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一道正宗粉蒸肉,軟糯可口,口感細膩

粉蒸肉雖然是傳統意義上的贛菜。然而不知道多久以前已經流傳到我國各地,成為深受各個地區人民喜歡的美食。

每到立夏,粉蒸肉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這個時候吃粉蒸肉,又稱之為撐夏。當然逢年過節,需要做大菜的時候,也同樣忘不了粉蒸肉。粉蒸肉口感細膩。香味清淡,有肥有瘦,滑膩入口,適合任何年紀層次的人。中國各大菜系都出現過粉蒸肉的身影,例如湖北菜系,重慶菜系,江西菜系以及河南菜系等等。而每個菜系都有自己的一套不一樣的來歷傳說。

現在認為粉蒸肉多半和沔陽有關。在古代的時候,沔陽州當地非常愛做蒸菜。歷來有蒸菜之鄉的美稱。而大名鼎鼎的沔陽三蒸中就包含著粉蒸肉。這個沔陽三蒸到底是如何來的呢,就要說起明朝的起義軍陳友諒了。

嘗一道正宗粉蒸肉,軟糯可口,口感細膩

當時陳友諒從自己的家鄉沔陽帶著軍隊遠征石磯。在即將勝利的前夕,不管是他計程車兵還是他都想起了家鄉沔陽州的美食和美景,為了犒勞手下帶著的人,撫慰他們的思鄉之情,他讓廚師改良了一些家鄉菜餚,沔陽蒸肉就在其中。這道菜不但有沔陽家鄉的味道,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兆頭,因為蒸和徵諧音,正代表著他們遠征的勝利。

當然,重慶菜系又有自己的說法。據說在很早的時候,有一個姓朱的官員欺壓人民,致使百姓非常厭惡他,卻又無可奈何。這時候有個飯館為了做生意,就發明了一種菜叫做繩綁捆豬吃,就是粉蒸肉的前身,而豬就暗指縣官的朱。百姓聽了以後,恨不得立刻去吃一次,以解心頭恨意。就這樣,這家菜館的生意越來越興隆,就朱縣官自己也去吃了這道菜。因為味道非常好,朱縣官一連吃了好幾次,直到後來有人對他說這道菜暗含的意思,他聽到別人的話,居然活活把自己氣死了,百姓們奔走慶祝。

此後,這道菜便慢慢發展成了重慶的蒸肉。

關於哪個菜系的粉蒸肉更好吃,大家當然各自持有自己的意見,爭論不下。這種事情實在難以口頭評論,例如寫過《隨園食單》的袁枚就說過,他覺得粉蒸肉應該是江西人的菜。所以江西粉蒸肉現在也非常出名。

嘗一道正宗粉蒸肉,軟糯可口,口感細膩

粉蒸肉的肉一般選擇五花肉。而不選擇精瘦肉。在食材的選擇上也多有講究,配料一般可以選擇香菇,藕片,南瓜,紅薯,豌豆等。如果在杭州吃的話,你會吃的更雅緻一點,因為他們一般選用荷葉做底,讓荷葉的香味慢慢融進粉蒸肉裡。

五花肉可以帶皮也可以不帶皮,帶皮的相對有嚼勁一點。

嘗一道正宗粉蒸肉,軟糯可口,口感細膩

把五花肉

切成細條或者薄片,用鹽,醬油,花椒麵,海椒面,胡椒粉,糖等各種調料把肉醃製好以後放入蒸籠裡。以葷菜墊底,素材放於葷菜上方,把磨成粟米狀的米放置於其間,撒上醬油調味。然後放在蒸籠上稍微蒸一段時間,米粉可以用純飯米也可以選用江米。等蒸好以後扣在盤子上,再撒上切細的蔥花,這道菜便出爐了。如果不喜歡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也可以選擇排骨,就做成粉蒸排骨。

嘗一道正宗粉蒸肉,軟糯可口,口感細膩

比起炒菜,蒸菜更加不容易上火。而且香味悠長。口味獨特。當然,對於哪個地區的粉蒸肉口味正家正宗。我想不同地區的人肯定有不一樣的說法。但是我覺得最好吃的粉蒸肉無外乎童年時候吃的粉蒸肉。每到村裡有人要辦宴席的時候,端上來的熱騰騰的粉蒸肉,暖洋洋的燒白肉圓等,都是最受小孩子們喜歡的菜餚。

所以菜沒有地道之分。最好的味道,不過就是家鄉味。

嘗一道正宗粉蒸肉,軟糯可口,口感細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