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時不說話,不是在反省自己的錯,背後的隱情你有必要知道

吼孩子的行為,在大部分家長身上都有出現過,所以家長們也應該能發現,孩子被家長吼的時候經常會不說話,你以為這是孩子的在反省嗎?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的。

孩子被吼時不說話,不是在反省自己的錯,背後的隱情你有必要知道

這段時間,佳佳著涼感冒了,所以佳佳的爸爸給佳佳請了幾天假讓佳佳在家休息,而爸爸也特意請假在家裡照顧佳佳,想要讓佳佳的病快點好。

不過,請假的這幾天,兩人過得並不是很愉快,因為生病的佳佳早上起床時,還總喜歡穿著睡衣在家裡跑來跑去,爸爸看到後很是生氣,但是礙於孩子生病了,挺可憐的就忍住了。

可是吃早飯的時候,佳佳還只顧著看動畫片,飯菜都涼了還沒吃多少,這讓爸爸更生氣了,畢竟孩子已經感冒了,加上現在天氣又很冷,飯菜涼的也快,如果還繼續吃涼的飯菜,病情可能會更嚴重,這次爸爸終於忍不住了,對他大吼了一頓。

而被爸爸

大吼之後的佳佳似乎也變得“懂事”了

,在一旁,一直都是默不作聲,

就好像一個正在反省自己錯誤的孩子

,那麼,佳佳真的是在反省自己的過錯嗎?其實並不是的。

孩子被吼時不說話,不是在反省自己的錯,背後的隱情你有必要知道

為什麼孩子被吼的時候不說話?知道真相後,忍不住心疼孩子

孩子被吼時不說話是在反省這件事,其實是大人的自我安慰罷了,孩子在被大人吼的時候,確實有一部分是在做自我反省,但大部分的孩子並不是這樣。

他們不說話更多是因為以下幾種原因:

◎不想迎來更多的傷害,想用沉默的方式結束這種局面

很多家長沒有想過,自己對孩子的吼叫其實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傷害。說到這裡,又想到了一些家長對於自己吼孩子行為的輕蔑態度“吼一下有什麼關係?又不會少塊肉”。

如果家長有這樣的思維,那麼絕對是一個失敗的家長,因為你根本不知道

吼一下對於孩子有多大的傷害。

孩子被吼時不說話,不是在反省自己的錯,背後的隱情你有必要知道

比起少塊肉,其實

吼一下造成的傷害,結果可能是讓你完全失去孩子。

孩子在受到家長的暴力語言行為時,內心是備受煎熬的,他會產生極大的自卑甚至是自棄的想法。

想一下之前某中學生因為被媽媽“吼一下”結果直接從樓上躍下的新聞,你就知道,

吼孩子有時候孩子掉的不是一塊肉,而是他的生命。

家長在吼孩子的時候,之所以孩子不吭聲,其實就是想要儘快的結束家長的這種行為,是一種對家長的

妥協

,其實孩子很可能沒聽懂、沒理解、沒認識到,但出於對自己潛意識上的保護,想要儘快的以沉默的方式來結束來自家長的語言傷害。

孩子被吼時不說話,不是在反省自己的錯,背後的隱情你有必要知道

◎孩子不想讓家長受到更多的傷害,心疼家長

家長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是最親近的人,孩子潛意識中有一顆守護家長的心,當家長吼孩子的時候,孩子認為是自己的行為導致了家長的生氣,

看到家長急躁的表現,孩子覺得是自己的行為讓家長陷入了困惑

,孩子因為不知道如何做會減緩家長的負面情緒,從而就會開始默不作聲,

希望以此來讓家長停止生氣。

孩子這時候的默不作聲,帶有很大的危險性,因為孩子的意識中,已經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對家長的一種威脅了,家長之所以產生生氣、不高興等負面的情緒和心理,都是因為自己的存在。

孩子被吼時不說話,不是在反省自己的錯,背後的隱情你有必要知道

所以孩子在經常遭受家長的吼罵之後,所做出的應對行為可能不僅僅是默不作聲,

還有可能是一些更為過激的行為,比如離家出走等

,想要以從父母眼前消失的行為來降低父母的負面情緒。

家長們在吼孩子,對孩子發洩情緒的時候,其實

孩子很有可能在考慮如何讓家長不再生氣,

可能孩子在擔心家長的身體健康等,孩子默不作聲並不是自省,而是讓家長好過一些。

◎孩子已經對家長失去信任

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發洩情緒,或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無法表達正確的教育目的,那麼就會逐漸的喪失孩子對於家長的信任。

孩子被吼時不說話,不是在反省自己的錯,背後的隱情你有必要知道

在孩子眼中,家長一直是一種“博學、可靠”的形象,孩子覺得家長對自己的任何行為都是為了讓自己成長,但

如果孩子發現家長的教育是一種情緒發洩行為

,或是教育過程中

經常存在嚴重的錯誤

,那麼孩子就會逐漸的失去對家長的信任,變得不再重視家長的教育。

其實很多孩子變成了“二皮臉”都是因為這種原因,任家長怎麼說,孩子不反抗但就是不按照你說的做。

如果發生了這樣的情況,證明家長已經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在以後的家教中很難再獲得教育效果了。

對孩子進行家教,但是卻達不到理想的目的,那說明這種家教方式就是不對的。

所以,吼孩子的行為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一種有效教育行為,甚至還是疏遠親子關係、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個因素,所以,家長別再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了。

孩子被吼時不說話,不是在反省自己的錯,背後的隱情你有必要知道

家長該如何走出吼叫孩子的“死迴圈”進行正面引導?

在網路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教育的妙招,比如將大吼大叫換為低聲教育、壓制怒氣等待情緒穩定再教育、事後道歉等,但其實,這些說法雖然看起來沒錯,不過很難實施,因為很多家長已經形成了應激習慣。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由於習慣或是性格的原因,沒有辦法馬上控制好自己情緒,從而無法有效的實施這些家教“妙招”,既然無法有效實施,那麼我們就需要找到更加容易被家長採用的教育方式。

而最有效的方式,其實就是正面引導。如果家長一時間改不掉自己的情緒性格,那麼,就要將自己教育孩子的內容改一下,才能夠得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被吼時不說話,不是在反省自己的錯,背後的隱情你有必要知道

比如以前吼孩子的時候,

滿口都是“不能”、“不要”、“笨蛋”、“傻子”等負面的內容

,現在改成“試試這樣做”、“可以這樣做”、“你可以做得更好”、“還要更努力”、“你還可以更棒”等等這些引導孩子如何去做的語言。

家長要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如何做,只要家長搞清楚了這個問題,那麼就算是家長的口氣有點粗暴,孩子也是能夠學習到一些經驗知識的,孩子將會更容易將精力放在改正錯誤、成長髮展上,而不是糾結情緒、語氣上。

隨著時間的流逝,家長再慢慢地按照那些非即時性的“小妙招”改掉自己的暴躁習慣和性格即可。

孩子被吼時不說話,不是在反省自己的錯,背後的隱情你有必要知道

寫在最後

吼孩子從來都不是一個教育孩子的行為,它其實只是家長髮洩情緒的一個行為。

父母認清這件事,從改變語言內容開始,認識到正確教育的技巧和語言詞彙使用,實現情緒的合理管控,最終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這才是一個合格家長應該做的事情。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