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病人的心理特徵

【醫學心理學】(內容來源:公眾號白衣靜思)

“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意思是:老人(父母)病重臥床時間太久,再孝順再好的子女都有厭煩抱怨的時候,嚴重時,甚至連人影都看不到了。這一感慨不得不說是相當多客觀現象的濃縮。不少人也會把養老和育兒放在一起兩相比較,感嘆遇人不淑!何以出現這種現象呢?

或許有這樣一方面的原因。老人久病難免偶爾會有情緒上的改變,變得焦慮、抑鬱及憤怒,甚至喜怒無常。而這時候子女可能完全沒有注意到需要把老人擺在病人心理上可能並不穩定這一改變。請問老人的責罵和小孩的罵聲哪種更加傷人心呢?在此狀況下自然有不少子女敬而遠之,把自己埋在工作的海洋裡不再過問。殊不知久病後老人發生這樣的心理改變其實在所難免,

我們要理解和寬容他們的異常情緒,時刻記住他們還是病人,這時候的他們其實最需要子女們的陪伴。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徵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徵

(1)病人的認知活動特徵

①感知覺異常:

在感知方面,病人的注意力由外部世界轉向自身的體驗和感受,感知覺的指向性、選擇性及範圍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進入病人角色後,由於疾病的反應和角色的變化,病人常常出現感覺異常、敏感性增強。病人對自然環境的變化,如聲、光及溫度等特別敏感;稍有聲響就緊張不安;對軀體反應的感受性增高,尤其對自身的呼吸、血壓、心跳、胃腸蠕動及體位等感覺都異常敏感;對症狀的敏感性增強;有的病人還會出現味覺異常等現象。個別病人還可能出現錯覺和幻覺,如截肢後的病人出現的“患肢痛”,感到已不復存在的肢體有蟻行感和疼痛感等。病人還會出現時間知覺和空間知覺的異常,比如住院病人總感到時間過得慢,特別是對於病情遷延、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有度日如年之感。久病臥床者會出現空間知覺的異常,躺在床上會感覺房間或床鋪在搖晃或轉動等。

「醫學心理學」病人的心理特徵

②記憶和思維能力受損:

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記憶力異常,一些軀體疾病伴發明顯的記憶減退,如某些腦器質性病變、慢性腎衰竭等。另外,病人的思維活動也受到一定影響,判斷能力下降,猜疑心理明顯,也常常影響病人對客觀事物正確的判斷。

(2)病人的情緒特徵

情緒不穩定是患病後普遍存在的反應,病人控制能力下降,易藏惹。如甲狀蒙功能尤進的病人幾乎都伴有情緒變化,表現為緊張、易激動及情緒不穩定。臨床上病人常見的情緒問題有焦慮、抑鬱及憤怒。

「醫學心理學」病人的心理特徵

①焦慮是個體感受到威脅或預期要發生不良後果時所產生的情緒體驗。

焦慮時常伴有明顯的生理反應,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系統興奮的症狀,如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出汗、呼吸加速、失眠及頭痛等。產生焦慮的原因主要是病人對疾病的擔心,包括對疾病的性質、轉歸和預後不確定性的顧慮;對有一定創傷和風險的檢查和治療的安全性的擔心;對醫院陌生環境或監護室的緊張氛圍感到擔心和害怕,尤其是目睹危重病人的搶救過程或死亡的情景。

②抑鬱是以情緒低落、興趣缺乏等情感活動減退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症狀。

在抑鬱狀態下,個體會感到悲觀失望、自卑自責;生理功能方面會有精力疲憊、嚴重頑固的失眠及食慾和性慾減退等多種軀體不適;社會功能方面會有活動水平下降、言語減少、興趣缺乏及社會退縮等。某些對工作和生活影響較大的疾病,包括嚴重的器官功能喪失、預後不良的疾病、危重疾病等,更容易使病人產生抑鬱情緒;另外,抑鬱情緒的產生還與病人的個性、成長經歷及社會經濟情況等因素有關。

③憤怒是個體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受到挫折時所產生的不滿和怨恨情緒。

病人往往認為自己得病是不公平的倒黴的,再加上疾病的痛苦,使病人感到憤怒。同時,由於各種原因使病人的治療受阻或病情惡化,容易發生醫患衝突,這些都會使病人產生憤怒情緒。憤怒常伴隨攻擊行為,可指向外部,表現為向周圍的人如親友和醫護人員發洩不滿和怨恨的情緒;還可能指向自身,表現為病人的自我懲罰和傷害,如拒絕治療,甚至破壞正在採取的治療措施和已經取得的療效。

「醫學心理學」病人的心理特徵

(3)病人的意志行為特點

治療疾病的過程對病人來說是一個以恢復健康為目的的意志活動。

①患病後病人主要表現為意志行為的主動性降低,對他人的依賴性增加。

②有的病人意志力減退,不能按醫師的要求完成治療,使療效受到影響。

③有的病人表現為行為退化。行為退化指的是病人的行為表現與年齡、社會角色不相稱,常常表現為言行幼稚,退回到嬰幼兒時期的模式。如軀體不適時發出呻吟、哭泣,以引起周圍人的注意獲得關心與同情。自己能料理的日常生活會依賴他人去做,希望得到家人朋友、護理人員無做不至的照顧與關懷。

(4)病人的個性改變

個性通常是比較穩定的,一般不會隨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但在患病情況下,部分病人會出現個性的改變。可表現為依賴性增強,被動和順從,自卑等,尤其在一些慢性遷延疾病或疾病導致的體像改變。疾病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影響很大,病人常常很難適應新的社會角色,原有的一些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改變,例如一些病人患病後變得自卑、自責等;部分截肢病人可能會變得自卑、冷漠,迴避社交;腦卒中後可致人格衰退,病人可能變得孤僻和退縮。

(圖片素材來自網路,侵權可聯絡刪除)

(你的支援是我的最大動力,點個贊再走吧!)

醫學心理學(Medical Psychology)是一門從醫學的觀點研究、診斷、治療和預防精神障礙和人的身心疾病及其相關問題的一門應用學科。醫學心理學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方法與技術應用到醫療實踐中的產物,是醫學與心理學結合的邊緣學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學性質,又具有社會科學性質,包括基本理論、實際應用技術和客觀實驗等內容。醫學心理學兼有心理學和醫學的特點,它研究和解決人類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轉化過程中的一切心理問題,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診斷、治療和預防中的作用。如怎樣克服過度焦慮,如何消除抑鬱,醫生與病人如何建立和諧的關係,等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