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番茄工作法,讓休息時間與心流狀態互相成就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在時間管理方面相對於更加微觀。使用番茄工作法,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設定一個番茄時間,在番茄時間內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鐘響起,然後在紙上畫一個記號,記錄下來;然後設定一個番茄休息時間,短暫休息一下。結束一天的工作後,根據記錄對當日的工作學習情況進行復盤,同時可以對第二天的時間進行規劃。

心流:

心流(英語:Mental flow)在心理學中是指一種人們在專注進行某種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如藝術家在創作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通常在此狀態時,不願被打擾,也稱抗拒中斷。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的同時還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用番茄工作法,讓休息時間與心流狀態互相成就

番茄工作法和心流看起來在某些方面是相悖的。比如你在工作中找對了感覺,做進去了,那個時候彷彿都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在心流這個狀態中,你的任務進度不斷地推進。當你專注地進入心流狀態時,如果被打斷,很多研究表明重新進入這種狀態,需要花費10到15分鐘。

因此心流這種心理狀態提示,要想高效專注工作,一定要保證不要被打斷。

番茄工作法除了保證專注工作的時間以外,還強調了休息時間的作用。番茄工作法要求我們必須在每一個番茄鍾之後進行休息,就是為了能讓大腦有足夠的精力保證後續番茄鍾完成。

這樣在使用番茄工作法的時候,就會產生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當前正處於心流的工作狀態,番茄鍾時間到了,有需要被打斷去休息麼?

如果選擇休息,不是和心流狀態的要求矛盾了麼?如果選擇跳過番茄工作法的休息時間,又和番茄工作法強調的工作專注狀態和休息時間結合的要求相悖。

在《番茄工作法》這本書中,作者諾特伯格給出了他的解釋,應該遵循工作法的要求完成休息時間。

作者的解釋涉及到了大腦的工作機制問題,心流狀態對我們的思考產生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專注思考眼前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會讓大腦喪失全域性思考的能力,容易陷入到細節裡面。

因此番茄鍾從25分鐘時間就跳出來休息一下,能夠讓大腦從專注狀態,進入發散思考模式,從全域性回顧過去這25分鐘時間裡面的工作,這樣往往會產生新的想法和創意。

實際上,在番茄鐘的休息時間,我們以為大腦沒有在思考問題了,但實際上大腦的潛意識仍然在默默地加工著接收到的資訊,很多創意和靈感就在這個階段產生了。

用番茄工作法,讓休息時間與心流狀態互相成就

比如德國化學家凱庫勒領悟出苯分子環狀結構的經過,就是在凱庫勒專注工作很久之後,打了個盹休息了下,結果在睡著的時候,那些原子和分子們開始在他頭腦中跳舞,一條碳原子鏈像蛇一樣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轉。凱庫勒猛然驚醒之後,突然想明白了其實苯分子是一個環狀結構,就是現在在我們的有機化學教科書上見到的那個六角形的圓圈。

這樣看來,番茄工作法中的休息時間作用格外重要了。

休息時間重要,會休息更重要。這裡分享這本書中作者的兩個

休息建議

,供大家參考。

1。休息的時候儘量不要動用你的腦力思考,可以去冥想、睡眠,或者起來喝杯咖啡,但是不要做大量消耗腦力的活動。

2。讓休息形成節奏感,也就是番茄鐘的25分鐘強度、5分鐘休息。在進行了四五個番茄鍾後,可以有一個20分鐘到半小時長休息的時間。

更好地利用番茄鍾,就要做到:

第一,專注25分鐘的高效工作,進入心流的狀態,不要被內部和外部的打斷干擾。

第二,學會休息,形成工作休息的節奏感。

用番茄工作法,讓休息時間與心流狀態互相成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