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煎餅?“羊頭”!

“老北京”煎餅?“羊頭”!

“老北京”煎餅?“羊頭”!

文圖

|

木人

瞧見這招牌,北京得問句:您這麼寫問過我兄弟天津(jing)了嗎?

天津煎餅餜子(油條),改革開放之後的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批次殺入北京,也都是街頭三輪車。一開始賣三毛錢一套,比天津貴一毛,跟天津一樣卷油條。北京人說話吃字兒,“餜子”下肚了。

煎餅來到北京,展現出勃勃生機,迅速佔領街頭巷尾花開遍地,廣大攤煎餅工作者備受鼓舞。他們艱辛探索刻苦攻關,終於研發出了2。0產品——包(卷不了)薄脆的煎餅。卷油條的三毛,包薄脆的四毛,新成果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再後來,油條煎餅就越來越少了。現在,偶遇油條煎餅,比薄脆的貴1元。

就算把天津的餜子換成了北京的薄脆,您也不能說這是北京煎餅,更甭提老不老了。

北京可以有著名的小吃驢打滾,可您不能從德州牽頭毛驢來讓它在北京胡同裡打個滾沾一身土就硬說這是北京驢。

真正的“老北京”字號,沒這麼直接賣“老”的。

“老北京”煎餅?“羊頭”!

您在再瞧瞧這個。

你說“老北京煎餅”吧,反正北京天津也是親哥倆,煎餅攤到北京也好幾十年了,一些小商小販糊里糊塗寫出來也還罷了……這堂堂大上海、東方明珠、魔都……也太魔性了吧?

就說北京土點兒,也沒哪個上海人敢這麼糊弄北京人吧?上海自有人家的上海潮,爺還有爺的北京範兒呢。誰不知道誰呀?雞蛋灌餅是河南的好伐?涼皮是陝西的好伐?烤冷麵是黑龍江的好伐?說好的“海派文化”呢?這不眼見的是“內卷”麼。仔細看下,擋住“雞蛋灌餅”字樣的是“視窗轉讓”。“上海特味”,不靈。

再看看這個招牌,“老北京”的日子有這麼燦爛嗎?當然,“老潼關”吃個肉夾饃“莫馬達”。

“老北京”煎餅?“羊頭”!

其實此類現象由來已久。比如2019年北京晚報就以《烤腸炸雞,怎麼會是“老北京”?》為題,報道了北京主要景區、商圈存在濫用“老北京”標識的問題。

之後,北京市監等部門聯合進行了檢查,發現濫用“老北京”名號的均已要求當事人立即整改。

當然,都是小事兒,看見了也就看見了,沒看見也就沒看見。忙忙叨叨走大街上肚子餓了,隨便墊補一口也未必在意您寫的是尚比亞煎餅還是茅利塔尼亞刀削麵。但你要是閒在了邊走邊看邊琢磨,多少會感覺有點兒膈應。顯得咱這市場環境不大利落,品牌意識有點兒拉胯。

“老北京”煎餅?“羊頭”!

“老北京”煎餅?“羊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