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欣賞陸游的一首七律,火樹銀花,魚龍飛舞

春節的鐘聲似乎仍在餘音嫋嫋,早春的天氣依然陰雨綿綿,歡快的氣氛卻已延續到元宵節。光射琉璃、玉虹垂地,夜放花樹、笑語歡聲,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上元節,賞花燈、鬧元宵,燈市如晝、月上柳梢,情侶們相約花前月下,詩人們更是不惜玉山拚醉倒。

當華燈初上、明月嬌嬌,一家人歡聚一堂、圍坐一起,或痛飲美酒,或賦詩抒懷,期盼祥和日子,祝福美好未來。遊子們也懷揣柔情,充滿眷戀,更在心中默默地祈禱平安。元宵佳節,欣賞陸游的一首七律,火樹銀花,魚龍飛舞。

元宵佳節,欣賞陸游的一首七律,火樹銀花,魚龍飛舞

自詠示客

宋代:陸游

衰發蕭蕭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燈。

羞將枉直分尋尺,寧走東西就斗升。

吏進飽諳箝紙尾,客來苦勸摸床稜。

歸裝漸理君知否?笑指廬山古澗藤。

元宵佳節,欣賞陸游的一首七律,火樹銀花,魚龍飛舞

陸游年少時苦讀詩書、胸懷壯志,雖然科舉之路非常坎坷,但是他當時畢竟非常年輕,即使走點彎路,也不覺得灰心喪氣。可是當陸游兜兜轉轉了二十多年,依然還是一位七品芝麻官,詩人的心態便發生了變化。

這首詩寫於放翁54 歲那年,當時他由福建調任江西洪州(即南昌),再次擔任管理鹽茶等公事的小吏,每天為了一些瑣事奔忙,根本沒有機會實現年少時的夢想。作者倍感鬱悶,於是在上元節譜寫了這首詩。

元宵佳節,欣賞陸游的一首七律,火樹銀花,魚龍飛舞

作者在開篇給自己描繪了一幅畫像:鬚髮皆白、憔悴衰老,牙齒鬆動、耳朵不靈,而且還是仕進無望的老郡丞。他背井離鄉、遠離親人,在洪州孤獨地觀看上元節的燈火。

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到處都是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可是這種喜慶氣氛越是濃厚,詩人就越發覺得孤寂。他無心賞燈,卻將自己鎖在屋裡,一邊牽掛著家人,一邊心繫著北方的失地,在別人歡天喜地之時,他卻感到坐立不安。

元宵佳節,欣賞陸游的一首七律,火樹銀花,魚龍飛舞

頷聯抒寫詩人的滿腹悲傷,“羞將枉直分尋尺,寧走東西就斗升。”古代以八尺為一尋,所以尋尺意味著長短,與形容容積的詞彙“斗升”,對仗極其工整。詩人不願議論是非曲直,因為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放翁似乎寧願做一個小吏,縱然日夜奔波,但只要可以養家餬口,就能避開許多口舌。

頸聯更顯惆悵,“吏進飽諳箝紙尾,客來苦勸摸床稜。” 詩人雖然不願在上司面前俯首帖耳,但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每天在衙門裡的檔案上簽名,卻好像一個小學童照貓畫虎,根本無法提出自己的任何主見。

元宵佳節,欣賞陸游的一首七律,火樹銀花,魚龍飛舞

朋友們知道他處境窘迫,大家既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又規勸他要學會剛柔相濟,適當的時候,還應該懂得模稜兩可的處世技巧。箝紙尾,指畢恭畢敬地請領導署名;摸床稜,指含糊其辭,不置可否。

不過陸游可不是那種牆頭草,他寧折不屈,性情剛毅。所以尾聯表達了退隱的願望,“歸裝漸理君知否?笑指廬山古澗藤。” 他笑著告訴朋友說,自己正在逐漸地整理行囊,時刻準備退隱林泉,做一個閒散的農夫。詩人一邊說,一邊指向廬山的澗藤,似乎很想立刻就與山裡的野翁作伴。

元宵佳節,欣賞陸游的一首七律,火樹銀花,魚龍飛舞

陸游不愧為南宋傑出的詩人,他面對困境不屈不撓,寧願退隱,也不想做一個碌碌無為的庸吏。詩人在元宵佳節思念故園和親人,也悲愁自己無法施展抱負,哪怕馬革裹屍還,放翁也不想苟且偷安,這種情懷著實令人崇敬。

上元節源遠流長的歷史,華夏民族淳樸敦厚的風俗,讓父老鄉親在歡慶佳節時,也都牽掛著每一個遊子。火樹銀花、魚龍飛舞,流光溢彩、春潮湧動,祝福所有人節日快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