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沒有一國之君可以做到慎始敬終,拿什麼一統天下

三家分晉趙國最為受益,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率先軍事改革,尤其在攻滅代地之後,佔據了山西大部分地區,趙國最大的失策就是沒有同秦國爭奪山西,山西是控制黃河以北關鍵,相反失去山西則趙國首都邯鄲直接在秦國兵鋒之下,翻過太行山就是邯鄲,所以長平之戰非打不可,失去上黨趙國再無翻盤可能。趙國河北一帶正是產糧區,糧食決定人口,人口決定兵源。楚國大而不當,有統一的綜合實力,吃虧在地利上,尤其在和秦爭奪蜀國的事情上。

六國沒有一國之君可以做到慎始敬終,拿什麼一統天下

我認為東方六國都不可能統一全國,從技術了分析也許可能,但從思想文化上不可能驅動的,他們不是屌絲逆襲,不像秦國。魏武侯放秦獻公回國那一刻,六國已經註定無緣統一天下了,我推薦一本書,改革的教訓,講述了這位秦君坎坷而又輝煌的一生,他的後代接過棒來一代又一代地走下去。秦國從衰亡到復興,離不開數代人的努力,六國沒有一國之君可以做到慎始敬終,拿什麼一統天下。

六國沒有一國之君可以做到慎始敬終,拿什麼一統天下

趙武靈王引發沙丘之亂身死國亂,齊閔王暴虐好伐身死國滅,楚懷王外交昏招不斷葬送一手好牌。秦武王儘管在位只有四年,卻聽從張儀和甘茂的策略,攻破宜陽車通三川,死而無憾。孝文王在位雖短,卻實現政權平穩過渡,莊襄王短短三年滅東周,克太原上黨,顛覆楚魏中興。非列國克敵。完成統一六國的除了秦以外,還有趙國,楚國。

六國沒有一國之君可以做到慎始敬終,拿什麼一統天下

失去蜀國後,楚國已經無險可守,只能主動出擊,一直向北打,然並卵,秦國出南陽可正面攻擊楚國,出四川可攻楚腹部,是否交戰完全看秦國的心情,楚國疆域遼闊在爭霸過程中反而成了弱勢,分兵作戰,疲於奔命,壽春一戰終被滅國,秦國有好幾次大敗卻能恢復過來就是因為佔盡了地利,六國無法攻略其國土。楚國失敗主要因為無地利之險,趙國失敗是沒有長遠的戰略規劃,與秦統一天下的戰略規劃相比,格局太小。當然這倆國已經算不錯了,很多滅在他們手底下的小國,連生存的資本都沒有,談何爭霸?

六國沒有一國之君可以做到慎始敬終,拿什麼一統天下

在當時的生產力和開發程度下,其餘國家在中期以後都很難統一全國,六國每步走對方向才能有希望,但是秦國不作死就能威壓天下。楚國強盛但是統一過程中既要小心秦透過漢水攻擊楚國的核心區域鄢逞一代,宛城地區就會被韓魏攻擊,淮泗地區和汝南楚國無法解決魏國和齊國的威脅,所以楚國在戰國時期很容易多線作戰,吐出自己的入侵果實,如果能貫徹與齊國同盟,削弱韓魏,攻擊秦國,或許有希望獲得統一。

六國沒有一國之君可以做到慎始敬終,拿什麼一統天下

魏國儘管後期再度變強,土地肥沃,人口眾多,但是秦國的東進,齊國的保守,難以取得大的突破,前期魏文王如果能吞併三晉,壓制齊國,然後徹底消滅秦國,那麼天下真的很可能很早就完成統一。齊國在五國攻齊前達到領土巔峰,但是隨即重創,表明齊國不應該走淮泗爭霸的道路,致力於壓制趙國,侵吞河北,滅趙滅燕為目標,以河北的廣闊和齊地的富裕可以取得對河東地區和魏國的壓制,從而完成統一。燕國儘管在燕昭王是達成巔峰,但是燕國和趙國的矛盾很難解決,燕趙之爭,燕國很難讓自己不被打擊韓國申不害變法很有意思,但是地處交匯之處,除非楚國被打擊蟄伏,魏國衰退,借三晉之手才有可能完成夢想。

六國沒有一國之君可以做到慎始敬終,拿什麼一統天下

趙國趙襄子沒給趙國規劃好一個開局,趙國基本就廢了一半了,武靈王天縱之才,將趙國最大對手齊國毀滅了,但是燕國不死,魏國不弱,趙國的邯鄲始終是脆弱的,攻擊也沒有續航能力(糧草限制了自己),同時期秦國快速崛起,趙國無法快速吃掉齊國補足自己,楚國缺無法抗住秦國,趙國如果能速勝燕國,和齊國迫使魏國西向或許能夠打破死局。國家間的關係何止千絲萬縷,各有各的理,各有各的坑,說不清楚的。非要說,我覺得趙國希望最大,楚像是臃腫的老人,齊像是富庶的土豪,趙給我的印象是能幹但是武斷有時神經質的小夥子(武靈王改革後)。說實話,誰在那個時候能有秦的國策、君臣關係、改革先機、合適環境,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可能,燕還滅了齊不是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