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書櫥一角|簽名本藏書也有等級之分

文|王淼

說起簽名本的起源,大抵不外這樣一個事實:作者出了新書,題上上款,簽上自己的名字,用以贈送知己好友、同道中人。贈書者自有“但求知音賞”的意思,受贈者也自會認真拜讀,並說出自己的看法,雙方都鄭重其事,贈書與受書均頗具儀式感。

對於愛書人而言,簽名本最大的吸引力,就在於它浸潤著作者的手澤,能夠讓他們感受到作者的氣息,進而拉近他們與作者之間的距離。比如,我喜歡布洛克的小說,擁有一冊布洛克的簽名本,我就會覺得我與布洛克之間有了某種隱秘的聯絡,讀他簽名的小說,如同與他面對面交流。當然,也有很多人收藏簽名本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與同好交流時可以增加一點可供炫耀的談資,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就像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我的朋友胡適之”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至於這些把胡適之稱作朋友的人究竟是誰?想必胡適之本人也是一頭霧水。

簽名贈書,首先需要彼此投緣,這應該是贈書者的初衷。後來簽名售書成為一種營銷手段,其實是吃透了愛書人的某種志在必得的執念。據說簽名本的濫觴,最早始於趙家璧的推動,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此君主編“良友文學叢書”時,為了刺激銷售,每種書均印行一百冊限量編號的作者簽名本,深受愛書人的追捧和喜愛。今日暢銷書作家簽名售書場面之火爆,不過是承當年趙家璧主導的限量編號簽名本的餘緒——簽名本自此已不再是小圈子裡的互贈與自嗨,而是作為一種商品的附加值來促進銷售,其間好處固然有很多,卻也因此拉低了簽名本的門檻,讓這一藏書品類變得泥沙俱下。

我家書櫥一角|簽名本藏書也有等級之分

本文作者王淼收藏的部分簽名書

簽名售書,出版商自然是幕後的推手,作者卻也處於同一利益鏈條之上,而他們的簽名也像流水作業,大多是為了應付差事,敷衍了事,甚至有些作者的簽名看起來就像“鬼畫符”,完全不知所云。這幾年微信興起,又有人聯合一些頗有名氣的作者搞網上籤售,可以鈐印,可以簽上款,一時讓很多愛書人趨之若鶩,以為作者簽了上款,自此就可以與他稱兄道弟了。但有些作者明顯簽得不情不願,他們雖然簽了上款,卻故意加上一些用以區別親疏的字樣,言外之意是“我和某某沒有一毛錢關係,是出版商讓籤的”,讓人覺得不尷不尬,內心頗不是滋味。

簽名本濫觴的結果,就是出現了不同的等級,而每種等級也對應著不同的價格。其中,第一等自然是作者籤贈本,上款、鈐印、題詞一應俱全,乃是簽名本中的白眉。第二等是作者籤售本,雖然有上款,卻終究少了點味道。第三等只有一個光禿禿的作者簽名,屬於簽名本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幾年名家籤贈本一路水漲船高,各種拍賣屢屢重新整理紀錄,錢真是好東西,勝者為王,最好的簽名本只有大力者才能得到。有錢人可以一夜成為大藏書家,卻也讓藏書的樂趣大打折扣。

某年我去濟南開會,下榻在南郊賓館。偶然遇到國內某知名作家,馬上在賓館服務部買了一本知名作家的著作,瞅個機會,請他簽名。知名作家接過書,明顯有點不耐煩,拿起筆來在扉頁上隨便劃拉了一下,就完成了簽名。知名作家名聲大,求籤名的人多,他的情緒可以理解,倒是我,一方面覺得自己唐突,另一方面覺得自己無聊。藏書本來就是一種心情,得失其實並不重要,順其自然就好,何況這種強求得來的簽名本又有什麼意義呢?自此對簽名本興味闌珊,不再孜孜以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