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論」兩江評|讓科技創新成為重慶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重慶市第六次黨代會部署今後五年工作重點舉措時提出,要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讓科技創新“關鍵變數”成為重慶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讓“近者悅、遠者來”成為重慶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的響亮品牌!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科技創新在發展動力轉換、增強城市綜合實力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創型龍頭企業、高水平科研院所、高階創新人才等匱乏,創新成果“最後一公里”落地轉化難,科技創新孵化服務機構偏少、創新創業氛圍不夠濃厚……可以看到,科技創新能力不夠強,仍是制約目前創新發展的一大短板。重慶要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需要凝心聚力加快補齊短板,讓科技創新“關鍵變數”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用足創新政策利好,下好高質量發展“先手棋”。

在眾多利好政策中,對重慶而言,最為亮眼的是中央賦予了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任,部署了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要用好獲批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金融科技創新示範區等系列科技創新試點示範政策,為重慶創新發展賦能添彩,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最佳化創新空間格局,按下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創新不是虛無縹緲,而是需要有一定的空間來承載。重慶要進一步最佳化一城引領、多園支撐、點面結合、全域推進的創新發展空間格局,高水平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高標準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高質量建設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統籌抓好各級各類高新區、經開區和產業園區創新發展,高效率推動“一區兩群”協同創新,讓創新成為巴渝大地“最強音”。

集聚各類創新資源,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近年來,重慶盯緊大資料智慧化主方向,出臺並實施引進科技創新資源行動計劃,築巢引鳳、近悅遠來,創新資源集聚成效明顯,截至去年底,重慶新引進中科院軟體研究所、中國機械研究總院等知名創新機構16家、累計已達104家,落地建設北京大學重慶大資料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微電子中心等研發機構64家,建設了大科學裝置——超瞬態實驗裝置專案、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等一批科研平臺,開展了量子通訊單光子探測器、大資料的基礎通用需求、非常規油氣開發等一批專案攻關,下好高質量發展“先手棋”。

科技創新一步先,高質量發展步步先。對於正在大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慶而言,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數”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既是題中之義,更是使命擔當。

作者:飲水思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