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瑜:我的2019年閱讀推薦·虛構類

趙瑜:我的2019年閱讀推薦·虛構類

趙瑜

之一:阿來《雲中記》

《雲中記》(阿來著,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年4月)是一部冒險之作。當年,過度釋放的地震新聞和影片資訊,讓普通讀者對這個題材的任何創作都有了本能的拒絕。還好,這一次,阿來並沒有正面強攻,用典型化的手術再一次重建一場災難。而是用一個很細微的角度切入這一場地震。

《雲中記》像記錄片一樣,並沒有刻意隱瞞鄉村的衰敗。然而,鄉村與城市文明相比較,仍然有著它獨特的氣質,比如,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人間瑣碎的在意。這一次,阿來用一部長篇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地震過後的藏族村莊裡,讓大家看看,那些活在廢墟里的靈魂。

《雲中記》的開頭,阿來讓村莊的祭師阿巴從移民村回來。阿巴想念雲中村的味道了。又或者是,在移民村生活的幾年裡,他丟失了故鄉,同時也丟失了時間和記憶。那麼,他覺得一個人活著,如果身體裡沒有記憶和時間,只有吃和睡,這樣的活著沒有滋味,所以,他要回到雲中村。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政府將活著的人都管了起來,那麼,作為村裡的祭師,他要管那些死去的人,他要回去照顧一下那些亡靈,給他們捎些資訊,送些吃的。總之是要回到雲中村看看。

《雲中記》寫到了鄉村的人情世故,也寫盡了鄉土的精神支撐。阿來在地震發生十年之後動筆,他似乎想在精神的意義上重建一個沒有被破壞的鄉村。讀完《雲中記》,我覺得他做到了。

之二:南飛雁《省府前街》

南飛雁的《省府前街》(河南文藝出版社2019年5月)是我今年閱讀的第二部長篇。省府前街在現實生活中,我頗為熟悉,而南飛雁所記述的,是民國的一段歷史。

《省府前街》,是一部家族式小說,南飛雁用四十萬字的篇幅在紙上重建了一條街道,一個時代。這部作品最大的特點是語言的輕拿輕放,很多句子都有著擦拭感,乾淨,透亮。像一個大家族裡的傢俱一樣。

南飛雁在這部小說裡,嘗試著將時代、家族、歷史觀融合在一起,傳奇的故事裡套著的是個體對時代的突圍。這是《省府前街》最值得讚美的地方。每一個時代都會有它的缺陷,而智者,則會衝出時代的包圍。

之三:鄭小驢《去洞庭》

鄭小驢的《去洞庭》(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年5月)像是一部公路電影,作者鄭小驢像是一個扛著攝像機的紀錄片導演,耐心地跟著他筆下的每一個人,記錄他們的內心幽暗。他用多線索的敘事方式來結構這篇小說,在人物命運變化的程序中,他試圖衝破時代的束縛,將個體的侷限與時代的龐大而激烈的執行速度碰撞在一起,從而生成他自己的呈現角度。

小驢將目光放在了這個時代的一些“失意的人”身上,可以說,鄭小驢寫出了一個時代的共性,在中國當下,各行各業的人,說起來,他們都有疲累感和無力感。也大概和他們就生活在經濟壓力的現實中有著密切關係。

之四:李佩甫《河洛圖》

李佩甫的最新長篇《河洛圖》(河南文藝出版社2019年11月),是一部記錄河南商人代表康家的故事。《河洛圖》從一碟菜寫起,康家那麼大的家業,興起的源頭竟然是一碟讓人吃了便不會忘的豆腐。

李佩甫在《河洛圖》裡充分展示了他對食物的迷戀。小說中,河洛康家的少奶奶周亭蘭的一手絕活,是從孃家學來的一道小菜,叫做“霜糖豆腐”。李佩甫這樣捕捉那豆腐裡的味道,細緻、微妙、可觸、可信。

《河洛圖》裡,李佩甫對一張桌子,一壟麥子,一棵杮子樹,一聲驢子的叫聲,都充滿了感情。哪怕是一個土匪,他也給予他人性的一面,甚至讓女主人公對他念念不忘。正是因為李佩甫如此誠意地創作,才有了《河洛圖》中的中原地區可靠的人性譜系。這些人商也好,農也好,官也好,匪也好,大多都在一個規矩裡活著。而做得最為成功的河洛康家,無非是堅守著一個“留餘”給他人的遠見。

之五:格非《月落荒寺》

格非的長篇小說《月落荒寺》(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9月),應該算是一部補白的作品,有心的讀者會將這部作品與他之前的《隱身衣》對比著來看。

《月落荒寺》是一個近乎簡單的故事,女主人楚雲隱藏身份以及突然失蹤,成為全書最為懸念的情節。而讓人感覺愉悅的是小說裡展示出來的作家的智慧,語言的趣味以及結構的精緻。

讀完《月落荒寺》我將最後一句話畫上了一條粗粗的線,並且註釋一句,拍照片發給了我的朋友小驢,他打來電話,和我做了長長的討論,討論了小說結尾設定的一個懸念。我們都喜歡格非的這種聰明和舒服。

看完一個作家的作品,還想和寫作的友人討論一下,這樣的事情,已經很久沒有發生過了。因此,在這裡,特別感謝格非,是他,讓我覺得,2019年的閱讀是充實的,幸福的。

趙瑜,河南省文學院專業作家、評論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