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看好 短期被套 手裡的明星基金要不要換?

今年以來,權益市場維持著它風格切換、震盪不斷的特點,賺錢難度也越來越大。明星

基金

的表現也是不盡如人意,跌落神壇。雖然都是長期

業績

優秀的基金,但短期被套確實難受,基民應該如何操作?

一、

明星基金今年為什麼不靈了?

在過去2019、2020年,市場風格是更傾向於大盤股的,公募基金規模快速擴張,誕生出了一波又一波的爆款基金。

越大規模的基金,越喜歡配置大市值的股票。

於是在今年中小盤“逆襲”,大盤藍籌“疲軟”的風格下,這些爆款自然也就經歷了回撤。

那可能很多基民疑惑,為什麼基金經理不調倉,不追熱門板塊呢?

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基金經理還是堅守自己的能力圈,不會輕易追熱點。

A股熱點輪動快、“花無百日紅”

。想要透過把握每一次熱點行情來獲取收益,很容易“

竹籃打水一場空

”。基金經理也不過一個普通人,並不是萬能的神,精力有限,肯定沒辦法做到熟知所有的行業和上市公司。

所以在沒有深入

調研

、沒有真正瞭解行業及公司的情況下,

僅僅因為近期漲得好就貿然買入

,這樣的行為顯然

是不負責任的

另外基金有雙十規定,

一隻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不能超過基金資產淨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能超過該證券的10%。

比如說,目前市場上規模最大的

混合型基金

是將近900億的規模。不能超過基金資產淨值的10%,意味著對於一隻股票的最大倉位就是90億。不能超過該證券市值的10%,也就意味著這家公司的市值最少都應該在900億以上。

也就是說,對於這隻900億規模的基金而言,要投資的標的需要達到900億以上的市值,

這就限制了很多中小盤股票的配置

二、

被套的

明星基金

要不要換?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不管怎麼樣基金短期收益不好還是非常難受的,為什麼不能在市場風格明顯切換的時候換成更適應這種風格的產品,等到風口過去了再換回來呢?這樣我們的收益也會更好。這聽起來非常理想,但執行起來卻十分困難。

首先,不同行業熱點此起彼伏,近一年板塊熱點基本每月都在變化,2020年5月漲幅最高的是可選消費板塊,而6月與7月漲幅最高的則切換為金融板塊與醫療板塊;其次,以個別板塊為例,可選消費板塊2020年5月漲幅位居各板塊第一,接下來的幾個月便處於中游水平。金融指數板塊在2020年6月漲幅遠超其他板塊,但是兩個月之後便漲幅墊底。

想要精準把握每次市場行情並及時做出調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盲目更換基金大機率是追漲殺跌,結果市場熱點沒趕上,原本基金的損失也沒落下,更不必說每次基金轉換的手續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如果買入的基金經理風格穩定,長期業績優異,只是短期和熱點不符,其實是沒有轉換的必要的。

我們提倡關注長期導向,不要太在意短期業績。我們鼓勵長期持有,不要太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

因為看著漲的好的基金去做轉換,其實也是一種追漲殺跌。這種情況最怕出現的後果是,轉到前期已經漲的很高的主題基金當中之後,又恰逢它的回撥,收益沒趕上,損失卻沒落下,那就得不償失了。

我們應該做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做好資產配置,設定合理的投資預期,耐心持有。

1、做好收益預期管理

不少投資者會覺得為什麼別人的基金一週的收益率就有8個點,我的基金過去一年收益率才10%?這個基金經理的能力也太差了吧?

其實,這

跟基金經理能力關係不大

因為基金型別和風格不同,直接就決定了收益率水平的上限。

假如你一開始買入的時候為了

追求平穩

,選擇的是

債券型基金

或者價值型基金

,這時候期待一年能取得

30%、40%

的收益,明顯是

不現實的

2、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

“投資是認知的變現,人無法賺到自己認知之外的錢”

在基金評價中,投資者還存在這樣的一個誤區,那就是基金經理要時時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投資,跟上市場熱點或形勢的變化。

恰恰相反,優秀的基金經理不會隨波逐流,跨出自己的能力圈去追市場的熱點。

他們往往會堅守自己的能力圈,保持自己穩定的投資風格,將選股等工作做到極致。因為市場有價值發現的功能,從長期看是非常有效的,完全可以等來清風徐來。

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但急功近利的情緒化容易破壞原本清晰的投資邏輯。因此,回到自己持有的基金漲不過的煩惱,

與其懊惱或糾結,倒不如反問自己,可曾真的理解所持基金的基金經理賺的是什麼錢?

事實上,與其用短期收益論成敗,倒不如去了解這位基金經理希望賺什麼錢、怎麼賺錢,是否知行合一,以及這樣的賺錢方式(投資思路)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3、做好組合投資

如果只持有一隻基金,很大的劣勢就是面對系統性風險時的回撤較大,

基金淨值

會呈週期性的變化。投資組合則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風險。

如果基金組合裡面既有投向藍籌股的基金,也有投向成長股的,甚至還有港股的、

QDII

等等都有配置的話,那麼分散投資在不同類別的資產,“東方不亮西方亮”,仍然能有不錯的收益。

不過對於自身對市場比較敏感的投資者來說,可以根據市場情況來動態調整投資組合。在明確所挑選基金的投資個性後,最後一步就是根據自己的投資情況和投資目標來決定基金組合的進攻性。

如果股市進入底部區域,系統性的持有風險已經降低,可以選擇在底部區域逐步增加偏

股基

金倉位。

如果股市進入高位,系統性的持有風險已經升高,可以選擇逐步增加偏

債基

金倉位,逐步減輕偏股基金倉位,保留勝利果實。

總之,短期業績(一年內),其實沒必要太關注。因為每個人都會有暫時落後的時候,即使是張坤、劉彥春也不例外。優秀的人總是可以追上來,然後再做出超額收益。這裡的幾個明星基金經理,基本都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經受過檢驗的。所以,沒必要太過擔心。

買基金,

最重要的是找到符合自己理念的基金經理。

然後持續追蹤,透過定期報告瞭解他們的投資策略和應對方式,如果認同,大可繼續持有,合理化我們的投資預期,和自己的預期比,是一件更容易把控的事情。

(文章整理自

廣發基金

萬家基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