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習俗和禮儀?淺論餃子與餛飩的“前世今生”

當飲食與文化融為一體並相得益彰之時,一定是社會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否則食物作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需品,在尚未滿足基本溫飽之時肯定與文化毫無瓜葛。而文化作為一種既無形又有形的複雜概念,其實也是物質與精神文明達到一定高度之後的產物。

如果從歷史發展角度去分析飲食文化、習俗與禮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飲食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貫穿於人類發展的各個層面。

從文字被雕刻在甲骨上開始,我國現存漢字大約有九萬多個,這其中與飲食有關係的詞語就高達幾萬個之巨。

山珍海味、美味佳餚、珍饈美饌、秀色可餐、饕餮大餐;鳳髓龍肝、色味俱佳、唇齒留香、垂涎欲滴等與飲食有關係的成語,作為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都在彰顯著飲食文化在古代中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古代社會飲食文化、食俗及禮儀起源

1.古代社會飲食習俗發展歷史

飲食文化是飲食習俗與禮儀的根基,只有當飲食與文化互為依靠之後,才能形成獨具民族、地域特色的飲食習俗與禮儀。

如果從中國古代史發展趨勢來看,從燧人氏“鑽木取火” 開始古代人的飲食結構,就進入了“由生到熟”的飛躍性時代。

雖然此時並未形成或者說根本沒有飲食文化概念,但是卻為古代社會飲食文化開啟了一扇大門,並且為飲食習俗與食俗禮儀奠定了重要基礎。筆者認為食物“由生到熟”,也為中國飲食文化萌芽出現埋下了伏筆。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歷經燧人氏、伏羲、神農氏、黃帝三位上古先祖的改良之後,古代社會飲食狀態一直都處於不斷進步狀態中。

燧人氏時期炮、煲、焙炒等烹飪方法開始出現;伏羲“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以充庖廚”。

到了神農氏時進入了“耕而陶”階段,此時的陶具是古代中國最早的炊具和餐具。據史料記載“黃帝作灶,始為灶神”,黃帝發明了“甑”並用其“蒸谷為飲,烹谷為粥”。簡單說就是“甑”類似於現代蒸鍋,這種炊具出現之後食物烹飪開始多元化。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2.商周建立中國飲食文化、食俗及禮儀形成

如果說從燧人氏開始一直到夏啟時期,古代中國飲食文化、習俗、禮儀都尚處於矇昧狀態之中,那麼成湯建立殷商之後飲食才開始步入文化殿堂。

這主要是因為殷商時期食物已經不僅是一種,可以用來果腹的生存必需品了,因為當時食物已經被當做貢品應用於祭祀之中。

筆者認為從殷商開始食物與文化開始緊密相連,但由於當時並未形成飲食文化概念。而且由於生產力過於低下糧食產量不高,所以食物除了用來祭祀之外,最主要的功能其實還是填飽肚子維持生存。雖然此時的食物已經花樣繁多,但還未上升到飲食文化層面。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人們開始以穀物和蔬菜做為主食,當然這些食物其實也承襲於殷商。

但是在西周與東周共計791年的王朝史中,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開始形成,並逐步向更加完善與細緻化的方向發展。

尤其是在“周禮”誕生之後飲食與文化,開始成為一對形影不離的文化綜合體。“周禮”中不僅規定了飲食結構與飲食禮儀,同時還將當時社會中的飲食習俗記錄在案。據“周禮”記載周代飲食結構主要分為,食、飲、膳、羞、珍、醬飲食結構六大項。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但由於“周禮”為周王室禮儀典籍,所以記錄的飲食文化也皆以王室規格為主。

當時烹飪主食的方法就是蒸、煮兩類,用“鬲”煮飯近似於“幹粥爛飯”。當時人將水少的乾飯稱為“鱣”,而將水多的米飯則稱為“粥”。

但是生活在周代的老百姓由於糧食擁有量比較少,所以日常飲食皆以“不外啜粥,以蝴其口”。 這八個字的大概意思就是百姓們平時經常吃粥餬口,這種烹飪方法不僅可以節約糧食,同時還能讓人有一種比較強烈的飽腹感。

飲食作為周代的主要文化體徵與禮儀形式,在當時其實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食俗。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飲食文化、食俗及禮儀的形成,其實與地域、朝代、飲食習慣,尤其是當時的食物型別都有巨大關係。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古代社會多姿多彩的飲食風俗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曾雲:“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

從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可以得知,古代社會統治者要想長治久安,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安民”,而安民的主要途徑就是讓老百姓吃飽飯。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古代社會“食俗”形成其實與很多因素都息息相關,地理環境、歷史程序、宗教信仰,以及當時社會中的食物種類等,其實都是促進“食俗”萌芽、形成與發展的關鍵要素。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食俗”的範疇其實也非常廣泛。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一般情況下“食俗”主要包含王公貴族食俗,百姓日常食俗、年節以及禮祭食俗等

。食俗除了包括飲食特徵與習慣之外,其實還與食物型別息息相關。從遠古時期開始人們就將飲食與祭祀、禮儀以及節慶等聯絡在一起,這其實也是古代食俗形成的關鍵契機。

如果從狹義範圍來講食俗主要是指,生活在某個特定區域的飲食習慣及飲食禮儀。比如,生活在南北兩地的古代老百姓,在飲食方面就存在非常巨大的差異。北方人的飲食及其習俗相對來說比較粗獷,而南方人則大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食俗。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古代食俗文化及禮儀基本上都與節慶息息相關,隨著歷朝歷代不斷髮展並最終固定為飲食習俗。

據漢代《四民月令》記載:

“正月之朔,是為正日。進酒降神畢,乃家室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

這段記載闡述了漢代在過春節時的習俗,首先是祭祀諸神與祖先然後家中晚輩,要給長輩敬獻“椒酒”以表達尊敬之情。“椒酒”作為漢代食俗中的代表性飲品,不僅展現出了當時的基本飲食風俗,同時也彰顯出了食俗文化中的飲食禮儀。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而南朝梁宗懍則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了正月初一時的食俗文化。

“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欽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

這段記載中所說的各種飲品就是當時的固定食俗。筆者認為最能代表古代飲食習俗與食俗禮儀的食物,其實就是從古至今中國人在除夕時吃的“餃子”。

作為一種極具中華美食文化代表性的食物,“餃子”其實就是古人對飲食文化以及食俗的最完美表達。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古代食俗文化之“餃子”起源

1.民族食物“餃子”起源

“餃子”作為古代食俗文化中的代表性食物,從其誕生至現代社會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曆史。

相傳這種薄皮大餡、營養美味的食物,是由被譽為“醫聖”的東漢人張仲景發明。這種極具中華美食特色的食物面世之後,就被賦予了諸多美好寓意與願望。

如果從實物起源角度來講餃子其實源於古代食物“角子”。最開始時餃子被人們稱為“嬌耳”,這其實與餃子的形態息息相關。大家平時在吃餃子的時候一定會發現,這種食物的外形除了像“元寶”之外,其實還與人類的耳朵十分相像。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2.“餃子”別名

關於餃子的起源其實也眾說紛紜,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

餛飩作為一種與餃子十分類似的食物,具體起源於何時目前尚不可知。但可以知道的是二者皆有面皮與餡料組成,而且具體的烹飪方式也基本雷同。

實際上餃子的名稱在尚未確定下來之前,它還曾被稱為“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這些關於餃子的名目繁多的食物名稱,其實與不同朝代的飲食文化息息相關。因為不同朝代的飲食文化理念肯定會有一定差異,所以才會出現同一種食物多個名稱的現象。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三國時期餃子被稱為“月牙餛飩”;但是到了南北朝時期將“月兒”去掉直接叫做“餛飩”;到了唐宋兩朝時餃子又變成了“偃月形餛飩”或“角子”。

事實上如果從餃子源於東漢張仲景的說法可以得知,當時社會中的餃子其實是一種“祛寒藥物”。

而這種所謂的“祛寒藥物” 主要作用就是預防耳朵生凍瘡。雖然用現代人的視角去看待這個問題,總會讓人有一種啞然失笑的感覺。但是當時餃子餡料卻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美味,而是由多種可以食用的中藥材組成。

3.“好吃不過餃子”

相比較於其他由古代流傳至今的食物來說,餃子雖然外形相對來說比較固定,但是其餡料卻充滿了無窮的變化與想象力。

北方人的餃子餡多以各種蔬菜,以及豬肉、牛肉、羊肉、馬肉、驢肉為主,口味方面依然是以“鹹”為主。

而久居於南方地區的人由於特定食俗影響,所以餃子餡除了有鹹口之外還有甜口。當然無論是肉餡還是素餡餃子都別具風味,並且非常符合中國飲食文化內涵。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還有一句俗語則稱“好吃不過餃子”。

這說明餃子在中國飲食文化以及食俗禮儀中,都佔據了無法比擬的重要地位。

人們對餃子的喜愛可以說不分南北東西,無論住在什麼地方、口味如何,亦或是飲食文化或習俗不同的少數民族,其實都對餃子這種食物情有獨鍾。

古代社會有哪些飲食文化和食俗禮儀?餃子與餛飩是同一種食物嗎?

結 語

《禮記·禮運》中曾記載:“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大家千萬不要小覷這八個字的內涵,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真可謂一字值千金。從這八個字中可以得知“諸飲食為禮之初”,也就是說飲食才是古代禮儀與文化的契機。

古代社會中的飲食習俗和食俗禮儀雖然看起來十分高大上,但如果失去了食物做支撐則如空中樓閣一般。所以筆者認為飲食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的根基,只有真正瞭解“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才能讓中華飲食文化與食俗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李成軍《古人吃飯飲食的禮儀習俗》

樂奀《古人吃飯飲食的禮儀習俗》

劉春香《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節日禮儀食俗》

陳亦權《餃子原本是治病良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