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國外旅行的時候,看一場由外國人演的中國故事的歌劇是什麼感覺?在西班牙瓦倫西亞,我找到了答案。

在那些資訊往來不暢的年代,東西方文化一直在遙遙對望中發展。對於西方人來說,中國文化浩瀚而神秘,《馬可波羅遊記》等著作為他們描繪出東方大國的風采。藝術家們就根據前人的講述,加上自己的想象創作出各種作品,《圖蘭朵》就是其中之一。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1910年,著名義大利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的朋友從中國給他帶回一個八音盒,傳出的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揚州小調《茉莉花》,動聽的旋律激發了普契尼的創作靈感,他根據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日》裡的《杜蘭鐸的三個謎》改編成三幕歌劇《圖蘭朵》,講述了一個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國古代故事:元朝公主圖蘭朵為了報祖先被擄走之仇,下令如果有男人能猜出她的三個謎語就以身相許,否則就將其處死。三年來不知有多少人成了刀下之鬼。韃靼王子卡拉夫(Calaf)與父親帖木兒、侍女柳兒來到北京,恰巧看到監斬的圖蘭朵,王子被她的美貌吸引,說出三道題的答案分別是“希望”、“鮮血”和“圖蘭朵”。但驕傲的公主拒絕認輸,向父皇耍賴不願意嫁給王子。王子就自己出了一道題,只要公主在天亮前猜出他的名字,不僅可以不娶公主,還願意被處死。公主便將王子的父親和柳兒捉起來嚴訊逼供,柳兒自盡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指責圖蘭朵冷酷無情,到天亮時公主仍未得知謎底,但王子的強吻融化了她的心,並告知了自己的真名。公主昭告天下嫁給王子,但只告訴大家,王子的名字叫“愛(Amora) ”。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普契尼與他的故鄉盧卡▲

《圖蘭朵》是普契尼影響力最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後一部作品。1926年4月25日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首演,它在國際歌劇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將中國文化推向了世界舞臺,成為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最佳典範。

順便提一句的是:

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日》和《一千零一夜》是兩部書。

八音盒是西方的玩物,《茉莉花》是中國的樂曲,本就是中西合璧的產物。普契尼在歌劇中的配樂就吸收了《茉莉花》的旋律,帶有濃郁的東方韻味。所以,對於西方人尤其是歐洲人來說,最熟悉的一首中國歌曲就是《茉莉花》了。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作為經久不衰的世界名劇,各國藝術家演繹過多個版本,包括張藝謀的太廟版、鳥巢版,陳凱歌的廣州歌劇院版等。2009年,陳凱歌就曾與瓦倫西亞歌劇院合作過,反響熱烈,西方人曾這樣評價“舞臺佈景豐富美麗,圖蘭朵公主的四套服裝十分精彩,對於柳兒之死的把握也非常到位。無論是演員的服裝化妝還是舞臺佈置,陳凱歌版《圖蘭朵》都更精美更奢華。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我那一年去瓦倫西亞的時候,這一鉅製正在藝術科學城(Ciudad de las Artes y las Ciencias)的索菲亞皇后劇院(Palau de las Artes Reina Sofia)裡上演,負責人帶我們參觀了後臺,看到了正在彩排的演員們和舞臺佈景。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負責人介紹說,這些戲服都由西班牙當地藝人手工製作完成,專業的演員在演出間隙只需要30秒就能完成一整套換裝。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演出每晚都座無虛席,劇院的設計也十分用心,每個座位背面都有小螢幕播放英語和西班牙語的歌詞,便於讓每一個觀眾能夠讀懂劇中人的故事。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別說,在異國他鄉看著洋麵孔身著中國古代服飾,還真有點穿越的感覺。那是那個時代的西方人對於東方文化的追捧和想象,演員們一板一眼地認真演繹著,觀眾們也被劇中的情節吸引。既是對演出的尊重,也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最好體現。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劇院所在的“藝術科學城”是瓦倫西亞最著名的地標性建築群,是建築大師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的作品。他1951年出生於瓦倫西亞,在法國、瑞士、西班牙學習建築設計專業,有“建築詩人”之稱,又被稱為西班牙“現代高迪”。上世紀90年代,瓦倫西亞市長請他為家鄉設計一組“為世人所驚歎”的建築,為了保護老城區,卡拉特拉瓦選址在城市東南側枯竭的古河道上,整組建築群1996年奠基,用了14年時間,在瓦倫西亞老城外建造起一組充滿視覺衝擊力和想象力的超現實主義建築。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藝術科學城距離老城區市中心僅有6、7公里的距離,被評為全世界十座最美建築之一,是西班牙未來主義建築風格的典範。整個建築群包括天文館、科學宮、藝術宮、海洋公園、植物園等,造型奇異絕美的建築氣勢磅礴的從北向南一字排開,雪白色的建築漂浮在藍色的水面上,宛如從海洋中升起的一座夢幻島嶼。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頭一天晚上看《圖蘭朵》的索菲亞皇后劇院(Palau de las Artes Reina Sofia)是這一組建築群裡最顯眼的,其設計靈感來自自然界元素,外表看上去既像是外星人的頭盔又像太空船,表面用閃閃發亮的磚塊覆蓋,在伊比利亞半島明媚的陽光下閃耀著動人的光輝,西班牙人暱稱其為“朋克魚”。劇院於2005由西班牙王后索菲亞主持開幕,包括能容納4000人的歌劇院,容納1700人的音樂廳等四個表演場所。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如果說藝術科學城裡刮的是現代的東方國風,那在瓦倫西亞老城區,國風也已經“吹”了數百年。瓦倫西亞地處伊比利亞半島東部,是地中海西部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在其鼎盛時期,因“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曾因絲綢貿易成為地中海西岸最大的城市。瓦倫西亞與中國的絲綢交易可以追溯至600多年前的明代,梅爾卡特區(Mercat)是城市居民從事商業活動的地方,貿易做大,原來的市場容不下了,1492年就奠基建起了這座哥特式風格的絲綢交易市場(La lonja de laSeda),由佩雷·康普特主持設計,一直到19世紀都是絹布、絲織品和其他大宗貨物的交易場所,見證了四百年的商業繁榮。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市場是哥特式晚期的建築傑作,也是歐洲著名的哥特式建築之一。高聳的石頭立面、華麗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獎章,藝術雕塑和石像,門窗的完美比例,盾牌……都無聲地傾訴著瓦倫西亞昔日的輝煌,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還沒進大廳,目光就已經被大門外精美的雕刻所吸引,每個雕像都有其各自典故來源,例如門口代表魔鬼的“撒旦”,意為將“壞的、不好的”東西擋在交易廳門外,裡面只有純正的公平交易。市場由三部分組成:絲綢交易大廳、塔樓和海關。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市場交易大廳由8根17。4米高的螺旋形圓柱托起,把15世紀絲綢商業的興盛和城市的富足展現得淋漓盡致。如今的大廳空曠而寧靜,站在其中,似乎可以聽到五百年前商人們在此討價還價,查驗貨品甚至數錢的聲音。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古老的交易臺曾經用來完成一次次的商業交易,這裡誕生了第一張交易單,如今被儲存在市政檔案館裡。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2樓的迴圈影片用英語和西班牙語介紹建築的歷史,天花板的木雕橫樑就帶有濃厚的東方色彩。為了彰顯東方文化,就在上面繪製他們想象中的龍鳳、仙鶴等圖案。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大廳角落裡還有一個通往塔樓的樓梯,頂樓用來關押賴賬不還的人,塔樓地下是一個小禮拜堂。

在“世界絲綢之都”,看場演繹中國故事的歌劇

1498年這裡就設立了海關,為的是解決海上貿易的糾紛,也是今天海關的雛形。

19世紀後,由於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權,絲綢貿易逐漸萎縮至消失,只留下了交易大廳靜靜地矗立在老城區裡,傾訴著這裡那段輝煌的過往。不過城市倒也“因禍得福”,少了些熙熙攘攘的旅遊團,多了幾分慵懶的氣息,能讓人找回久違的寧靜和舒適。瓦倫西亞還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2016世界絲綢之都”,國風依然在伊比利亞半島飄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