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腸易激綜合徵?

王女士今年30多歲,自認為平時身體比較健康。但是她有一件煩惱的事,在半年前的一次胃腸炎之後,她覺得自己的腸子變得非常的敏感,特別容易肚子疼和拉肚子,尤其是在吃的不適當或者是情緒緊張的時候更容易出現。她的腹痛位置不固定,左下腹多一些,排便後可以減輕。她經常拉肚子,平日裡大便也比較鬆散,但是沒有血,每天3~4次。她的體重比較穩定,沒有明顯的下降。近半年她的症狀沒有加重但是反反覆覆出現,這讓她很煩惱,情緒也變得焦慮。她也曾為此到醫院看過,做過血的檢查,大便的檢查,胃腸鏡的檢查,還有腹部超聲的檢查,都沒有什麼問題。醫生跟說她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徵,開了一些藥物,他覺得吃了有效,但是停藥後又再次出現症狀。

什麼是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症中文簡稱腸易激,英文簡稱

IBS

,是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腸易激綜合徵比較常見,每10個人中大約有1~2個人就有這個病,但是由於很多人沒有去就診,實際的發病率可能會更高。腸易激綜合徵主要表現為慢性反覆發作的腹痛伴有排便異常,經過系統的檢查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的證據。除了腹痛和排便異常,還可以有噁心,腹脹,排氣多,排便急迫和排便不盡感等症狀。腸易激綜合徵本身是功能性疾病,一般不影響預期壽命,但是會給患病者帶來不適。

如何診斷腸易激綜合徵?

根據羅馬IV標準,符合下面的情況考慮腸易激綜合症。 反覆發作的腹痛,過去

三個月

內每週發作至少一天 同時符合以下3項特點中的至少2項 ①腹痛與

排便

相關; ②腹痛發作伴有

排便頻率

改變; ③腹痛發作伴有

糞便性狀

的改變。 在診斷之前,症狀出現至少6個月,且近三個月症狀必須符合診斷標準。如果患者以腹瀉症狀為主,稱為

腹瀉型IBS

;以便秘症狀為主,稱為

便秘型IBS

;還有腹瀉和便秘交替的

混合型IBS

和無法歸類的

不確定型IBS

。 一些器質性病變,尤其是腫瘤性的病變,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因此在診斷腸易激綜合徵之前應儘量排除器質性疾病。尤其是年齡大於45歲的人,或者有消化系統腫瘤或炎症性腸病家族史的人,或者是有消化系統報警症狀的人應完善胃腸鏡,腹部影像學檢查等查詢原因。

為什麼會得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病因不明,可能與飲食,腸道動力,腸道菌群,腸道的炎症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關係。此外,腸易激綜合徵可能與腸道感染有關,有研究提示急性感染性胃腸炎之後容易患腸易激綜合症,稱為感染後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徵如何治療?

由於腸易激綜合症的病因不明,所以腸易激綜合徵不容易“去根”,目前的治療主要透過對症治療來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但是腸易激綜合徵,一般不影響壽命。有些人對某些食物不耐受,可以透過調整飲食中食物的種類來改善症狀,比如低FODMAP飲食。使用止瀉劑改善腹瀉,使用洩劑、可溶性膳食纖維改善便秘。針對腹痛可以應用解痙劑,對伴有焦慮或抑鬱的人使用抗焦慮或抗抑鬱藥物。針對腸道菌群使用益生菌或益生元。針對感染應用抗生素。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症狀採用不同的治療,也就是個體化治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