸掛著風鐸

龍華塔的外簷在清末曾一度被修繕為清代江南寶塔的模樣,其 “返璞歸真”得益於上世紀50年代的一次大修。那次修復工程,由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劉敦楨先生和同濟大學陳從周先生指導,就是在那次修復過程中,人們在塔的簷角發現宋式磚拱額枋和鴛鴦交手拱,塔下又現宋代瓦當,佐以塔體比例和細部特徵,才確認今存之龍華塔建於宋代。

雖曾兩度毀於兵燹,又遭遇過雷電和戰火,但歷經磨難的龍華塔,不論面容怎樣改變,其“心”依舊。誠如設計團隊在研究過程中所理解的——那是一顆傳“宋”至今,綿延千年的“心”。

尋宋江南丨龍華塔:一座“活”在當下的古塔

圖說:龍華塔其“心”依舊

整舊如故 延年益壽

古塔如老人,要延年益壽自然要保養得當。制定維護保養計劃前,設計團隊翻閱了大量史料,巧合的是,上世紀50年代的那次大修,也正是如今華東建築集團的上海民用院負責修繕設計。龍華塔的維護方案論證一年才正式啟動,可謂慎之又慎。宿新寶說:“龍華塔是千年前人工搭建的建築,如何將現代技術和傳統工藝相結合,達到理想的平衡狀態,是今人要完成的課題。”

整舊如故,自然不能大動干戈,而是以“精細化”護理為主。從塔頂的塔剎、瓦片、屋面、脊獸、如意、斗拱、油漆,欄杆,到牆面和地平的鋪地磚……為使寶塔能展示它的宋式風貌,工程團隊將保養重點放在塔頂塔剎葫蘆加貼金箔、屋面傷痕修補、闌額重漆以及拆除塔體“增生”燈光上,“既要讓古塔保留宋代美學簡約古樸的意蘊,又要替它擦去滿面塵霜,煥新容顏。”

尋宋江南丨龍華塔:一座“活”在當下的古塔

圖說:龍華塔

此次維護涉及13個保養專案、10項傳統工藝,其中包括小青磚鋪貼、塔欄杆整修、戧脊等。為避免古塔因承力導致不必要的耗損,工程隊圍繞塔身搭起了一個完全獨立的腳手架,彷彿一個金鐘罩,將其護住方便修繕,卻又不著力在塔的主體。光這個腳手架就搭了4個月。木構件“美顏”採用的是傳統的南方廣漆,特邀非遺傳承人根據上海的溫度、溼度調整配方現場調製,經過一底二漆層層塗刷,猶如給木構件加了保護膜,耐腐耐磨耐酸耐熱,隔水絕緣,富有特別的光澤。

龍華塔頂端的塔剎葫蘆,上一次貼金箔修繕是在1984年,維護前,斑駁鏽蝕,金箔缺損嚴重。要讓塔剎葫蘆重現璀璨,需重貼金箔。過去採用的是鎏金工藝,考慮到這一工藝需用水銀,而水銀蒸發會讓有毒物質彌散到空氣,故而此次以貼金的方式代替。寶葫蘆所用金箔極輕且顆粒細微,厚度僅0。01微米,重量每張只有0。0285克。貼金箔,先以紙覆蓋、輕刷後輕吹一口氣,金箔便附著其上,這一口氣若吹輕了,金箔貼不牢,吹重了便散在空中,如同整容手術一般,極考驗工匠的手藝。

尋宋江南丨龍華塔:一座“活”在當下的古塔

圖說:為龍華塔頂端的塔剎葫蘆貼上金箔,極考驗工匠的手藝

古塔回眸 世上千年

在上海還未成縣、僅是一片灘塗之時,龍華塔便已巍峨聳立。最初,它是這片海域漁船往來的“指明燈”,在靠海吃海的漁民心中,寶塔既能鎮守一方,亦能護佑平安。隨著文明發展、歲月更迭,這片灘塗也是滄海桑田。古塔回眸,世上千年!上海交通大學建築系教授劉傑,曾多次帶著學生們來觀摩、考察龍華塔,瞭解宋代建築,在他看來:“建築是一座城市歷史變遷的見證,它的工藝代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它的風貌代表著藝術美學的高度。”從有龍華寺、龍華塔,而後有了龍華鋪、龍華村、龍華鄉、龍華區、龍華鎮,每年農曆三月,桃花開了,熱鬧的廟會也開始了,香客、商賈、顧客和踏青賞花者紛至沓來。曾在附近居住的市民何源至今記得小時候被外婆帶來逛廟會的場景,雖說後來外婆家拆遷,她也遠渡重洋求學,但常常會念起這座以前推開窗戶就能遙遙望見龍華塔:“我也是因為最近掀起‘尋宋熱’才發現,它竟然就是留存至今的‘宋朝使者’。”

尋宋江南丨龍華塔:一座“活”在當下的古塔

隨著徐匯濱江的開發,龍華塔至江邊的大片老公房相繼拆遷,老鄰居們四散東西,卻總會不約而同地回到龍華塔下來聚聚。在龍華住了數十年的陳梅芬,現如今跟隨兒子搬去了浦東,每月都會回龍華一次,去龍華寺進香,然後約老鄰居見面。只是從前阿婆們會約在小飯店,龍華廣場改建後,她們的據點換成了古塔斜對面的星巴克。“講龍華變化大,是真大,現在這裡有劇場,還有電影院,房子造得跟外國一樣。”陳阿婆指著對面新建的龍華廣場說:“現在這裡變廣場了,還種了很多銀杏樹,以前這廣場一半是有連廊的古色古香的商城,賣小吃還有茶葉。”“但是再怎麼變,也不會沒方向。”旁邊老鄰居笑說:“龍華塔總歸在的呀!”(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記者手記丨看到歷史 望見未來

拍攝龍華塔那日,取景一度讓攝影師很頭疼,因為不論從哪個角度拍塔,都會有“大吊車”或是正在建造的新建築“破壞畫面”。然而,轉念一想,這不正是古塔在迅速發展的城市中傲然獨立的別樣景觀。這是一座“活”在當下的古塔,城市在它的身邊日新月異,生活在它的照看下不斷前行。

尋宋江南丨龍華塔:一座“活”在當下的古塔

如今走到龍華塔下,環顧四周,既能看到歷史,也能望見未來。塔下,是千年古剎龍華寺,以及承載著紅色文化基因的英雄英烈長眠之地——龍華烈士陵園。往東,是藝術氣息濃厚徐匯濱江,龍美術館、西岸美術館還有尚未完工卻已上演了不少實驗作品的穹頂藝術中心。塔邊,充滿現代感的建築群,有傳承國粹的上海京劇院和“周信芳戲劇空間”,有集博物館、美術館和杜比影院於一體的朵雲軒藝術中心。而若沿著天鑰橋路一直往北,就是上海西南角最繁華的徐家彙。

古老的龍華塔,就如同這方土地的守望者,日升日落、斗轉星移,任憑塔腳下的風景變了又變,它始終以古樸而挺立的身姿,立於浦江畔,傾聽人們心中的祈盼和祝願,承載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念,由宋至今,生生不息。(朱淵)

龍華寺

地址:龍華路2853號

環保出行:地鐵11號線、12號線到龍華站,即可到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