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終南別業》 王維

唐詩三百首|《終南別業》 王維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終南別業》王維 影片朗誦“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vid”:“v08333gkbdu”,“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7493854701_640480/0”,“desc”:“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n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n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n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王維:終南別業(小帆課堂)”,“vid”:“x0839mjjghm”,“img”:“http://puui。qpic。cn/vpic/0/x0839mjjghm。png/0”,“desc”:“”})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何當共讀香芸帙,最是詩情畫意時。”喜馬拉雅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讀一生不可錯過的唯美詩詞。

在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中,王維、孟浩然毫無疑問是兩面旗幟。而在整個唐詩中,能與“李杜”並稱的,也就只有王維了。李白號“詩仙”,杜甫號“詩聖”,而王維號“詩佛”。於是,選擇哪首詩來體現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作的精彩,以及他作為“詩佛”在詩歌創作中的高妙境界,以及他作為“詩佛”在詩歌創作中的超越與高妙境界,就實在是一個非常難以選擇的事情。所以我想來想去暫時放棄了他那首著名的《山居秋暝》,所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而是選擇了他晚年的一首名作《終南別業》,由此見出其山水田園詩作的精彩,以及其“詩佛”的特性來。

詩云:“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之所以特別有名、特別精彩,是因為頸聯那一聯“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的名句。我在詩詞大會中也表達過,個人最喜歡的人生境界,就是王維那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所表現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那麼王維這種“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的人生境界,是如何修煉得來的呢?你看他說“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是說自己中年以後,厭惡城市的喧囂,有濃郁的求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的邊陲。這句“

晚家南山陲

”非常重要,直指詩題《

終南別業

》,這裡的“

終南別業

”就是王維後半生花大力氣經營的“輞川別墅”。可見後來王維的心境大概也像海子說的那樣:“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南山,春暖花開。”

先放下他的輞川別墅、終南別業不談,回頭來看第一句說“中歲頗好道”,那麼我們就要問中年之前的王維又是怎樣的呢?王維出身於著名的太原王氏。我們知道王氏最有名的兩支,一是太原王氏,一是琅邪王氏,而太原王氏更是唐代“五宗七家”之一。至於他那個信佛的母親,則出身於另一大旺族——博陵崔氏,所以

王維的血液裡、王維的身體裡,大概流淌著一種與生俱來的高貴血統與高貴氣質

。這種優秀的遺傳基因體現在王維身上,使他從小就表現出多才多藝的面貌來。王維的祖父王胄(王胄〈558~613年〉,字承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王導八世孫。隋朝大臣,文學家。少有逸才,初仕陳朝,陳亡入隋,晉王楊廣引為學士。大業初年,為著作佐郎。從徵遼東,進授朝散大夫。生性疏率不倫,自恃才高,凌傲時人。楊玄感常與交遊,大業九年〈613年〉楊玄感謀反敗亡,潛還江左,被捕坐誅。)曾任朝廷樂官,所以王維小小年紀便體現出很強的音樂天賦,後來尤其是一把琵琶彈得冠絕天下;王維父親王處廉曾任汾州司馬,尤擅詩文,他則親自教導王維兄弟的詩文創作;王維的母親出身名門,尤其擅長畫畫,所以王維從小就跟母親學畫,一筆水墨更是超逸絕群。所以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詩歌與文學、音樂與繪畫,多種藝術領域王維都能齊頭並進、俱擅勝場。(這個拿得不太準,我覺得應該是酈波老師化用了成語“春蘭秋菊,各擅勝場”。春蘭秋菊:成語,意思是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所長,各有值得稱讚的地方。出處:《楚辭·九歌·禮魂》:“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各擅勝場:擅:獨佔;勝場:勝利之場所。各自佔有勝利的位置。形容技藝精湛,各有所長。出處:漢·張衡《東京賦》:“秦政利觜長虎,終得擅場。”)當然他的家教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可以說從他幼年一直影響到他的晚年,影響到他成為“詩佛”,那就是他那個

出身名門的母親篤信佛教

,是當時著名的高僧大照禪師的弟子。所以後來少年喪父的王維,在母親的影響下,對佛教、對禪宗別有領會,鑽研至深。所以我們經常稱王維,字摩詰,他的名字其實都來自於佛教的“維摩詰居士”,可見他與佛教的淵源。

當然少年時的王維,對佛禮、佛法還缺乏人生的領悟。少年時的他丰神玉朗、姿容秀麗,更何況多才多藝,胸中還有一份

豪俠之氣

。他15歲時入京赴試,口中吟唱的是:“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少年行四首 新豐美酒鬥十千》)那時他對邊塞充滿了嚮往,說:“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少年行》四首其二)後來人到中年的時候,他歷經坎坷,卻也終於出使塞外,當塞外“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的壯闊景象出現在他眼前的時候,那時已雄心不再的王維卻依然能寫下“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王維《觀獵》)的豪俠壯舉。可見

王維雖然號稱“詩佛”,他的身體裡、他的精神世界裡大概也一直住著一個可以號稱“幽並遊俠兒”的大好男兒

(曹植《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所以他的出身、他的才學、他的精神氣質,原來大概都應該是昂揚、奮發、向上的。

可是人生的性格與氣質終究與人生的境遇息息相關。也就是遇到什麼樣的人,經歷怎樣的事,其實冥冥中決定著你的個性表現與精神氣質。王維因其才學備受岐王李範的賞識,開元九年,王維欲再度應試,卻聽說當時有一個叫張九皋的人(當然《集異記》裡記載著的這個張九皋,並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齡的弟弟也叫張九皋。),說他走了玉真公主的後門。玉真公主權勢傾天,授意京兆試官要以張九皋為“解頭”(解頭:即解元)。岐王李範便為王維策劃,希望他能得到玉真公主的賞識。

於是有一天,岐王李範讓王維穿上錦衣華服,帶著琵琶到玉真公主宅邸,說是為公主奉宴。玉真公主只見眾伶人、樂手間,有一白皙少年風姿俊美、氣質超卓,十分惹人注目,便問這是何人。李範只神秘地笑答:“這是個懂音樂的。”便讓王維奏樂。王維輕撫琵琶,聲調哀切,一曲彈罷,滿座為之動容。玉真公主急切地問道:“這是什麼曲子,我怎麼沒聽過?”王維起身答道:“是我所作《鬱輪袍》。”公主甚覺驚異,李範趁機在旁邊說道:“此人不止長於音律,若要說詩文更是無人可比!”公主更感驚異,問王維有何詩作,王維便從懷中掏出詩文素絹呈上。公主看後驚訝不已,說:“這都是我所誦習過的,從前以為是古人之作,原來是你所寫。”於是讓王維更衣,再不敢以伶人視之,而升之為賓客之列。王維入座風流蘊籍,滿座盡皆欽服。李範趁機對玉真公主說:“若教京兆府今年能以此人為解頭,誠為國家之幸啊!”玉真公主說:“那為什麼不叫他去應舉呢?”岐王說:“聽說你已經囑咐,解頭說是要給那個張九皋了。”玉真公主笑道:“那是別人求情,哪是我要給張九皋啊!”隨即回頭對王維說:“你要取解頭的話,我當全力推薦你。”於是王維一舉登第,成了當年的解頭。(出自《集異記。王維傳》王維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嫻音律,妙能琵琶,遊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時進士張九皋,聲稱籍甚。客有出入於公主之門者,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試官,令以九皋為解頭。維方將應舉,具其事言於岐王,求庇借。岐王曰:“貴主之強,不可力爭,吾為子畫焉。子之舊詩清越者,可錄十篇。琵琶之新聲怨切者,可度一曲。後五日當詣此。”維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謂曰:“子以文士,請謁貴主,何門可見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維曰:“謹奉命。”岐王則出錦繡衣服,鮮華奇異,遣維衣之,仍令齎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貴主出內,故攜酒樂奉宴。”即令張筵。諸伶旅進。維妙年潔白,風姿都美,立於前行。公主顧之,謂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獨奏新曲,聲調哀切,滿座動容。公主自詢曰:“此曲何名?”維起曰:“號《鬱輪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於詞學,無出其右。”公主尤異之,則曰:“子有所為文乎?”維即出獻懷中詩卷。公主覽讀驚駭,曰:“皆我素所誦習者。常謂古人佳作,乃子之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維風流蘊藉,語言諧戲,大為諸貴之所欽矚。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為解頭,誠為國華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應舉?”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薦,義不就試。然已承貴主論託張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預兒事,本為他人所託。”顧謂維曰:“子誠取解,當為子力。”維起謙謝。公主則召試官至第,遣宮婢傳教。維遂作解頭,而一舉登第矣。)

當然對於《集異記》的這種記載,後世史學家也多有質疑。不過開元九年,21歲的王維確實中了狀元,而他與玉真公主後來的關係,也確實讓人不得不產生各種聯想。有關唐詩、唐史中一個可以稱之為最八卦的問題,就是王維和李白的關係。王維與李白幾乎生於同年,甚至連逝世的時間幾乎都相差不遠。而且他們有共同的好友,比如說孟浩然;而且在共同的事件比如說日本遣唐留學生之一的阿倍仲麻呂(也就是晁衡),在晁衡的歸國以及懷念中,他們都留下過著名的詩篇;甚至他們都和玉真公主有非常親密的關係。而令人奇怪的是,王維與李白之間卻沒有任何交集,這就讓人倍感奇怪,所以後世有一種說法,認為他們就是因為各自與權勢熏天的玉真公主的關係,而導致互相的各不提及。

可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於王維而言,與皇家貴胄的親密關係雖然既可能是他仕途上的助力,但也有可能是他仕途上的陷阱。王維中舉之後任“太樂丞”,主要負責皇家音樂和舞蹈的排練。對於音樂天才的王維來說,這樣的工作實在構不成挑戰。可是沒過多久,他卻因此貶官了。罪名是他在彩排獅子舞的時候,私自看伶人舞黃獅子。因為黃顏色的“黃”和皇權的“皇”相諧音,所以“黃色”在古代為皇家專用。唐高祖的時候,就已經明令“庶人不得著黃”;到唐高宗的時候,就明確規定只有皇家可著黃衣。所以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有人以為宋屬火德,(火德:以五行中的火來附會王朝歷運的稱火德。《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張守節正義:“秦以周為火德。能滅火者水也,故稱從其所不勝於秦。”《文選·袁宏》:“火德既微,運纏大過。”李善注:“火德,謂漢也。),當時未必是黃袍,這就未免“膠柱鼓瑟”想當然兒了(膠柱鼓瑟,成語。現含貶義色彩,指不能靈活變通。多用於書面語中。膠柱鼓瑟”,亦作“膠柱調瑟”。比喻拘泥成規,不知靈活變通。漢 揚雄《法言 先知》:“以往聖人之法治將來,譬猶膠柱而調瑟。”)。王維只是因為私自看伶人舞黃獅子,便被狠狠地貶官,被貶到濟州司倉去做參軍。這對於王維的仕途來講,實在是有些莫名其妙,而且是滅頂之災。所以甚至有人猜測,這大概是因為王維與玉真公主的某種關係變化導致的仕途變化。

後來王維因唐玄宗封禪泰山大赦天下,終於又有了回到長安的機會。可是,

經此一難,深受佛教文化影響的王維,已經對紅塵與仕途有了一種懷疑

。而且就在這個前後,不知是否是命運的捉弄,他的妻子因難產而死了。多情而痴情的王維,一下跌入人生的低谷。此後整整30年,他孤身獨居,終身不娶。

後來一代名相張九齡執政。張九齡特別賞識王維的才學,先任命其為“右拾遺”,後又提拔他為“監察御史”,(王維就是在這一段時間)並讓他出使塞外。王維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寫下著名的《使至塞上》和《觀獵》,當然還有那首著名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可是張九齡也終究被逼走了。玄宗不復當年的求取之心,而奸相李林甫與楊國忠亂政。忽然之間,“漁陽鼙鼓”(漁陽鼙鼓亦作“漁陽鞞鼓”。指公元755年安祿山於漁陽舉兵叛唐事。鼙鼓,騎兵用的小鼓。語本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後亦用為外族侵略之典。)動地而來,推倒盛唐的“安史之亂”就此爆發。公元756年,長安被叛軍攻陷,王維出逃未及,被捕後被迫出任偽職。因為這一段經歷,戰亂平息之後像王維、還有他的好朋友也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儲光羲都被論下獄,交付有司審訊。而王維幸好在被俘時作有《凝碧池》一首,說“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表現了一片忠心;再加之好友裴迪為之作證;而王維的弟弟時任刑部侍郎的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級為兄贖罪,王維才最終得以寬諭。

經此死裡逃生、人生大難之後,王維的心境徹底逃禪入佛

。他自己也說:“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嘆白髮》)他晚年大隱隱於朝,無慾無求之後反倒官位越做越高,終至尚書右丞,所以後人又稱其為“王右丞”。而他自己在俗世中的心事,卻幾乎全部放在“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南山,春暖花開”上。他前此買下過宋之問在終南山中的舊居,也就是終南別業。王維稱之為“輞川別業”。而輞川有盛景二十處,王維則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其中著名的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的《鹿柴》;如“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竹裡館》;如“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的《辛夷塢》,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而這首名為《終南別業》的五律,就是總說他晚年逃禪入佛、雖名在朝卻身在山中的隱者心境。

所以“

中歲頻好道,晚家南山陲

”,這確實是他現實的狀況,卻是人生不得已的選擇。在皇權貴胄、仕宦命運的捉弄下,在生死沉浮、人生際遇的夾縫中,本來就好佛求道的王維,終於放下了內心裡那個曾經豪俠昂揚的自我,選擇了一個恬淡、幽靜、無為的自我。而這種選擇,卻不必向他人、向世界陳說,所以他說“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這是說興致來的時候,就一個人獨來獨往地去遊山玩水,而有快樂的事,我就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所謂“

空自知

”的“

”,也就是“萬事皆空”的“空”,是王維晚年詩作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字。所謂“空山新雨後”,所謂“空山不見人”,所謂“日暮澄江空”,所謂“夜靜春山空”。有人統計王維詩作中帶“空”字的詩句多達數十首。大概是他此時已放空了自我,放空了塵俗、仕途,放空了萬丈紅塵中對純淨內心的種種干擾,所以他才能脫口而出:“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就像那首著名的歌裡唱的:“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走吧走吧,人生總要經歷痛苦與掙扎。”在經歷無數的痛苦掙扎之後,接著走吧,“為自己的心,找一個歸宿,找一個家。”等走到這樣的人生境界的時候,便可在山間小路如閒庭信步,信步行走,不知不覺便到了溪水的盡頭。似乎再無路可走,可擁有如此超越心境的詩人卻感到眼前一片開闊,於是索性坐下,看天上風起雲湧、雲捲雲舒。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一切都是那樣的愜意。白雲流水、天地山川,還有其中的那個詩人,一切都是坦坦蕩,一切都是剛剛好。

所以沈德潛在《唐詩別裁》裡贊曰:“行所無事,一片化機。”就是說這兩句實在得了奇妙無跡的禪機;況且,蘇東坡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兩句的畫面感與意境實在是子瞻評論的明證,於是這樣的畫面、這樣心境就成了後世無數代人莫不渴求而追求希望能夠達到的人生境界。

在意境全出之後,王維為這種人生境界又加上了一個富有生機,富有動態與聽覺的畫面,那就是尾聯:“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是說偶然在林間遇到個鄉村野老,並與他聊天談笑,每每忘記了回家。彷彿我們能看到兩個老人聊天的樣子,聽到他們聊天的笑聲。這時候的王維和那個鄉村野老,去掉了這個俗世中一切的身份、一切的角色,甚至去掉了紅塵中一切的負累、一切的煩惱,只剩下自然的性情、愉悅的靈魂。

所以後世才子紀昀(紀曉嵐)評曰:“此詩之妙,由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是啊!這一句“絢爛之極,歸於平淡”誠為確評!(確切的評價。魯迅《且介亭雜文·買記》:“而且他們是深通漢文的異族的君主,以勝者的看法,來批評征服的漢族的文化和人情,也鄙夷,但也恐懼;有苛論,但也有確評。”)何止是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何止是他的終南別業、輞川別業,甚至他整個的人生不也是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嗎?隨命運“行到水窮處”,任滄桑“坐看雲起時”,這就是王維,這就是“詩佛”!

「受歡迎古詩詞公眾號,品味唐詩三百首」

無題 | 小李杜 | 溫李 | 典故| 愛情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