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集66.8億完成首秀,貝萊德旗下首隻公募基金成立,如何真正適應"中國水土"?...

財聯社(記者,韓理 沈述紅)訊

,備受矚目的首家外商獨資公募第一隻公募產品終於迎來了新進展。今日,貝萊德基金宣告旗下首隻公募產品——貝萊德中國新視野已於9月 7日正式成立,成立規模為66。8億元,認購總戶數超過11。10萬戶。

在此前的採訪中,該產品基金經理唐華闡釋了自己對於“貝萊德中國新視野”產品概念的理解。他表示,自己將從全球大視野著眼,關注時代變局,聚焦來自新能源、泛消費、數字化革命、養老、產業創新升級的五大增長新動力。

作為一隻剛剛成立的基金,貝萊德中國新視野能否取得良好的投資表現,仍需時間的考驗。關於它的續集,我們充滿期待。

貝萊德公募基金“首秀”

根據公告,貝萊德中國新視野發行於8月30日,募集上限為80億元。該基金於9月3日提前結束募集。從9月8日公告的最終發行情況看,該基金髮行規模達到了66。8億元,認購總戶數超過11。10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募集期間,該貝萊德基金從業人員認購規模也達到了680。89萬份。

募集66.8億完成首秀,貝萊德旗下首隻公募基金成立,如何真正適應"中國水土"?...

公開資訊顯示,上述基金由基金經理唐華、單秀麗共同管理。其中,唐華具備16年的A股投研經驗,曾擔任貝萊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研董事、英國施羅德集團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管理總部研究總監兼A股投資經理。

在此前的採訪中,唐華闡釋了自己對於“貝萊德中國新視野”產品概念的理解。他表示,自己將從全球大視野著眼,關注時代變局,聚焦來自新能源、泛消費、數字化革命、養老、產業創新升級的五大增長新動力。

貝萊德基金此前曾公開表示,貝萊德中國新視野將在嚴格風險控制的基礎上,透過使用偏向長期投資的總收益策略,從深入的個股研究出發,力爭實現基金資產的長期穩定增值。

對於公司首隻公募基金的成立,貝萊德基金總經理張弛表示,公司未來會做好投資管理和風險控制工作,聚焦長期回報機會。貝萊德亞太區董事長兼負責人駱慧祖(Rachel Lord)也對公司在中國公募基金業務實現的里程碑感到自豪,期望以貝萊德的投資和風險管理經驗提供更加普惠的金融產品與服務。

作為一隻剛剛成立的基金,貝萊德中國新視野能否取得良好的投資表現,仍需時間的考驗。關於它的續集,我們充滿期待。

未來聚焦五大賽道

作為貝萊德成立的首隻基金,未來這隻基金的投向也備受市場關注。

此前唐華在直播時表示:“我希望自己的組合能夠有一個長期還不錯的收益。從選股的角度看,買入持有不斷創始價值的企業是最好的方式。我目前看好新能源、泛消費、數字化革命、養老健康、產業升級等五大領域。”

具體分析來看,聚焦新能源是基於“碳中和”長期的目標,在唐華看來,這個目標長期非常明確,在這個路徑上,會產生較多機會。

在消費領域,唐華看好中國的製造型企業,現在處於微笑曲線的底端,賺OEM的錢,往兩端走,要麼賺研發的錢,要麼賺品牌的錢。“我們在過去兩年看到很多例子,中國的製造蛻變成了品牌,變成了國貨之光。”

“在人口逐漸老齡化的背景下,怎樣保證中國製造業還具有全球競爭力,需要在數字化革命上下功夫,也需要我們的製造業不斷創新,不斷做產業升級。相應來說,人口老齡化會提升對醫療、養老領域的投資機會。”唐華分析道。

唐華還表示看好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並認為外資對於中國投資還會不斷加碼,這主要基於兩個原因。

一是中國的經濟體量目前較大,但從全球來看,以MSCI指數佔比為例,佔比並未反映出中國經濟體量在全球經濟中應該具備的代表性;二是中國資本市場和全球資本市場的相關性較小,從一個有效的組合理論角度來考慮問題,如果把更大的中國市場的佔比納入全球組合,有利於降低這個組合的波動率,提升其夏普比率。

外資爭相佈局

事實上,不止是貝萊德,富達基金等多家外資機構均公開表達過看好中國的投資機會。而且他們也將這種看好落實在行動上。

8月6日,證監會披露的公告顯示,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核准成立。這是自貝萊德之後,第二家獲批的外資公募基金,這也是富達基金在申請公募牌照路上完成的重要一步。此前的2020年5月19日,該公司遞交了公募申請,同年9月18日申請被證監會受理。2020年11月24日,富達基金收到了第一次反饋。

證監會批覆顯示,富達基金註冊資本為3000萬美元,由富達亞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100%持股,其母公司富達國際是全球最大的主動資產管理機構之一。公募牌照獲批後,該公司需自批覆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富達基金組建工作,足額繳付出資,選舉董事、監事,聘任高階管理人員。此外,富達基金取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之日起6個月內,應當發行公募基金產品。

富達基金相關人士表示,富達國際將繼續依照監管部門指導穩步推進籌備工作,期待早日在華展業。

富達基金之外,目前仍有路博邁基金、範達基金、施羅德基金、聯博基金等多家外資機構在排隊等待公募牌照的正式落地。

還有外資機構希望透過提高持股佔比達成100%持股的目標,如上投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等。中國基金業協會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5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5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91家。

此前有訊息稱,多家基金公司的外資股東都在謀求絕對控股權,表示未來會根據新的政策尋求跟中方合資方做增持股比的調整。尤其在對方股東對合資券商實現絕對控股後,合資基金公司的控股權成為很多外資的下一個目標。

另外,除了設立基金公司,外資在銷售渠道方面也有不少新的嘗試,比如螞蟻金服和全球知名公募基金公司Vanguard集團(先鋒領航集團)合作上線的基金投資顧問服務“幫你投”。

可以預見,未來公募基金業即將進入內外資機構同臺競技新時代。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不少外資公募基金在申請的時候就已經面臨很多不適應的問題,未來業務開展之後,可能還會有一個摸索適應的過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