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日課365丨道德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的自我約束

荀子日課365丨道德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的自我約束

每天一課讀經典,這裡是爾雅書苑。今天我們開始《荀子日課》第365講《正名篇》的學習。歡迎留言交流。

孟子曰:人之學者,其性善。

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偽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禮義者,聖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見,耳可以聽;夫可以見之明不離目,可以聽之聰不離耳,目明而耳聰,不可學明矣。(《荀子·性惡篇第二十三》04)

這是反駁孟子的觀點。

孟子說:人之所以去學習,是因為他的本性是善的。

因為人性是善的,所以才有向善之心。

荀子說:這是不對的。這是沒有真正瞭解人性,不明白人有性和偽的區別。

大凡人性,是天生就有的,是不可能學到的,是不可能人造的。禮義,才是聖人創立的,人們去學才能掌握,去做才能做到的。

人身上沒法學到、不可能人為造作的,就叫做性;人身上可以學會、可以通行動做到的,叫做偽;這就是性和偽的區別。

人的本性,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聽。看清楚東西離不開眼睛,聽清楚聲音離不開耳朵。耳聰目明,是人的本性,不是可以學得到的,這很清楚了。馮友蘭先生說:

荀況關於性惡的學說,從表面上看也是一種抽象的人性論。但是他的主要意思是說,道德不是屬於天,而是屬於人。道德不是自然界本有的東西,而是社會的產物。荀況所謂的性偽之分也就是天人之分。

我們已經逐字逐句學習完《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德經》《聰訓齋語》《澄懷園語》《曾國藩教子書》《聲律啟蒙》。《荀子日課》《朱子讀書法》正式開講。

關注爾雅書苑,讀懂中國經典,涵泳儒雅人生。

日課溫故

涵泳誦讀

家風傳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