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和雷軍的活法

/

孟永輝

有關張朝陽的說辭依然還在繼續。在這些說辭當中,有些許調侃,有些許唏噓,或許又夾雜著其他。

但,有一個事實,卻正在持續不斷地發生著。這個事實就是,人們對於張朝陽不再是一味地誤解,而是開始試圖去理解他,甚至,還有人把他當成了新的人生導師。

活得通透,是人們對於張朝陽最新的評價。

這個評價源自於一場採訪。在那場採訪當中,張朝陽告誡現在的年輕人,不要努力過頭,有些時候,努力不一定有結果,甚至還會對自己產生傷害。

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很顯然,張朝陽的這個觀點為年輕人們提供了一種解讀這個世界的全新正規化。自然可以在年輕群體當中迅速地泛起波瀾,於是,有人開始認為張朝陽活得通透,活得明白。

不得不說,張朝陽的這個觀點,的確是一個全新的視角。但是,這何嘗不是他經歷了商海浮沉之後的自我總結呢?從門戶時代的高光時刻,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沉淪沒落,張朝陽和他的搜狐經歷了什麼,或許只有他自己才會明白。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才會對人生有如此通透的看法。

正所謂,時也,運也,命也。

張朝陽對於年輕人的勸誡,或許正是對這一句話最好的詮釋。

就在人們對張朝陽推崇的時刻,另外一個人被人同樣越來越多地提及。這個人便是雷軍。同張朝陽的躺平不同,被稱為“勞模”的雷軍,卻似乎一直都在另外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上。

無論是為小米聲嘶力竭地宣傳推廣,還是為金山充當救火隊長,甚至是為了兌現給投資人的承諾,雷軍給人們的印象,要麼是在工作,要麼就是在工作的路上。

就在最新一年的演講上,雷軍透露自己也不是外界眼中的勞模,他自己也給自己放了一次假,去雲南進行了一場旅行。然而,細心的人會發現,縱然是在這樣一場旅行當中,雷軍依然不忘工作,看到一個年輕人用的是小米手機,同樣和這個小夥子一路攀談,並將他再度與自己的工作聯絡在了一起。

於是,開始有人將張朝陽和雷軍作類比。

有人說,張朝陽活得通透,早早就實現了財富自由,現在過的更是一種閒雲野鶴般的生活;有人說,雷軍活得太累,雖然早早就實現了財富自由,現在卻依然還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工作,一點都不知道放手,活得一點都不明白。

如果僅僅只是以這種角度來評論張朝陽和雷軍,並且由此來判斷孰好孰壞的話,顯然有些太過簡單和武斷了。

相對於人們將張朝陽和雷軍做對比不同,我更加願意將兩人現在的完全不同的生活狀態,概括成為兩種不同的活法。

所謂的活法,並沒有好壞之分,它僅僅只是我們每一個人結合自己的真實情況所進行的切合時宜的選擇而已。如果沒有處在他們那樣一種真實的人生狀態之下,我們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做到相對應的人生選擇的。

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關,而與事情的對錯無關。

張朝陽有張朝陽的活法,他的活法是與他所治下的搜狐相匹配的,放在其他人的身上不見得合適;正是因為如此,張朝陽才能被稱為張朝陽。

雷軍有雷軍的活法,他的活法是與他治下的小米相匹配的,放在其他人的身上不見得合適。正是因為如此,雷軍才能被稱為雷軍。

模糊了這一點,張朝陽和雷軍便沒有了獨立性,更沒有了個性,一切都是那樣的波瀾不驚。

所以,我們不能僅僅只是因為張朝陽和雷軍兩種人的兩種活法就去判斷誰是對的,誰是錯的,更不能僅僅只是因為張朝陽所說的正中我們的下懷,而雷軍做的不符合我們的想法,就簡單地說張朝陽是對的,雷軍是錯的。

如果真的如此,我們就陷入到了一種模糊且混亂的認知狀態當中,一切便無從對錯。

我們應當理性地去看待這一切。

張朝陽有張朝陽的正確之處,雷軍有雷軍合理的地方,我們應當從二人身上學習的是對於人生,對於工作和對於生活的不同理解,並由此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找到註腳。

如果簡單地認為張朝陽所說的正中我們的下懷,我們就說他是對的;並且,如果簡單地認為雷軍的勞模形象不符合我們的口味,我們就說他是錯的。

顯然是有些武斷的。

事實上,張朝陽和雷軍都是對的。他們都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狀態選擇了一條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已。對於我們自己來講,我們同樣需要的是結合自己的生活狀態,選擇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態度。

或許,這才是莎士比亞所說的,“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正確詮釋,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正確表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