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本書,12歲的楊振寧,揚言要獲諾貝爾獎,23年後一語成讖

他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他曾在12歲就揚言要拿諾貝爾獎,並且真正做到了這件事。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楊振寧,而讓他最初想要拿諾貝爾獎的,是一本書。

因一本書,12歲的楊振寧,揚言要獲諾貝爾獎,23年後一語成讖

一、一語成讖楊振寧的父親滿腹學問,但在他年幼時,父親並不在身邊。當時,他的父親正在芝加哥大學留學,只有母親和他住在一起。因此,楊振寧的啟蒙老師,是隻讀了幾年私塾的母親。或許,好家庭,素來重視教育。雖然困難重重,但母親還是每天抽出時間,教兒子讀書。

因一本書,12歲的楊振寧,揚言要獲諾貝爾獎,23年後一語成讖

楊振寧5歲時,已經學會了3000個字。7歲時,父親回國,楊振寧隨父親到清華園居住。等到中學時,楊振寧在數學方面,表現出超乎常人的天賦。楊振寧的父親是數學教授,但和其他家長不同,看見兒子的數學天賦,他並沒有讓兒子立刻去學數學,反而要求他去學一些傳統文化。楊振寧的父親,有一個巨大的書架,上面擺滿了用英文和德文寫的數學書,楊振寧常常去翻看。

因一本書,12歲的楊振寧,揚言要獲諾貝爾獎,23年後一語成讖

那時,他年紀尚小,很多外文都看不懂。楊振寧常常拿著書去問父親,可他的父親每次都說:“慢慢來,不要著急。”因為父親的不著急,楊振寧得以擁有一個絢爛的童年。他絕不是書呆子。清華園裡的每一棵樹,他幾乎都爬過。他也絕不是乖乖上課的好學生,每次上課,他都喜歡東翻西看。

因一本書,12歲的楊振寧,揚言要獲諾貝爾獎,23年後一語成讖

有一次,他看了艾迪頓寫的《神秘的宇宙》。這本書講的是當時物理學中比較新的現象和理論。楊振寧非常感興趣,看完書還回家和父親母親說:“我將來要得諾貝爾獎。”那時,楊振寧才12歲,正在上初一。父親楊武之聽了,並沒有把這話放在心上。畢竟,每個小孩子童年都會煩惱,自己到底該去清華,還是去北大。誰知23年之後,這一句妄語,真的變成了事實!

因一本書,12歲的楊振寧,揚言要獲諾貝爾獎,23年後一語成讖

二、付出得到回報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很快,北平失陷。楊振寧一家逃難到合肥,後又抵達昆明。當時楊振寧年僅16歲,正上高二,但他次年就考入了西南聯大。戰亂中的西南聯大,條件極差,但師資力量卻極其強大。因為戰亂,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校合開,組成了西南聯大,朱自清、聞一多、王力、羅常培等名師都在其中任教,也教授了楊振寧的國文。

因一本書,12歲的楊振寧,揚言要獲諾貝爾獎,23年後一語成讖

而趙忠堯、周培源等物理學方面的名流,也曾親自給他授過課。 吳大猷教授引導楊振寧學習群論和對稱原理,王竹溪教授引導他進入統計力學領域。在以後的工作中,這方面一直是楊振寧的主攻領域,可見,名師的影響有多大。在西南聯大讀碩士期間,楊振寧對愛因斯坦、費米和狄拉克的研究風格極為推崇。兩年後,他以優異成績獲得了碩士學位,並考上了公費留美。

因一本書,12歲的楊振寧,揚言要獲諾貝爾獎,23年後一語成讖

1945年,楊振寧赴美進入芝加哥大學,1948年獲博士學位。起初,楊振寧在美國並不成功,在實驗室裡總是顯得笨手笨腳。當時實驗室裡有一則笑話:“凡是在實驗室裡發生爆炸的地方,一定有楊振寧!”導師知道情況後,決定讓楊振寧放棄實驗,轉攻理論物理。楊振寧不想放棄,在實驗室待了20個月,最終還是發現,自己不是做實驗的料。但每一段路,都不會白走。因為實驗室的生活,楊振寧在理論物理界,擁有了其他人沒有的經驗。他與李政道提出“在弱相互作用條件下宇稱不守恆”結論時,就曾經從實驗物理學家的角度出發,設計了一個可以檢驗他們理論正確性的實驗。經過多年的努力,楊振寧的辛勞終於換來了收穫。

因一本書,12歲的楊振寧,揚言要獲諾貝爾獎,23年後一語成讖

1956年,他與李政道一起發現了“在弱相互作用條件下宇稱不守恆”。1957年,這個結論由美籍華裔科學家吳健雄女士經過實驗得到證明。這一年是楊振寧難以忘卻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他的成果得到了世界的承認。他同李政道一起,獲得了科學殿堂的最高榮譽——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後的楊振寧仍然不滿足,繼續忘我工作。中美建交後,他多次訪華,促進了中美交流和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

因一本書,12歲的楊振寧,揚言要獲諾貝爾獎,23年後一語成讖

三、知識無國度楊振寧年輕時一直在美國留學,直到老了才回國。很多人因此認為,楊振寧是看中國建設好了,回來享福的。其實,楊振寧不回國的原因,除了科研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的研究方向。楊振寧並不擅長實驗物理,而當時的中國,最需要的,是實驗型人才。當時他若回國,最多在大學當教授,做不了其他貢獻。

因一本書,12歲的楊振寧,揚言要獲諾貝爾獎,23年後一語成讖

可當時的楊振寧,才不過30多歲,他可以繼續研究科學,繼續為世界物理做出貢獻。有些人又認為,楊振寧在美國拿了諾貝爾獎,就是在幫美國人。這種觀點是大錯特錯的。根據諾貝爾獎的精神,理論物理的研討成果,是屬於全世界的,並不屬於某個國度。

因一本書,12歲的楊振寧,揚言要獲諾貝爾獎,23年後一語成讖

回國後,楊振寧受聘於清華大學,年薪為100萬,但楊振寧沒有拿一分錢,將這筆錢捐給了清華大學的研討所,用於人才引進和培育。他還賣掉了位於紐約的房子,又捐了100萬美元給清華大學。楊振寧捐給科研機構的錢,足以讓他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度安享晚年,所以來中國養老這種說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此外,楊振寧還為重病的鄧稼先,帶來國外最先進,但還未上市的藥物。

因一本書,12歲的楊振寧,揚言要獲諾貝爾獎,23年後一語成讖

中國現在越來越強大,科研工作也越來越完善。楊振寧選擇現在回國,對中國的意義一樣重大。他是現存在世的理論物理界的翹楚,有他在國內任教,可以憑藉自己多年的物理知識,教授出更多有用的人才。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楊振寧的回國,同樣印證了中國的強大。為祖國而驕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