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罕見20多隻基金同日開啟限購,林英睿、楊金金等多位新秀遭遇“...

財聯社(深圳,記者 周曉雅 沈述紅)訊,

2022年的公募基金市場,一面是新發基金遇冷,另一面是績優基金限購。

1月4日,楊金金、林英睿、陳金偉、張宇帆等多名基金經理管理的部分基金開啟大額限購或調整限額,限額最低至1000元/日。Wind資料顯示,市場上共計有24只基金(不同份額合併計算)在當日開始暫停大額申購。

更進一步來看,上述限購的基金,有部分早在去年已經開啟限購的步伐。對於上述產品的限購,業內人士指出,或源於產品良好業績導致的規模快速增長,從基金公司的角度看,控制規模可以更好地參與市場投資並避免收益攤薄,保障原持有人利益。

除了業績好的基金限購,上述限購的基金中,也有不少“迷你基”。業內人士認為,這或是為了避免大額資金進出對產品淨值產生較大影響,從而不利於產品運作。

逾20只基金同日開啟限購

1月4日,交銀施羅德基金髮布公告,為進一步穩定基金規模,追求平穩運作。自當日起,旗下交銀趨勢優先混合暫停大額申購。

開年罕見20多隻基金同日開啟限購,林英睿、楊金金等多位新秀遭遇“...

具體來看,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的累計申購金額應不超過1000元,限購適用於直銷機構與非直銷銷售機構。

回顧該基金的限購步伐,早在去年7月13日,旗下交銀趨勢優先混合已發出暫停大額申購的公告,單日限額為10萬元。一個月後,交銀趨勢優先混合於去年8月18日再發公告,單日限額下調至1萬元。不過,到了去年12月30日,該基金在公司的直銷機構曾短暫取消上述限制。

作為2021年的績優基金之一,交銀趨勢優先混合去年年回報名列市場前茅。該產品基金經理楊金金,也是去年業界較為關注的“新秀”之一。

除此以外,廣發基金旗下多隻基金也在元旦節後首個交易日發出大額限購公告。

其中,由該公司新生代基金經理林英睿管理的廣發價值領先、廣發聚富、廣發睿毅領先、廣發多策略等自1月4日起調整單日申購限額至1萬元。

對於限購的原因,廣發基金表示,主要系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

開年罕見20多隻基金同日開啟限購,林英睿、楊金金等多位新秀遭遇“...

憑藉重倉週期股,林英睿管理的廣發價值領先曾在去年上半年一度遙遙領先權益類基金業績榜單,他也一躍成為基金“新男神”。

而在去年1月12日,他管理的廣發聚富率先發出“限購令”,調整機構投資者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申購及轉換轉入該基金的業務限額為10萬元。

隨後在同年3月22日,廣發價值領先、廣發睿毅領先也開啟大額限購,暫停這2只基金投資者單日單個基金賬戶透過申購合計超過100萬元的大額業務。

到了去年7月16日,廣發多策略開啟大額限購,調整投資者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申購及轉換轉入本基金的業務限額為50萬元。與此同時,廣發價值領先、廣發睿毅領先、廣發聚富也開始執行50萬元的單日限額。

不到3個月後,上述林英睿管理的基金再次批次調整單日限額至5萬元。

除了前述的基金以外,還有陳金偉管理的寶盈國家安全戰略滬港深、張宇帆管理的工銀新興製造和工銀物流產業等“新秀”基金經理旗下產品也在1月4日開啟限購或調整限額。

甜蜜的煩惱:限購原因何在?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人士指出,上述產品限購或源於產品良好業績導致的規模快速增長。“很多都是基金經理本人基於想要好好做業績的需求,而主動要求‘限購’。”

以楊金金管理的交銀趨勢優先為例,該基金在過去的2021年回報達到了81。45%。規模更是得到迅猛增長。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該基金規模已達到78。9億元。而在楊金金2020年接管這一產品後的首個季報(2020年二季報)中,該產品規模僅不足6億元。

林英睿旗下的廣發價值領先、廣發聚富、廣發睿毅領先、廣發多策略四隻產品,在2021年的回報也都在22。81%至32。59%區間內,相關基金規模也都增長較快。截至三季度末,這四隻產品規模合計達111。92億元。

從2020年底的情況看,這四隻基金合計規模僅為33。64億元。其中,廣發價值領先規模為3。95億元,廣發睿毅領先也僅有7。37億元的體量。

“過去一年規模增長較快的基金中,存在不少偏逆向投資和中小盤價值風格的產品,這類產品要保持較好的運作,必須要把規模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它們在當下市場能買的標的可能並不多,規模驟增或不利於管理。”華東一家大型公募市場人士指出。

另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從基金公司的角度看,控制規模可以更好地參與市場投資並避免收益攤薄,保障原持有人利益。

他解釋,基金限購併不是新鮮事,現如今已經成為了行業的一種常態。“一方面,規模快速增加可能帶來投資難度增加、收益被攤薄等問題,從而影響投資者體驗。所以,有很多基金公司及旗下基金經理已經不再追求單隻基金規模了,‘小而美’也挺好。另一方面,在基金收益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基金管理人能沉下心來限制大額申購,側面反映了其對規模的精準控制。”

除了控制基金規模的考慮,防止機構資金套利,也是部分基金放棄規模持續增加的原因之一。“這些套利資金大額申贖導致基金規模大起大落,給基金投資運作帶來難度。從這個層面來說,限購的出發點是好的。”

“但因為業績較好,我們家個別基金產品釋出限購令,都無法阻擋基民的熱情。”前述華南公募人士稱。

在上述基金外,近期也有不少年內業績較好的產品釋出了限制大額申購的公告,如劉暢暢管理的華安文體健康等。總體看來,2021年12月,有超過300只基金髮布了“限購令”。

從12月1日起,富國低碳環保、匯添富均衡增長、富國研究優選滬港深等都對大額申購進行了限制。景順長城公司治理、匯豐晉信智造先鋒、平安量化精選等基金的申購限額低至1000元,信誠至瑞、工銀瑞信圓豐三年持有等產品每日限購上限低至100元。

事實上,除了業績好的基金限購,上述限購的基金中,也有不少“迷你基”。對此,前述華南公募人士解釋,一般而言,規模較小的產品限購,是為了避免大額資金進出對產品淨值產生較大影響,從而不利於產品運作。而那些處於清算期或即將清算的基金限購則是為了基金能更好地處理好清盤事宜,同時也為了保護其他投資者利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