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與CPI"剪刀差"繼續擴大,"控高"已成首要任務

PPI與CPI“剪刀差”繼續擴大,“控高”已成首要任務

國家統計局14日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7%。其中,食品價格下降5。2%,非食品價格上漲2。0%;消費品價格上漲0。2%,服務價格上漲1。4%。同期,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10。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4。3%。

PPI與CPI"剪刀差"繼續擴大,"控高"已成首要任務

CPI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PPI比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因此,CPI與PPI的“剪刀差”又擴大了1。3個百分點,不能不說,這是一個越來越嚴峻的問題,也是一個需要想方設法解決的問題。即便不可能完全得到解決,也要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縮小差距,避免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雖然說CPI的持續回落和PPI的持續上漲,都有一些客觀因素,也有非常規因素。但是,經濟發展不會因為存在客觀因素、非常規因素就可以忽略這方面的影響,就能不重視這樣的差距。恰恰相反,在客觀因素和非常常規因素的背後,可能也存在一些主觀因素和必然因素。如果不能把問題找出來,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會越來越大。

豬肉價格的持續下跌,無疑是造成CPI持續低位執行的主要原因。就9月份的情況來看,豬肉價格下降46。9%,降幅擴大2。0個百分點。如果剔除豬肉價格下降,CPI應當可以達到1。8%左右。也就是說,此輪豬肉價格下跌,已經帶來CPI持續低位執行。反過來,如果沒有豬肉價格的大幅下跌,其他農副產品價格是否會出現一定幅度上漲,從而帶動整個CPI價格的上漲呢?如果這樣,通貨膨脹因素是否會在CPI上也得到一定反應,值得關注。

PPI與CPI"剪刀差"繼續擴大,"控高"已成首要任務

而從10月份的情況來看,生豬價格已經開始由降轉漲,且上漲的速度比較快。到10月13日,生豬價格已經7連漲,日漲幅最高達到了1。03元/公斤,到10月13日,生豬價格已經恢復到11。49元/公斤,預計後幾日仍有可能維持上漲趨勢。這也預示著,豬肉價格有可能改變持續大幅下降的格局,轉為有漲有跌、跌少漲多、緩慢上漲。那麼,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也可能從此前的持續推動回落轉為穩定。如果這樣,自然是最希望出現的現象。

從PPI來看,出現持續高位增長的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煤炭價格上漲。9月份主要行業的價格上漲,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上漲74。9%,漲幅比上月擴大17。8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上漲43。6%,擴大2。3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上漲40。5%,擴大5。2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34。9%,擴大0。8個百分點。大宗商品價格以及與大宗商品相關行業價格都出現了比較大的上漲,且上漲幅度都比上月擴大,煤炭價格更是擴大了17。8個百分點,PPI還怎麼可能穩定。

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高速上漲,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無疑遠大於豬肉價格下跌。豬肉價格下跌,至多是生豬養殖企業利益受到影響,繼而間接影響飲料生產企業等,只要對生豬養殖企業予以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援,問題很快就能解決,價格也能很快恢復。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可就不是某個行業和企業的問題,而是全域性性問題。別的不說,近一段時間以來出現的電力供應緊張,對中下游企業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就已經難以估量。一旦電力價格上調,中下游企業、居民等都將受到影響。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原本就盈利能力很弱,很多還處於虧損狀態,電力價格等一漲,很多企業就將難以生存了,反映到居民身上,就是下崗、待業、半就業等人員會增加。

近兩個月來,消費市場並不是十分樂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也出現放緩現象,一定程度上,也與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帶來的通脹預期增強有關。人民銀行近日釋出的第三季度針對銀行家、企業家和城鎮儲戶的三份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佔24。1%,比上季減少1。0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50。8%,則比上季增加1。4個百分點。可見,居民的消費願意是減弱的,而儲蓄意願則在增強,這對消費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PPI與CPI"剪刀差"繼續擴大,"控高"已成首要任務

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豬肉價格已經開始趨穩,但大宗商品價格可能不會很快穩定。那麼,在包括電力在內的相關領域做出政策調整後,PPI會不會傳導到CPI,引發CPI快速上漲,形成真正的通貨膨脹,也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提低”已經在政策措施作用下,得到基本解決,豬肉價格不會再繼續下跌,只要防止再度出現快速上漲就行。而“控高”任務依然十分艱鉅,如何最大限度減少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關鍵而緊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