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兒時的月餅那麼好吃、那麼難忘?

我印象中兒時的月餅很香、很好吃,只記得月餅很薄、很硬,

兩隻手握著用牙使勁一咬,也只出來兩道白印子,

幾口之後才能啃出青紅絲來。

為什麼兒時的月餅那麼好吃、那麼難忘?

兒時的月餅吃起來很費勁,現在想一想,應該是放的時間過久了,或者乾脆都過了保質期、月餅都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但吃起來卻非常的香,勝過現在的任何海味山珍。

我出生在農村,偏僻得如同小腳趾上zui小的一道紋理,如果不拿放大鏡的話,你是根本看不到它的。

那個時候,能吃上白麵饅頭已經是幸福的了,

至於各種小吃和零食,簡直聞而未聞。

小時候zui盼望的事就是“逢年過節”,道理很簡單,可以吃上好吃的,不是那時的孩子饞,而是他們真的缺少好東西吃。

在東北,八月十五的時候天氣已經很冷了,

晚上都要穿著大衣在外面勞作,搓毛嗑(瓜子)、切甜菜,等等農活都沒有收割完成,所以中秋節對於莊稼人來說,並非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不是不喜歡,而是沒有時間。

小孩子就不同了,無論大人多麼忙,小孩子都會央求家長給弄些好吃的,我也不例外,總是腳前腳後地纏著母親。

說句實話,小時候的我很不“聽話”,屬於“討人厭”的型別,

但母親對我卻很有耐心,也很寵著我,

只要我不闖大禍,母親很少批評我,而是耐心地給我講道理。

今天回想起來,我依舊覺得母親很了不起,已經成為人父的我,與母親比起來真是自愧不如,

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態度也遠遠落後於沒有任何文化的母親。

其實每年中秋節的時候,還沒等我央求,母親就會買上兩包月餅放在櫃子裡,等到過節那天,母親會小心翼翼地拿出來給家人分,

每人一塊,包括哥哥姐姐們、母親本人和父親,

不偏不倚,大家都有份。

為什麼兒時的月餅那麼好吃、那麼難忘?

如果有多餘的,母親也不會單獨給我,而是與哥哥姐姐們平分,

在分東西的時候,我是沒有特 殊待遇的。

但是在吃東西的時候,我卻不一樣了,雖然分得的有限,但每次我都能吃到很多,

因為父親和母親“沒有口福”,他們不喜歡吃好吃的

,所以都讓我來替他們“打掃”。

所以,我吃完自己的,再吃父親和母親的那一份,

很多時候,哥哥姐姐們也很“挑剔”,他們的好東西也需要我來幫忙消化掉

。就這樣,每次吃好東西的時候,我都會大快朵頤,吃到肚子脹。

歲月流轉,

幾十年之後的今天,我依舊記得當年的情景,依舊難忘家人的親情。

血濃於水,親情永遠都是這個世界上zui難割捨、也是永遠割不斷紐帶。

中秋是團圓的日子,是重溫親情的時候,無論多麼忙,儘量回到父母身邊吧,帶上一盒月餅,帶上一份問候,

給老人營造一個溫馨的氣氛,就像當年母親哄我們一樣,哄一鬨老人家開心吧。

為什麼兒時的月餅那麼好吃、那麼難忘?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一樽還酹江月”。讀著蘇東坡的詩句,我不僅淚如雨下,歲月滄桑,子欲孝而親不在,更令人遺憾的是:直至今日,我依舊沒能實現許諾給母親的誓言!

可憐、可悲、可嘆!

為什麼兒時的月餅那麼好吃、那麼難忘?

兒時的月餅很難忘,不僅僅是月餅的香,還有親情的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