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是不是效率管理大師

文 | 節點財經,作者 | 五行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團(W 01810)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此後長期股價低迷。直到2020年12月23日才迎來關鍵性轉機,股價最高達到30。85 港元,市值超 7756 億港元,以當時的匯率計算,小米的總市值超1000億美元。

然而,小米沒能在千億俱樂部中站穩腳跟。目前,小米的市值為3443。29億港元,約合438。6億美元。相比高點,小米的市值已經跌去了近七成。

小米的估值一直讓雷軍心有焦慮。他曾在小米上市前夕,喊出了“小米等於騰訊乘蘋果”。調侃也好,認真也罷,硬體企業用網際網路賺錢的模式,讓小米具備了稀缺屬性,這是毋庸置疑的,也增加了市場對小米的關注度。

上市後,隨著小米業務結構、宏觀因素出現了變化,雷軍的效率哲學受到了挑戰。

賺錢效率如何?

表面上看,小米的業績是股價低迷的導火索。但如果回到本質,沒能講好故事,才是導致這一切的根本原因。

2019年,雷軍立下了一個flag:每年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淨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使用者。“雷軍舞劍意不在利潤”。

賺錢效率如何?

東西要做的好,成本就會變高,但小米卻要求價效比。此時,效率就是這中間的槓桿,只要效率提升得足夠高,小米就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價效比利器。雷軍曾表示,小米的網際網路思維中最關鍵的兩個點是使用者體驗、效率。

此番承諾真正反映的,是小米商業模式的本質-追求極致的效率。

這也是雷軍說“小米等於騰訊乘蘋果”的原因之一。相比其他硬體廠商,小米的賺錢手段是硬體產品內的網際網路業務,該業務的高利潤屬性,讓小米有了能講一個好故事的由頭。

目前,小米的主要業務是手機、IoT、網際網路。其中,手機業務的佔比在2017年-2021年期間逐漸下降,不過仍是第一大業務,2021年佔比高達63。6%。同時,也是增速最快的業務。

而網際網路業務的營收佔比,已從2019年的30。2%降至2021年的25。9%。同時,網際網路業務的增速在放緩,2021年之前還能維持在9。7%左右,2021年則降至8。6%。

“小米真正的護城河就是效率,而小米真正要做的就是效率革命。”

在2021年,網際網路業務的毛利潤貢獻率為38。9%,低於手機業務的42,7%,這是小米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此時,小米的估值邏輯更貼近硬體公司。

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網際網路業務自身增長疲軟只是其一。其二在於,小米的手機業務透過最佳化產品組合的方式,把手機的ASP(平均售價)從900+提升至1000元以上,2021年已經達到1097。5元。手機業務的毛利率也因此增加至11。9%(2021年),對應的毛利潤為248。6億元,比網際網路業務的毛利潤多了39。6億元。

在小米的商業模式中,網際網路業務負責賺錢。隨著網際網路業務與手機業務之間的此消彼長,對利潤的拉動力度開始變小。

其實小米目前已經遇到了這個問題。2020年,小米手機業務的銷售成本為1390億元,對應的毛利潤為132。4億元,每支出1元銷售成本可以換回10。9元的毛利潤。到了2021年,手機業務每支出1元的銷售成本,只能換回7。4元的毛利潤。

總體來看,不管是面對股民的期待,還是商業模式的發展需要,小米的賺錢效率都需要進一步最佳化。

但是,手機業務的毛利潤規模雖然大,但毛利率卻不高,經過最佳化產品組合後,依然是三大業務中最低的。而網際網路業務的毛利率高達74.1%(2021年)。如果手機業務的毛利潤貢獻越來越大,利潤進一步增長就會更難。

作為業內較早看到IoT機會的企業掌門人,雷軍在2013年底就開始在小米內部推動發展IoT業務。2014年,雷軍還在中國企業家的領袖論壇上表示,5年內要投資100家企業,複製小米模式並打造小米生態鏈。

投資效率如何?

他沒有選擇讓小米去做產品,而是透過用投資的方式佔位置,小米則為生態鏈中的企業提供渠道、品牌、品控、供應鏈等方面的幫助。

這對手機業務還未穩定的小米來說,無疑是個一石二鳥的方案:既能不錯過機會,也不會分散精力。同時,觀察小米的生態鏈佈局,有兩個切入點:業務協同性和收益性,小米的投資更看重後者。

投資效率如何?

雷軍為小米安排的投資方向以2020年為界限,呈現兩種傾向。在2020年之前,投資的主基調是IoT,比如小米最早投資的企業“華米”,就是做智慧穿戴裝置的,此後的石頭科技、九號機器人、智米、純米等都是做IoT細分領域的。2020年之後,在高階化戰略和造車戰略的推動下,小米的投資多集中在半導體等硬科技領域。

在做打造生態鏈,做IoT業務這件事上,雷軍也在追求極致的效率。

與雷軍有關的投資平臺包括小米、順為資本等。儘管只有小米,由於受上市公司身份的規定需要公開資訊,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窺探一絲端倪。

小米投資緊緊圍繞業務展開,2020年之前的重點是IoT生態鏈,2020年開始重點變為硬科技。而生態鏈企業,已透過“貼牌”的方式幫小米完成了賽道佔位。

以石頭科技為例,2016年石頭科技開始代為開發“米家智慧掃地機器人”。據奧維雲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在今年 4月份,石頭科技在掃地機器人線上市場佔有率為33。7%,在清潔電器線上市場佔有率達到14。65%,均排名行業第一。

據小米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這些上市公司的市值為272億元。截至2021年底,小米累計對外投資390家,總賬面價值人民幣高達603億元,同比增長25。7%。目前,小米持有石頭科技4592167股,按照最新的股價計算,約合28。56億元。

企業親自下場做投資早已有之。傳統VC的第一目標是為LP賺錢,而企業做投資的首要考慮的是公司的業務服務,投資活動一般都圍繞公司的業務展開。

還是以石頭科技為例,上市前公司的主營業務有50%左右的收入來自小米,而小米產品的毛利率不高,這導致公司的綜合毛利率低於同行。華米也存在相似的情況。

回到本質,不管投資方向發生什麼變化,企業做投資最好的衡量標尺,還是給業務帶來了多大的幫助,這也是衡量小米投資效率如何一項關鍵指標。

生態鏈企業在早期透過小米活下來後,就會尋求獨立發展。它們都會推出自有品牌,並將之當作運營重點。

上市前,石頭科技已經將來自小米的收入佔比,從90%降低至43。01%,2021年為1。3%左右。同時,小米生態鏈內部還存在競爭,一些生態鏈企業在擴張中進入了其他兄弟企業的地盤。比如追覓、雲覓也是做掃地機器人的,智慧鎖企業有綠米、創米。

從目地和收益上看,小米的投資戰略效率頗高,既達到了佔位的目地,也拿到了豐厚的財務回報。但是,隨著行業從發展逐漸成熟,小米投資戰略的另一面開始顯現,效率需要進一步提升。

不過,小米的投資戰略也存在隱憂。比如,生態鏈企業中出現了逐漸遠離小米的現象,這降低了小米今後發展IoT業務的效率,而直接誘因恰恰是小米採用的投資戰略。

雷軍曾有名言:“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如今,手機行業的風口早已消失,小米要如何繼續飛呢?

雷軍給出的應對之策,包括造車和組織管理兩部分,而後者的難度要大於前者,影響也更大。與造車相比,最佳化組織管理是個更徹底,長遠來看也更高效的選項。

實際上,成立十二年來,即便做到了世界第二,小米的組織團隊仍沒有面對過逆境大考。這並不是說小米沒有經歷過低谷,相反,小米在2016年和2018年經歷過兩次大考驗。

究其原因,所謂的“去小米化”只是表象,根本原因在於,這種聯盟式的模式後勁不足。

對此,雷軍在抽身造車的之前,就已經開始“放權”。

2018年,小米在上市後成立了集團組織部和參謀部,分別由此前在一線的聯合創始人劉德和王川負責。

組織團隊效率如何?

2019年,雷軍還把手機鎖屏設成“能不管的事情一定不管”。可見他早已有意脫離一線,讓團隊挑重擔。

觀察小米的組織效率如何,公司目前的幾大業務是極佳的視窗。

在雷軍宣佈全身心投入造車前後,小米的手機業務迎來了多位空降高管,他們多數都在此前有多年帶隊經驗。比如,小辣椒手機創始人王曉雁、金立手機原總裁盧偉冰、魅族原首席營銷官楊柘(半年後離職)等。

目前,小米手機業務的兩位關鍵先生是盧偉冰和曾學忠。其中,前者執掌Redmi並負責中國區及國際部的銷售管理;後者負責手機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在全球市場,小米2020年和2021年的市場份額增速是前五大品牌中最快的,分別高達17。6%、29。3%。

在中國市場,小米近兩年的表現也堪稱亮眼。其中,2021年的增速僅次於蘋果,高達31%。2020年,小米的增速同樣位列前五大品牌中的第二位。細分的季度表現,由於榮耀獨立後逐步拿回了市場份額,小米的增長在前五名中排在第三位。

從小米的市場份額走勢看,兩人的搭配讓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在大盤下滑的同時走出了穩中有升的趨勢。

組織團隊效率如何?

網際網路業務分為網際網路業務部、軟體與體驗部和業務中臺部。三個一級部門總經理分別是金凡、馬驥、仇睿恆,三人都是小米的早期員工。

兩大業務一個是承載了小米的IoT雄心,有望幫助公司實現萬億規模的目標,另一個則是公司的利潤擔當。二者的衡量指標,一個在於規模增速,另一個在於賺錢效率。

而這兩次考驗,均是雷軍重回一線帶領小米走出低谷的劇本,其團隊整體沒有到最緊迫的狀態。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小米的AIoT連線裝置(不包括智慧手機、平板及筆記膝上型電腦)達到4。34億,同比增長33。6%。擁有五件及以上的使用者(不包括智慧手機、平板及筆記膝上型電腦)的使用者數達到880萬,同比增長40。4%。相比2020年,增速分別下降了4。4和12。5個百分點。

當時雷軍就表示“如果小米要成為萬億營收的公司,必須增強大腦能力。就算我再勤奮,可能也不夠了。”

與手機業務團隊相比,IoT業務和網際網路業務團隊的效率都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曾有言:效率是正確地做事,成效是做正確的事。這句話的前提是,你要知道什麼是你正確、最重要的任務,以及什麼活動能讓你獲得撬動目標的槓桿。無論是造車還是組織變革,都能讓小米再上一層樓。

IoT業務已被重新整合為兩大部分,新生態鏈部(由80後高管屈恆負責)和大家電部、膝上型電腦部和電視部(三個部門統一由小米合夥人張峰管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