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在文字通訊大行其道的今天,表情包似乎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新語言,也是很多獨立設計師的必爭之地。

表情設計對與正在製作作品集的設計學生來說,同樣也是一個非常

有延展性

的設計素材。

表情作為一種全球通用交流語言,可以幫你向各個國家的讀者傳遞訊息。那下面我就為大家分析一下,表情設計為什麼這麼受歡迎以及最前沿的表情設計優秀案例。

表情設計發展史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佩戴口罩交流時,常常覺得“聽起來含糊不清”。英國心理學家麗貝卡·布魯爾(Rebecca Brewer)在研究人際溝通時表示,

人類傾向於處理整個面孔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看到交流物件的面部表情來獲取很多必要的資訊。

那麼問題來了,在文字交流時,是否能透過字元把我此刻的表情也發過去呢?

38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2年的9月19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CMU)的斯科特·法爾曼(Carnegie Mellon)教授給出了答案。他在電子公告板中輸入了這樣一串ASCII字元:

:-)

這個全是由字元組成的符號組,形成了一個左傾的表情“微笑”。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CMU斯科特·法爾曼教授與:-)

自此,在文字交流中同時傳送表情符號這種潮流風靡整個網際網路世界,直至今日。

隨著屏顯技術的發展,圖片傳輸的普及,我們很快就不滿足於用符號進行“顏文字”式的交流。這個“:-)”符號,逐漸發展成了各式各樣的表情包。

最著名的是我們非常熟悉的“emoji”。

“emoji”這個名稱來源於日語“絵文字/えもじ (emoji)”,是日本在無線通訊中所使用的視覺情感符號,由

慄田穰崇

(Shigetaka Kurita)創作,早期的尺寸為12x12畫素。

但是真正將“emoji”推向全球的是

蘋果公司

。自從iOS5輸入法中加入了emoji後,emoji真正在全球範圍內流行開來。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emoji

國內的表情包潮流也是風起雲湧。2003年,

QQ

上線了小黃臉系列的經典表情包,幾乎成為了每個國內網際網路使用者的必備工具。2008年,暴走漫畫異軍突起,成為了當時網路的新語言。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QQ小黃臉

到了近些年,“表情包”這個設計領域仍然是常做常新,並且衍生出了很多新的載體和領域,比如

主題展廳

產品設計

互動設計

遊戲設計

等。很多設計師和設計專業的學生都會選擇在表情設計上一展身手。其中不乏非常前沿的創作風格,非常值得

學習和借鑑

接下來就以幾個優秀的設計案例為例,從專案靈感,設計風格,圖形如何傳達感情色彩,專案的實際運用和周邊開發等角度,為大家深入分析這些以表情符號為設計物件的平面設計案例。

最前沿的表情設計優秀案例

01

“Emograms”

藝術裝置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by:kissmiklos

第一個專案是來自匈牙利設計師和視覺藝術家kissmiklos(MiklósKiss)的“ball。room”展覽。這個展覽佈置於韓國光州設計雙年展2019主展館。

這個專案的獨特之處在於,kissmiklos為一組表情設計為基本素材,開發出了一系列裝置作品。他不僅完成了韓國光州設計雙年展上的專題展覽,還製作了街頭和路人的

互動裝置

,和設計了大型購物中心的主題展覽。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這一組平面設計作品,在kissmiklos的巧思之下,變成了一個可以不斷生長的素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完成一個

小型IP的製作

接下來就為大家解讀一下這一組表情設計的

靈感來源

如何開發衍生作品

的。

Kissmiklos設計的13種表情看起來與現在無處不在的表情符號很相似。它們被稱為“emograms”,因為它們由表示所描繪的情感的單片語成。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不得不提的是,這一系列的設計是對笑臉設計師哈維·羅斯·鮑爾(Harvey Ross Ball)的致敬。

哈維·羅斯·鮑爾

Harvey Ross Ball

美國商業藝術家

他被公認為最受歡迎的笑臉圖形設計者

我們先一起看看哈維·羅斯·鮑爾的經典笑臉設計是什麼樣子的:

1963年的經典形式

黃色圓裡兩個黑點代表眼睛,一個黑色弧代表嘴巴。Harvey Ball笑臉可透過以下三個特徵來識別:橢圓形的窄眼睛(右側的一隻眼睛略大於左側的一隻眼睛),明亮的陽光黃色和一張不是完美弧形的嘴,據稱與“蒙娜麗莎嘴”相似。嘴的右側稍高於左側,同時右側比左側略粗。

說完黃色圓圈表情設計的靈感來源,我們繼續解讀Kissmiklos的表情展覽。

展覽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一個巨大的黃色房間

裡面裝滿了遊客可以玩的黃色小球

第二部分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一組13個超大的充氣表情符號球

像Kissmiklos的大多數作品一樣,ball。room裝置具有觀眾互動功能。這個展覽鼓勵參觀者和各種表情互動,讓自己沉浸在不同的情感中。人們還被邀請從13個表情符號之一中選擇一個貼紙,並選擇“您今天感覺如何?(What emotion do you feel today?)”。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Kissmiklos的設計思路是將象形文字轉換回字母文字。2015年,當牛津英語詞典選pictogram, emoji作為年度詞彙時,他獲得了靈感。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kissmiklos透過作品討論的課題是“基於網際網路的互動如何表達情感”。比如提示觀眾思考人類數字通訊的方式,和當今基於文字的網路通訊中需要人為觸動的地方。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02

“Ball。Room。”

主題展廳

除了這個展覽,kissmiklos利用表情設計還做了另外一個專案:“Ball。Room。 ”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kissmiklos設計了65種不同的知名錶情符號,使用了14種不同字型的字型(Avant Garde Gothic,Avenir,Frutiger,Helvetica,Eurostile,Futura,Courier,Didot,Trajan,Caslon,Baskerville,Garamond,Times,Pistilli),做成了許多個黃色小球,並用這些黃球填滿了一個房間。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每個訪客都可以帶一個沙灘球回家,以換取他們想到的一個單詞,然後將它們放入一個盒子中。

在展覽結束時,將大多數人都寫下來的單詞將成為展覽的單詞,並被寫下來。該展覽會舉辦的地點越多,從該展覽中選擇的詞語就會變得越有趣。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這一個專案取得了非常好的互動效果,其中富有親和力的表情設計功不可沒。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表情設計的領域中還有很多各具巧思的設計。

比如更注重

細節刻畫

的設計師Akawa Kakawa的作品: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更具有

幾何風格

的設計師Nod Young的作品: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這些風格獨特的表情設計作品是絕好的素材,除了做展覽和互動裝置之外,還可以有很多的衍生方向。

03

“Life Calendar”

產品設計

這一個生活日曆便是一個以表情設計為素材衍生出的

產品設計

使用者可以在其中以圖形方式反映日常心情。它可以用作生活經歷的迷你日記,幫助使用者意識到自己的健康狀況。每天用清晰的表情符號表情來描繪當天的感受。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使用者可以選擇五種情緒:很好,很好,正常,不好,非常不好。

同時,還可以繪製許多其他面孔,甚至包括一些小筆記。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完成後,日曆將成為非常個人化的紀念品,可以裝飾房屋的特殊角落。這樣互動性強的產品,你動心了嗎?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除去產品設計,

互動設計

也是表情設計的絕佳用武之地:

04

“Emolog”

互動設計

Emolog是一款設計師Kyungmoo Min設計的能夠幫助使用者朋友們記載每天心情的日記本APP。

使用者能夠編輯每天的心情狀況,從七種情緒中進行選擇,記錄下的感受下個月的時候便可以檢視。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這個APP最大的亮點在於其中一整套非常生動的動態表情設計。因為在APP中顯示,給表情設計提供了動態顯示的可能,設計師可以在這一組設計中大顯身手。

這一個月中各種小情緒,有沒有哪個囊括了你此刻的心情呢?

另外在遊戲設計領域,如果表情設計應用的好,也十分的出彩。

比如一款

音樂主題的遊戲

“ELOH”:

05

“ELOH”

互動設計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雖然說這是一款以音樂和節奏為主題的遊戲,但是它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點,是其中各種誇張但是有趣的表情設計。

注意下面動態表情設計: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可以試著盯一會兒,有沒有跟著表情怪們一起動起來呢?

表情設計的趨勢

在不同文化中,幸福,悲傷,憤怒,驚訝,恐懼和厭惡等面部表情都是趨同的。所以作為一種無國界的新式語言,表情設計作品的流行往往是

世界性

的。

“表情包”這種剛需設計吸引了很多設計師的目光。全球的設計師紛紛加入到這個以“五官”為素材的

全球性影象語言

的創作潮流中來。

那麼,作為未來設計師的你,有沒有著手開始做一套自己的表情設計作品了呢?

一個38年前的笑臉引發的設計熱潮

持續關注,下期更精彩!

排版編輯/Amber

本文章為原創,受版權保護

轉載請標明出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