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頂級交易所、投行評點3歲科創板 三年巨幅增長全球無先例 已成...

央廣資本眼記者 李慧敏 北京報道

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三週年所引發的熾熱關注已有所降溫,而全球的頂級交易所和投行,對於上交所科創板“現象”所進行的深度研究和解讀仍在持續。

央廣資本眼記者分別採訪了納斯達克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等全球五大交易所以及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兩大頂級投行的代表,對於上交所科創板三年成果,各位高管用詞高調,包括“成就斐然”、“令人矚目”、“令國際市場驚歎”、“毫無疑問是成功的”等等。

而科創板的募資能力“驚豔”了國際市場,諸多人士認為已成亞洲高新科技創新的籌資地。相關資料顯示,截至7月15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已達437家,總市值超過5萬億元。三年之內,IPO募集資金總額達6348億元。

上述國際同行表示,科創板三年所實現的上市家數和融資金額,不僅從行業看可觀,在全球亦沒有先例。科創板三年的成長速度超過了國際某些市場發展幾十年的歷程;科創板四百餘家公司三年募資金額相當於某些成熟市場二十幾年來總募資額的60%。

與全球市場同類板塊高科技行業分佈絕大多數皆有缺項相比,上交所科創板上市高科技行業分佈完整,這就意味著,科創板上市公司和其高科技實力可以匹配。

三年巨幅增長全球沒有先例

作為中國乃至全球資本市場的一個極具關注度的事件,在上交所科創板開市三週年之際,作為具有全球視野的境外所同行以及頂級投行人士,會如何言簡意賅地對3歲的科創板做個總結?

“勇於創新、改革且聚焦高階科技行業的籌資板塊!”納斯達克交易所大中華業務開發副總監陳淑敏(以下簡稱“納斯達克陳淑敏”)率先丟擲了這樣的結論。

“這個結論並非輕易給出的,我看到的是,三年來科創板的創新改革成果是非常顯著的,這是要與整個亞洲的交易所對標的創新改革。”納斯達克陳淑敏進一步解釋,相較於其他行業,最近五年來,專門針對高科技的板塊增長幅度很大,全球皆如此,而科創板的創設正好在這個週期之內,造就了巨幅的增長,時間點剛剛好。

“科創板的上市家數和融資金額,三年做到這樣的資料,不僅從行業看是可觀的,在全球也是沒有先例的。”納斯達克陳淑敏補充。

另有一些國際同行的目光則聚焦於上交所科創板所帶來的更深遠意義。

東京證券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逯家鄉(以下簡稱“東交所逯家鄉”)認為,科創板是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必要載體,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紐約證券交易所中國區主管葛辰皓(以下簡稱“紐交所葛辰皓”)表示,科創板開市三年以來,吸引了一批優質科技企業上市,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提供重要助力,推動並完善了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

“上交所科創板是培育中國科技創新企業成長的沃土,為中國樹立了真正的‘硬科技’企業標杆。”新加坡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陳慶(以下簡稱“新交所陳慶”)如是表示。

亦有國際人士更關注科創板投融資的平臺功能。

倫敦證券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艾德華(以下簡稱“倫交所艾德華”)認為,科創板的設立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貢獻很大,不僅促進了科技和資本的融合, 也給國內和國外的機構投資者創造了很好的機會支援“硬科技”的發展。

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錢菁(以下簡稱“摩根士丹利錢菁”)表示,上交所科創板為科創企業提供了優質和高效的融資渠道,為國內外各類投資者投資中國優質科創屬性標的提供了絕佳的平臺。

已成亞洲高新科技創新的籌資地

在全球同行的眼中,上交所科創板已經成為一匹黑馬,三年之內“成果斐然”、“令國際市場驚歎”,其突出特點、優勢以及發展潛力自然也要被國際同行深入研究和解讀。

“上交所科創板最為突出的特點當為上市高科技行業分佈完整。涵蓋包括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高階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等行業。”納斯達克陳淑敏直言,全球市場當中,此前只有納斯達克具有如此完整的高科技行業分佈。

據其介紹,絕大多數的交易所同類板塊均有缺項而科創板沒有。這就意味著,科創板和其高科技實力可以相互匹配。

“真的是令人矚目的成果,科創板的開始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倫交所艾德華髮出如此感嘆,他認為,上交所科創板最突出的是已籌集的資本額。倫交所艾德華介紹,上交所科創板三年募資總額相當於782億英鎊。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7月15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已達437家,總市值超過5萬億元。三年之內,IPO募集資金總額達6348億元。

“AIM也是一個成功的高增長公司平臺。自1995年以來,3988家公司已為AIM籌集了超過1300億英鎊的資金。AIM開市的前五年,平均籌資額為280萬英鎊;在過去五年中,這一數字為2080萬英鎊。”倫交所艾德華如是表示。

納斯達克陳淑敏亦對科創板超強的融資能力相當認可。“科創板不僅在中國甚至已經成為亞洲高新科技創新的籌資地。”納斯達克陳淑敏表示。

新交所陳慶認為,相比境外交易所科技板塊,上交所科創板一個獨有的特點是,明確支援符合國家戰略的中小型企業和科技企業,更加註重新科技以及製造業升級,具有明顯的產業指導特徵。也正因為如此,科創板三年來高歌猛進,已成為中國“硬科技”企業首選的上市地。

摩根士丹利錢菁則認為,上交所科創板的獨特性表現在是以科技屬性主導的股票交易平臺。“它有效地利用資本市場資源致力於服務優質高科技企業,實現了對中國國家戰略的堅定支援。”摩根士丹利錢菁如是評價,隨著產業集聚效應逐步增強,科創板不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優質高科技企業在此上市融資,同時也將帶動更多已在境外上市的中國高科技企業迴歸境內資本市場,成為撬動中國科技創新的重要“支點”。

紐交所葛辰皓用8個字總結了科創板的突出特點:以“科”為核,“創”新不止。

“科創板主要行業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透過資本市場賦能科技創新型企業成長,驅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紐交所葛辰皓說,科創板透過一系列市場化制度創新,為科技類企業上市提供了一套差異化標準。

“科創板在上市規則等基礎制度上開創了A股註冊制改革的先河,突破性地實現了未盈利公司上市、紅籌公司上市、中國企業滬美港三地上市等案例,為A股市場全面註冊制改革提供了很多試點經驗,為更多型別的優質企業提供了融資平臺,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陸天(以下簡稱“高盛陸天”)表示。

與此同時,高盛陸天認為,從便利跨境投資角度來看,一方面在科創板IPO和定向增發市場持續活躍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透過QFII、RQFII參與到科創板投資中來;另一方隨著更多的科創板股票被納入滬股通標的,透過互聯互通進入科創板的投資和交易也愈加活躍。

不約而同,諸多受訪者都提到了科創板的做市商制度的“突破性”意義。

納斯達克陳淑敏認為,科創板的交易制度與國際接軌,剛剛開始的做市商制度是非常大的突破,畢竟在全亞洲做市商的板塊也很少見。

“科創板引入做市商機制,是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很大程度上增強市場韌性。”紐交所葛辰皓表示。

高盛陸天表示,做市商制度將持續提高市場交投活躍度,可提升市場流動性。

執著於“硬科技”源於“遠見卓識”

眾所周知,科創板上市以來,對於“科創屬性”和“硬科技”抱有毫不動搖的堅定態度。這是否決定了科創板三年後的成果以及未來走向?

對此,納斯達克陳淑敏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認為,科創板對於“硬科技”的堅守非常正確,而且又恰恰抓住了最近5年高科技快速發展的視窗期。這種“堅定”之下的收穫則是,不僅對實體經濟產生明顯貢獻不可小覷,而且提升了中國高科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倫交所艾德華認為,上交所科創板對於“硬科技”的“偏執”,更多著眼於未來。

“‘硬科技’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將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未來的綠色經濟需要更多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倫交所艾德華解釋。

新交所陳慶則表示,對於“科創屬性”和“硬科技”的堅定態度,取決於上交所的“遠見卓識”。

“‘硬科技’企業由於科研投入大、週期長、風險高等特點,往往盈利狀況堪憂,長期以來並不是資本所關注的企業。”新交所陳慶認為,上交所科創板的這種“堅定”,真正契合“硬科技”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引導資本支援這類企業發展,為企業找尋真正伴其發展、與之長跑的長期資本,從而讓企業在融資、人才引進、股權激勵、研發投入等方面得以改觀,為公司的快速發展產生巨大的作用;這種“堅定”,也進一步提高了“硬科技”企業對於研發和技術的投入,讓企業無懼資金壓力,專注完成技術突破,實現企業競爭力的持續提升。

“科創板對科創屬性和硬科技的堅定,體現了科創板的設立初衷,即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實體經濟競爭力的支援功能,以服務於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摩根士丹利錢菁認為,從實際效果來看,這種“堅定態度”成就了一大批真正優質的高科技企業在科創板實現上市融資,形成了產業叢集效應,為科創板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服務實體經濟”一直是上交所科創板強調的重要功能之一,對於這一功能的表現如何,納斯達克陳淑敏提供了一個獨特視角。

“我們要看三年來科創板營收是否上升,營收就是幫實體經濟掙了多少錢,除了創造GDP,也會創造就業率,也就是它為提高中國就業率所做出的的貢獻。”納斯達克陳淑敏表示。

事實證明,科創板開市三年,營業收入不僅持續增長,而且幅度不低。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開市當年,營收1471億元,較上市前增長14%,2020年末4084億元,同比增16%,2021年末8344億元,同比增幅達37%(注:此處營收計算基於的科創板公司數量,分別是截至2020年4月30日的100家、2021年4月30日的268家,和2022年4月30日的420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