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顧正“乘風破浪”,華泰首家簽約資產破百億,中信60天簽約資產...

財聯社(深圳,記者 吳昊)訊

,以“乘風破浪”來形容今年以來試點券商的基金投顧展業再貼切不過。

當前,兩批共29家獲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的券商中,正式上線展業的券商已擴容至12家,包括首批的國聯證券、銀河證券、國泰君安、中金財富、華泰證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以及第二批的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東方證券和財通證券。

簽約客戶數及簽約資產規模,清晰客觀地呈現了試點機構的展業成果。中信證券雖是第二批開始展業的試點券商,但其規模增速卻遙遙領先。截至12月29日,業務上線僅60天,簽約資產已突破70億元,簽約客戶數接近9萬人。

首批試點券商中,華泰證券也在今年取得新突破。截至12月29日,華泰證券“省心投”參與客戶數突破70萬,客戶授權資產規模突破100億元,是試點機構中首家簽約資產規模破百億的券商。

規模數字更體現出投資者對於買方投顧服務的認知與理解正在不斷深化。這個過程中,除了各試點機構“以客戶為中心”,不斷完善與升級的“投”與“顧”的能力之外,各項監管新規的出臺也為基金投顧的健康發展,勾勒出更清晰的路徑。

中信證券基金投顧高速增長,上線60天規模破70億

2021年依然是公募基金的“大年”。據WIND統計,截至12月29日,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合計超過25萬億元,較去年底增長27。3%,位居全球第四;公募基金數量合計9153只,首次突破9000只。

公募市場整體大發展之下,基金投顧作為財富管理的重要藍海業務,也在今年創下不錯成績。這其中,中信證券的展業成果尤為引人關注。

11月1日,中信證券正式上線基金投顧業務。至11月10日,展業僅8個工作日,簽約客戶便已破萬戶,簽約資產規模已突破5億元;上線40天,簽約資產規模破50億元。

高速增長仍在繼續。截至12月29日,業務上線60天,簽約資產已突破70億元,簽約客戶數接近9萬人。從增速來看,中信證券的基金投顧業務展業步伐顯著領先同業。

簽約客戶及資產規模的高增,是基於中信證券對這一業務經營模式的理解與實踐。

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財富管理委員會主任李勇進曾在交流中表示,“我們一直著力改變經營模式,從業務導向轉為客戶導向;從原來關注淨收入,轉為更看重客戶資產規模、看重客戶資產的保值增值。同時,重視協同分工、共同服務——財富管理更加專注客戶一端;資產管理、金融市場等業務條線更加專注產品端。”

據中信證券介紹,基金投顧服務體系已針對客戶需求,搭建3大場景、8個投資策略,力爭提供全市場最優質且適合不同客戶的基金投顧策略和服務,並透過專屬定製化的基金投顧策略和解決方案,實現“千人千面”甚至“一人千面”的綜合投顧服務。

華泰證券首家基金投顧簽約規模破百億

作為首批試點的券商,至今年10月27日,華泰證券的“省心投”基金投顧服務已上線滿一週年。截至12月29日,華泰證券“省心投”的參與客戶數突破70萬,客戶授權資產規模突破100億,是目前試點機構中唯一一家簽約資產規模破百億的券商。

據華泰證券介紹,“省心投”基金投顧服務上線“三大場景、九大策略組合”。目前,“省心投”已經透過“漲樂財富通”APP和內部服務平臺,實現“人+平臺”的全數字化操作,投顧可透過與“漲樂財富通”互聯互通的工作雲平臺,為客戶做好全流程服務,總部也能及時將專業服務賦能給投顧。

如何提高客戶轉化與復投率,是華泰證券更為關心的問題,加大投教宣傳並結合客戶需求推薦合適的資產配置組合,是華泰證券的解法。

一方面,針對持倉策略單一客戶,華泰證券透過多策略配置提升復投率,實現從固收類策略向權益類策略的擴充套件,豐富客戶持倉策略種類;

另一方面,針對資產量大,但基金投顧資產配置金額絕對額與佔比較低的客戶,則配合策略組合表現,與客戶自身賬戶收益率的表現,透過投教內容切入,引導客戶改變投資方法,加大策略組合入金。

12家試點券商已展業,年內步伐顯著加快

在目前兩批共59家基金投顧試點機構中,券商共有29家,不但數量更多,且展業步伐也正不斷加快。

首批展業的國聯證券、銀河證券、國泰君安、中金財富、華泰證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7家券商,均在今年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據國聯證券介紹,今年公司加大了“顧”方面的服務投入。“相較於去年而言,今年的公募基金市場有一定波動,所以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加重視在客戶服務過程中,提供關鍵節點上的市場教育工作。”國聯證券相關業務人士表示。

一方面,國聯證券加大投資者教育工作力度;另一方面,則強化對一線投顧的體系化培訓,“投顧是面向客戶的第一線,透過培訓不但將買方投顧的理念進行內部強化,也可以間接把投資理念傳遞給客戶。”

產品方面,國聯證券已推出“國聯平穩小目標”系列產品,透過設定具體收益目標、到期自動止盈的“目標盈”機制,幫助客戶更好地理解產品,並間接引導客戶長期持有。

申萬宏源在日前一次機構調研時透露,作為首批7家試點券商之一,申萬宏源透過組建專業基金投顧團隊,新設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投資決策委員會等方式,從組織框架層面支援推動業務落地。去年9月22日,以“星基匯”為品牌名稱的基金投顧業務正式上線,據悉,目前申萬宏源基金投顧業務在管理規模及簽約人數方面,居試點券商前列。

中金財富則表示,截至9月16日,“A+基金投顧”上線已滿一週年,已服務客戶4。12萬名,累計配置金額超過43億元。

當前,除中信證券外,第二批試點券商中,如招商證券、國信證券、東方證券和財通證券也已陸續對外展業。“比我們當初預期的進展更快,且相較於存量股票型客戶的轉化來說,新增客戶的佔比顯著更大。”一位試點券商相關業務人士對記者表示,而這也意味著,基金投顧業務正在形成其特有的良好場景。

展望下一階段,另一試點券商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基金投顧業務已沉澱兩年有餘,令人非常驚喜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對資產配置的認知與理解已逐步加深。

他同時談到,“如果投顧機構只是在現有市場中,尋找並吸引已經建立起一定認知的人群,那麼業務的上限就比較有限,很容易把自己變成一個小眾業務。但如果投顧機構證明自己有能力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將自己的認知對外傳遞給更多的人,那就可以講滲透率提升的故事,後者對應的想象空間就完全不一樣了。”

監管趨嚴、新規頻出,基金投顧告別野蠻生長

基金投顧作為各機構財富管理轉型的重要抓手,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市場由“賣方模式”切換為“買方模式”,在為資本市場帶來長期的資金供給的同時,也提升了居民投資回報的“獲得感”。

細數今年以來財富管理賽道的幾件大事,都緊緊圍繞著“買方投顧”轉型。這些里程碑事件,共同助力了我國財富管理市場向更成熟的方向邁進。

5月13日,證監會與中基協首次公佈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資料和排名。此舉旨在引導行業關注交易額轉為注重保有規模,將公募基金、代銷機構與客戶的利益深度繫結,引導代銷機構“以客戶為中心”,關注客戶的投資體驗。

有業內人士將此稱為“一場基金銷售的革命”。一位試點券商相關業務人士認為,基金銷售是接觸投資者的第一個重要環節,保有量資料的公佈,有利於引導基金代銷機構做好持續營銷,關注投資人長期利益和倡導長期投資,對於完善基金行業生態、促進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另一方面,今年內基金投顧業務相關新規陸續出臺,監管趨向嚴格、規範和清晰化。11月以來,監管層頻繁發文,規範基金投顧業務,其中既包括對基金投顧業務內涵的重新明確,也包括對行業統一展業的規範性要求。

11月初,北上廣三地證監局下發《關於規範基金投資建議活動的通知》,明確了基金投顧業務的持牌要求,尤其是對基金投資組合策略建議活動進行了業務界定,以及釐清相關規範的整改安排。通知下發後,眾多機構尤其是第三方平臺,旋即下架並整改包括“大V”基金組合在內的相關產品。從某種意義上說,基金組合就此告別了野蠻生長的階段。

緊隨其後,11月18日,中基協向基金投顧試點機構下發《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服務業績及客戶資產展示指引(徵求意見稿)》,其中重點涉及兩大要點:其一,要求基金投顧機構展示服務業績時,“不得進行基金投資組合策略表現指標排名和規模排名”;其二,強調基金投資組合策略應展示所有完整年度的服務業績,展示年化服務業績時,計算區間應大於(含)1年等。

中金公司對此分析認為,此番整改對基金投顧行業意義重大,有望推動這種基於投顧服務收費的財富管理業態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於投顧持牌機構來說利好比較明確,雖然短期整頓可能影響業務增長,但根據監管要求,今年年底前各家機構都須完成整頓,屆時各類機構將在統一標準內展業,共同推動這一新業態的發展、合力進行投資者教育,分享行業增長的紅利。

另外,需要明確近期一系列監管政策的目的並非要將非持牌機構排除在投顧業務的大市場之外,只是需在行業發展初期樹立嚴格的規範以保證其穩健可持續發展。

同時,中金公司表示,向前看,一方面投顧牌照仍在繼續發放,另一方面從基金投顧為投資者提供投資建議和陪伴式服務的本質出發,投顧業務形態之外可以為客戶創造同樣價值的業務模式還有很多,例如FOF產品、委外投資、投顧業務平臺等,各類機構可以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靈活選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