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百億級私募董事長劉明達:新能源車、光伏產業的商業空間可能...

站在2021年10月這個時點,未來哪些行業值得關注?如何佈局今年四季度行情?10月11日,時報會客廳線上採訪到明達資產董事長劉明達先生,請他來給我們分享一些他對市場的看法。

用發展的眼光捕捉價效比高的產業龍頭公司

以下為部分採訪內容:

證券時報記者:明達總,您會怎麼評價自己的投資風格和投資理念呢?

劉明達:

明達資產有記錄的15年投資

業績

表明,我們始終堅持用產業資本的眼光,去投資那些被低估的產業龍頭公司。我們所講的低估是指其內含的價值,而不是簡單去定義它的整個市盈率。當然,更核心的是用發展的眼光去捕捉有最佳價效比的產業龍頭公司。

證券時報記者:在2019年您提到一個“越白越貴”的概念,這個“越白越貴”是什麼意思?

劉明達:

“貴”要站在歷史背景下來看,2016年到2019年,經過了4年的價值重估,儘管藍籌股已經漲得比較多了,但從長期來看,這類藍籌公司具有長期穩定的盈利能力。倒推來看,回到2016年之前的那樣的估值,已經不可能了。一方面,機構投資者佔據了藍籌市場的主導地位,第二,跟長期低

利率

有很大關係。

證券時報記者:白馬股還會維持在比較貴的位置震盪麼?

劉明達:

如果通脹壓力在今年秋天到明年初有所減緩,我們認為,總體全球還會進入

利率

下行的一個趨勢。在這一背景下,白馬股還會回到一個均衡的相對比較高的估值水平。

我們講貴,是一個估值的概念。從一個成長的角度來說呢,中國的龍頭白馬其實很多時候還是成長股。所以,從全球資產配置來說,儘管通脹的壓力可能會在美國流動性收緊的時候出現比較大的震盪,但中國市場,還是一個避風港。全球資本可能會加速對中國流入,從而把整個藍籌股的市值推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新能源是一個優質賽道

證券時報記者:在您心目中,哪一類的白馬股還屬於成長股?哪些領域比較有機會?

劉明達:

過去2016年到2020年市場產生了一個“茅指數”,到了2021年市場又提出了一個“寧指數”。以

寧德時代

為代表的公司破萬億市值,看起來就是估值特別貴,但實際上,它反應資本市場是聰明的,反映了未來在一個全球碳中和背景下面產生的一個超級的龍頭公司,那麼它反映了遠期廣闊的增長空間。所以,不能以50倍或者100倍來定義它市盈率特別高。去年

特斯拉

一年實現了接近8倍的漲幅,它反映出整個全球資本對長期大類資產配置的調整,就是擁抱新能源時代。在中國,不管是新能源車的產業製造,還是光伏產業,這裡面的商業空間可能超出絕大部分人想象。可能像2010-2020年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產生的不止一家市值萬億的公司,新能源時代會產生一批3萬億-5萬億的新能源龍頭公司。從這個角度,現在3千億- 5千億市值的公司,未來五年還是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

證券時報記者:新能源板塊中的分化,您認為是否是一箇中期的調整或者做一些規避?中期的調整會持續多久?

劉明達:

應該說,新能源整個鋰的板塊漲幅還是比較大的,這個時候市場的波動是比較正常的。類比於鐵礦石,鋰礦全球的總量是很豐富的,可是具有高的商業回報的礦相對比較少。未來全球最大的背景是碳中和,到2035年全球新產出的汽車大部分將是電動車,在此背景下,鋰礦會出現長期的供給不足。到2025年,鋰礦的增量需求會漲到200%以上,到2030年,整個增量需求可能達到五倍以上。至於鋰礦本身,像當年的石油一樣,這類公司的規模和利潤處於長期高增長的階段,如果用靜態估值來看會錯過一個巨大的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在新能源整個大的板塊裡面,還有哪些細分領域值得關注?

劉明達:

首先投資者也包括職業投資者很難在不同的細分賽道進行切換,股神巴菲特給公眾的建議就是如有可能就買這個行業的

ETF

(一攬子組合)。

與石油公司對比,鋰礦公司的總體市值還是比較小的,未來5-10年是一個快速成長的行業,尤其是新能源市佔率從5%到30%的替換過程中,這個行業的增速是會遠超市場預期的。

金融地產到底了消費醫藥長期看回報比較確定

證券時報記者:消費醫藥金融地產之類的波動比較大,什麼時候可以再度關注?

劉明達:

醫藥行業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盈利會受到明顯的擠壓。一方面要看到市場本身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政策對這些產業利益的影響。

中國地產行業債務去槓桿到了高潮,金融行業過去受制於債務風險的壓力會減輕。對於整個財富的載體,不管是

銀行

保險

還是

券商

,都存在系統性的機會,尤其是

保險

作為居民風險保障,再加上一定

理財

功能,我想這個低估的市場已經到及時修正的時候。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金融地產行業到了見底的時候了,且會有系統性的機會?

劉明達:

是的。最大的修正空間,還是在

保險

行業。

證券時報記者:消費和醫藥怎麼看?

劉明達:

短期,確定性的機會難以預測。但是放到3-5年來看,不管醫藥行業還是白酒龍頭公司,都是有比較確定的回報。但是一年期望漲個30%或50%這也不現實。行業平均回報出現年度10%-15%空間是比較確定的。

其他精彩觀點

中國減碳和對新能源投資,在2025年以前是一個快速增長的過程,這一過程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投資增量,它也對沖了經濟下行的壓力。由於結構的機會變成新能源,電動車到光伏產業將成為我們強勁的經濟增長動能,我認為,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會超過市場預期。

未來A股市場,比如說新能源相關產業的10-20家貢獻整個市場市值增量的一半,不奇怪。

半導體行業中國有些短板得到資本投入,彌補這個短板,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長。對於資本而言,短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中週期,比如說五年以上,是可以重點考慮的。

軍工的確定性更高,因為,第一,市場份額比較確定,二是2025年前,這個行業的隱含複合增長可以達到年化15%甚至20%,所以軍工是有系統性的機會。

風電與光伏相比的話,光伏行業的確定性更強。因為龍頭公司已經佔據了比較高的市場份額,那麼競爭格局已經不太會發生改變;而且一方面中國的光伏製造企業幾乎主宰了全球70%-80%的製造;另一方面,

中國碳中和

的需求十分巨大,因為我們碳排的總量是美國的2倍以上,所以中國的新能源運營商,也就是說,這些電力企業未來已有確定的巨大增量。央企新能源裝機未來10年較大可能會實現5到10倍的增量,這裡面投資空間會比較大的。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