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更相信女媧造人還是宇宙大爆炸?——《大問題 簡明哲學導論》讀後感

你更相信女媧造人還是宇宙大爆炸?——《大問題 簡明哲學導論》讀後感

你更相信女媧造人還是宇宙大爆炸?

可能許多人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宇宙大爆炸”

如果我們再追問一個為什麼——“為什麼宇宙大爆炸更可信?”

可能有人會回答:“因為宇宙大爆炸是科學,而女媧造人是神話。”

那“為什麼科學就一定比神話更可靠呢?”

“因為神話是編造的。”

“宇宙大爆炸也只是一種目前無法被證明的假說啊,不也是人編出來的嗎?”

“但假說也是有證據的。”

“神話也有顯靈、奇異事件等作為證據呀,不過是形式不同罷了,就像形容一個人很開心,可以說‘漫卷詩書喜欲狂’,也可以說他體內產生了xx或他體內xx的含量上升。”

……

我們常說“科學研究表明”,我們賦予科學一種權威性,但科學不也只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嗎?科學不是也會有出錯的時候嗎?我們習慣認為科學是對的,但我們真的知道它為什麼是對的嗎?

“自我” “自由” “正義” “道德”……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詞語,但如果有人問我們“什麼是自我” “什麼是自由” “什麼是正義” “什麼是道德”“它們有哪些特性” “我們為什麼需要它們”……我們真的能夠回答出來嗎?我們能夠給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具有普遍性的答案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司空見慣的詞語、觀念……我們使用它們,用它們去進行判斷,但是它們之中到底有多少是我們自己的、是我們經過思考的,有多少是社會、文化、傳統、他人帶給我們的,是我們繼承下來而未加思考的?

在學哲學之前我不曾用這種方式來審視我的生活,我想大多數人也不會這樣思考,因為這些觀念、想法等是我們從小到大習以為常的,是學校老師告訴我們的“真理”,是組成我們的三觀的東西,我們習慣於以它們為基礎去進行判斷,我們預設它們是對的,我們不太可能在沒有任何啟發、任何觸動的情況下去懷疑自己認為對的東西是否真的是對的。

我們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由我們的三觀決定,而我們的三觀又是在我們所相信的東西的基礎上建立的,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相信這些我們所相信的東西(例如正義、道德、愛國、奉獻等),那當有人來質疑我們的時候(比如龍應臺所說的:“我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我們要用什麼來為我們的行為辯護?我們又要如何來捍衛我們所相信的東西?

我們可以選擇不加思考地接受那些觀念,糊里糊塗地過一生,也可以選擇運用理性去思考、去審視我們的生活。前者或許也能帶來我們所想要的(如金錢、名利、成功……),但這樣的人生永遠存在著一種風險——信仰崩塌,因為沒有思考過,所以禁不起任何質疑,只要有人或是事件衝擊到他所信仰的東西,他就有可能懷疑自己,進而全面否定自己。而後者或許並不能對我們的人生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幫助(如獲得成功等),但它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加清醒。

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每個人都有權力去選擇相信什麼、懷疑什麼、否定什麼,但那必須是你自己思考後得出的。或許重要的不是我們採取什麼樣的觀念、贊同什麼東西,而是我們為什麼要採取它,為什麼要贊同它。

最後,來完成一些作為一篇讀後感的功能性任務——介紹這本書,雖然我並不認為這是讀後感所必需的,但這本書還是很值得說說的。

你更相信女媧造人還是宇宙大爆炸?——《大問題 簡明哲學導論》讀後感

雖然這本書的名字——《大問題 簡明哲學導論》會令許多人望而止步,但其實它並不像一本專業書,它是用通俗的語言、以問題的形式來寫的,正如它的名字“大問題”一樣,它每一章都提出並回答一個大問題,如:生活的意義、實在的本性等,作為一本哲學導論,它一定會涉及哲學家和他們的觀點,但這本書並不會詳細介紹他們是怎麼論證的,而只是用簡潔、通俗的語言呈現他們的答案,這本書會告訴讀者這些答案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是怎麼說的,但並不會下一個結論——這一觀點是對是錯全部由讀者自己判斷。

你更相信女媧造人還是宇宙大爆炸?——《大問題 簡明哲學導論》讀後感

另外,這本書每一章的開頭和結尾都分別有開篇問題和篇末問題,私以為最好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思考一下這些問題,也許你得不出答案,但起碼你在思考,而且可能會發現有些哲學家恰好解答了你思考時的困惑,而且其實就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寫一篇文章,如果你想寫點東西又不知道寫什麼的話,完全可以從這些問題中挑一個,不是有一個叫答案之書的東西嘛,這個可以作為問題之書哦。

雖然這是一本很不錯的哲學導論,但我覺得把它作為通俗讀物也完全沒問題,這本書並不像哲學導論教材那樣致力於講解哲學知識,它更多的是啟發讀者去思考、去審視自己的生活。

當然,如果你看完這本書可以愛上哲學、走進哲學,那自然是極好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