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諾獎女科學家居里夫人,曲折前行無愧於心,盡心盡力譜寫傳奇

她是元素釙和鐳的發現者,她是放射性理論的創始人,她是兩次諾貝爾獎的得主,她是女性傳奇,她是科學巨匠,她就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

首位諾獎女科學家居里夫人,曲折前行無愧於心,盡心盡力譜寫傳奇

她的科學成就世人皆知,她的名字無人不曉,她像一枝荊棘玫瑰綻放在19世紀的科學史詩裡,她是愛因斯坦口中“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名人”,她總說“人人生而不易,然而又有什麼關係。”她淡淡的留下一個背影,但是她的故事在近兩個世紀後的今天仍然值得我們提起。

守得住貧寒,耐得住寂寞

居里夫人,原名瑪麗·斯科沃多夫斯卡,於1867年作為家庭裡第五個孩子出生于波蘭華沙一個貧困的家庭。母親和大姐在她不到十歲時就相繼去世,中學畢業後,成績優異但家境貧寒的她只能去別人家裡當傭人打工供姐姐們上學,好在她在工作之餘自修了多門功課,到24歲時,終於攢下微薄積蓄得以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

在27歲那年,居里夫人在科研專案組遇到了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兩人收入都不多,居里夫人與丈夫結婚時沒有婚紗,而是一套深藍色的套裝,那是她多年的實驗工作服,但是居里夫人說起那段時光,是自己人生中最開心的日子。

首位諾獎女科學家居里夫人,曲折前行無愧於心,盡心盡力譜寫傳奇

生育子女之後,生活更加拮据,在大女兒伊蕾娜出生當天,他們的記賬本上記著“香檳酒,三法郎……發電報,一法郎十生丁……請醫生,七十一法郎五十生丁……”,並且居里夫人在開支下還畫上了兩道重重的下劃線,並寫上“這個月一共花了四百三十法郎四十生丁,超支了。”

同時期,居里夫人著手開始自己的博士研究,她注意到一名科學家在鈾鹽方面的實驗,決定以此為博士課題,在艱苦的環境下開始了放射性研究的道路,這也是她在放射性物質研究方面的開端。

但是,這條路比我們想象的要艱難得多,她沒有一個正規的實驗室,她的實驗室就是一個之前作為解剖教學用的廢棄木棚,“木棚頂上有一個很大的玻璃天窗,有很多裂痕,一下雨就會漏水。棚內夏天悶熱潮溼,冬天陰冷難忍。”她在自傳中這樣描述她的實驗室。她也沒有實驗助手,凡事只能親力親為,她還寫道“我得用一根與我的體重不相上下的大鐵棒去攪動沸騰著的瀝青鈾礦”。透過以上短短几句,我們都能夠想象出居里夫人是在一個怎樣艱苦簡陋的環境中開展研究實驗的。

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她沒有半句怨言,讓她唯一感到苦惱的事情是“有的時候我得研究精密的結晶進行分離,在灰塵四起的室內,灰塵會影響濃縮鐳的程式,分離出來的東西難以儲存,這讓我苦惱至極。”除了這一點,她對實驗室的評價說的是“在這個極其簡陋的木棚中,度過了我們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光。”

她還會和她的丈夫夜晚也跑到木棚去,靜靜的觀察玻璃管裡提煉出來的寶貝散發出淡淡的光彩,“像神燈的光芒”,這個破舊的棚屋在他們看來也好像是個夢想的天地,而非眼前這般殘破不堪。

抗得了重負,成就了傳奇

環境簡陋,研究過程更加艱辛。為了提煉純鐳,她變賣家產,取出存款,用畢生積蓄買了十幾噸瀝青鈾礦渣為提純實驗做準備,但即使在最富含鐳的原礦裡,一噸原礦石含的鐳也只有1克不到,居里夫婦就這樣一直堅持了四年,那根與她體重不相上下的大鐵棒,她也在滾滾的瀝青裡攪動了四年。

在破舊的棚屋裡,在45個月的時間中,她經歷了數萬次的提煉實驗,數萬次的失敗。終於在1902年,提純出了0。1克的氯化鐳。並因此在1903年,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首位諾獎女科學家居里夫人,曲折前行無愧於心,盡心盡力譜寫傳奇

正如她所說的“我們誰的生活都不容易,可這又有什麼關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自己在某種領域有天分,不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都必須實現自己的目標。”

而她正是守住貧寒,耐住寂寞,抗住壓力與艱苦,堅定不移的堅持自己的科學理想,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獎,成就一代傳奇。

放得下過往,敞得開胸懷

居里夫人在科學領域的卓著貢獻幾乎無人不知,但少有人知道她為一戰也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且在知道了她的經歷之後定會更加佩服她的愛國情懷及胸懷。

1911年,因一紙私人信件她被推到風口浪尖,一個科學家的八卦新聞顯然比晦澀的物質研究報告更有吸引力。媒體開始鋪天蓋地的報道,真真假假的新聞卻沒人考證,眾人對她進行從言語到人身上的攻擊,民眾用石頭砸壞她的窗戶,對屋裡喊“滾出來!外國佬!”或者“偷夫賊”、“蕩婦”等等更難以入耳的詞彙,甚至眾多法國科學家聯名寫信讓居里夫人離開法國。

1914年,一戰爆發,那些對她議論紛紛、朝她家扔石頭、讓她滾出法國的人聲音終於小了下來。

當下的居里夫人面對一個拒絕承認她的國家,在一戰爆發的第一時間,拿出所有錢購買法國戰爭債券,這個一生清貧的女人,在國家需要支援時,毫無保留、不計前嫌的的獻出自己的所有積蓄。

首位諾獎女科學家居里夫人,曲折前行無愧於心,盡心盡力譜寫傳奇

甚至關閉了傾注心血才剛剛建立的“鐳實驗室”,開始研究X射線。她覺得研究鐳在當下意義不大,反倒X射線在戰場上能幫上忙。學會了X射線、考了駕照和汽車的簡單維修技能以及人體解剖等相關醫學操作的居里夫人自己開著卡車帶著裝置上了前線,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更多的生命。

在戰爭期間她培養了共150名婦女成為專業的X射線照相技師,監督建設了200個戰地醫院固定放射站,透過她的努力,在一戰期間共有100多萬名法國士兵免於傷亡。

1918年11月11日,一戰宣佈結束。停戰訊息傳來時居里夫人從實驗室裡跑出來,把法國國旗掛到實驗室窗外,開著拯救過無數法國士兵生命的那輛改裝雷諾卡車在街上巡遊慶祝。

終於沒有人再讓居里夫人滾出法國,對她進行謾罵、攻擊,法國人也開始接納這個來自波蘭的女科學家,但是在戰爭期間長期從事的救援工作讓人體在放射性物質之下,1934年她不得不住進療養院治療,1937年因惡性白血病辭世。

將生命的寬度在有限的長度裡無限延長,將個人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她為科學而生,也為科學而獻身。在離開之時,她坦然說出,“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

在做和去做的路上,我們應當始終告訴自己“我們不應該虛度此生”,盡心盡力,無愧於心。

版權宣告:文章圖片、以及部分文字素材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