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老師的八種稱呼,最後一個你肯定不知道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老師的稱呼就可以反映古代中國人的尊師重教,今天介紹八種古代中國人對老師的稱呼。

中國古代對老師的八種稱呼,最後一個你肯定不知道

第一種 先生

最初含義為“先出生的人”,後來引申為“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禮記》中的“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中的“先生”便是指年長的教育者。

第二種 師保

古代輔弼帝王和教導王室子弟的官,有師有保,統稱“師保”。

第三種 學博

唐代府郡的學官。唐代府郡置經學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經教授學生,後泛稱學官為“學博”。

中國古代對老師的八種稱呼,最後一個你肯定不知道

第四種 師傅

古時老師的通稱。“師傅”一詞原本是太師、太傅、少師、少傅等官職的合稱,因這些職位負責教習太子,所以“師傅”也是老師的代稱。

第五種 山長

唐、五代時對山居講學者的敬稱。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受業者眾多,蔣維東被尊稱為“山長”。此後“山長”便成為教師的一種尊稱。

第六種 師長

含有視老師為尊長之義,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

中國古代對老師的八種稱呼,最後一個你肯定不知道

第七種 夫子

原為孔子門徒對孔子的尊稱,後來“夫子”成為人們對教師的尊稱。

第八種 西席

也稱西賓,是對教師的一種尊稱。據說,漢明帝劉莊曾拜桓榮為師,常聽他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座位以西為尊。漢明帝雖貴為皇帝,仍然給桓榮安排坐西面東的座席,以示尊敬。此後,“西席”就成了對教師的尊稱。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正是有了這些授業解惑的恩師,中華文明才能進一步積澱,形成世界上最為博大的民族文化體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