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只權益ETF“批而未發”!發行遇冷成“去庫存”攔路虎

在權益類

基金

發展的大年,今年新發近230只的權益

ETF

仍然面臨“去庫存”的壓力。資料顯示,截至11月4日,還有29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66只權益ETF“批而未發”,部分基金還超出獲批後6個月內發行的“大限”,在股市巨震、產品同質化佈局的細分市場,獲批的ETF仍將面臨產品募集和上市的壓力。

面臨“去庫存”

已有16只ETF超發行“大限”

資料顯示,截至11月4日,2021年以來累計有194只權益類ETF產品獲批,實際發行產品數量為128只,仍有66只權益類ETF產品“批而未發”。其中,

易方達基金

就有10只產品,比如中證滬港深創新藥產業ETF、中證滬港

深科技

龍頭ETF、中證滬港深線上消費主題ETF等,銀華、

華夏基金

也有5只以上產品獲批後尚未發行,匯添富、建信、招商、國泰、

浦銀安盛基金

等中大型

基金公司

,也都有3只以上的產品“批而未發”。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66只產品中,已經有16只基金超過了獲批後6個月內發行的“大限”,面臨快速推向市場的壓力。

“由於去年股票ETF一度審批放緩,部分基金公司密集申報的產品後來紛紛獲批,但今年A股市場大幅震盪,

基金髮行

難度增加,且

新發基金

數量眾多,就會導致部分公募手中產品批文積壓的情況,這些公司也面臨‘去庫存’的壓力。”滬上一位公募人士告訴記者。

上海一位公募市場部負責人也說,基金公司一般會如期發出產品,如果到期不發,可能會影響其他產品獲批的進展。如果發行實在困難,基金公司一般會選擇延期募集,募集期限用滿三個月,如果還是無法完成2個億發行目標,就可能會按照發行失敗處理。

事實上,在被動投資理念和“ETF炒股替代”效應下,各家公募也在爭相佈局這一市場,導致產品發行數量出現爆發式增長。截至11月4日,今年新成立的權益TF產品數量多達228只,已經超過了過去兩年的總和。

華泰柏瑞基金

表示,近年來,在監管指導和引領下,基金業開展了大量投資者教育和宣傳工作,讓廣大投資者認識到ETF這一產品類別。同時,為了滿足投資者日益增長的產品需求,各大基金管理人都在積極發行推出更多產品,形成ETF市場“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供需相互促進”的正反饋迴圈局面。

華寶基金指數研發投資部總經理胡潔也分析,今年國內ETF蓬勃發展的背後涉及多方面因素:一是今年A股結構性行情顯著,帶動新能源ETF、智慧電動車ETF、光伏ETF、電池ETF等一系列新能源賽道相關ETF的發行。而今年4-9月,週期板塊走出一波明顯上漲行情,同期化工ETF、有色龍頭ETF等週期類ETF也出現密集發行的現象;二是當前國家重大政策指導,也帶來科技、新能源等ETF產品的密集佈局。比如在國家積極支援科技創新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科創50ETF、雙創龍頭ETF、深創100ETF等產品密集發行;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大背景下,新材料ETF、光伏ETF、新能源ETF、碳中和ETF等產品也應運而生,有效支援相關產業的發展;最後,ETF本身具有透明度高、交易靈活、跟蹤誤差小、交易成本低等投資優勢,越來越受到各類投資者的歡迎,也是ETF蓬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平均發行規模下滑36%

發行遇冷成“去庫存”攔路虎

權益ETF面臨“去庫存”的壓力,與股票市場的震盪,新發ETF規模下滑也存在密切關係。

資料顯示,截至11月4日,今年新成立的228只權益類ETF合併發行規模為1634。58億元,平均規模僅為7。17億元,同比去年下滑36。04%。而在2019年-2020年,新發ETF的平均規模分別為19。31億元、11。21億元。

從基金規模的分佈結構看,2021年新發ETF規模不足3個億、“擦邊”成立的產品數量就多達80只,佔今年新發ETF數量的35。09%;不足5個億規模的產品更是多達158只,佔比接近7成。

上述滬上公募人士分析,今年新發ETF發行難,一是因為股市震盪,結構性行情突出,被動

指數型

產品如果波動較大,缺乏賺錢效應,就很難獲得資金的買入;二是產品的同質化現象突出,各家公募同期佈局跟蹤同一指數的ETF,自然也會分散資金的投資方向;三是今年新發基金數量較多,導致在弱市階段性“供大於求”,而且會由於基金公司產品發行重點、渠道資源分配分散和產品發行檔期的不合適,導致新發基金規模難以做大。

除了發行困難,今年還有平安中證細分

食品飲料

產業主題ETF發行失敗,興業上證紅利低波動ETF、富國

恆生中國企業

ETF等13只ETF清盤退出市場。

“隨著基金髮行和募集失敗日益常態化,部分公募還基於‘去庫存’發行產品,如果新基金髮行時機不佳、缺乏市場需求等,可能未來ETF發行失敗也將常態化。”上海上述公募市場部負責人稱。

雖然權益ETF大發展中遭遇發行“寒流”,但多家機構和投資人士表示,國內ETF仍在發展初期,考慮到行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各家公募也緊跟形勢“跑馬圈地”,仍將積極佈局這一細分市場。

華泰柏瑞基金表示,ETF這個賽道目前還處於發展初期,而且未來一定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點應該是得到行業共識的,大多基金管理人正是因為看到ETF市場所蘊涵的巨大發展前景,所以投入其中。比如在寬基指數和一級行業指數外,相對還不太擁擠、還有增量可以挖掘的細分行業主題指數,各家公募還會加速搶佔;另一方面,隨著投資者數量幾何倍數增加和投資理念不斷成熟,ETF產品的佈局也將更為細分化。

國泰基金

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監梁杏也認為,股市結構性投資機會的特點和投資者投資理念的進步還將是ETF市場發展的最大驅動力。在結構性機會較多的環境下,投資者從個股投資遷移到ETF投資,既把握了結構性機會,又提高了指數相對於個股的勝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雖然今年全行業發了很多產品,但總的來說目前國內的非

貨幣

ETF規模佔整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和A股股市規模的佔比都非常低,因此指數基金和ETF的未來都有比較大的空間。”梁杏稱。

表1:2021年發行規模較大的權益類ETF一覽

66只權益ETF“批而未發”!發行遇冷成“去庫存”攔路虎

(資料截止日:11月4日)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