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的辨證分型及中成藥的合理使用

蕁麻疹是面板科常見疾病,臨床中常以侷限性風疹塊樣損害,驟然發生並迅速消退,愈後不留任何痕跡,有劇烈瘙癢及燒灼感。中醫稱為風疹塊,風癮疹,俗稱鬼飯疙瘩。如上述症狀持續6周或6周以上,可診斷為慢性蕁麻疹。該病病因複雜,易反覆發作, 纏綿難愈,且波及範圍廣,成人和兒童均可發病,在成人中的發病率為15%左右。西醫一般給予對症治療及抗過敏治療,同時規避過敏原,可有效緩解臨床症狀,但存在不良反應,且治療週期長。中醫學治療慢性蕁麻疹有獨特的優勢,臨床效果良好。現在我們看看如何辨證治療:

蕁麻疹的辨證分型及中成藥的合理使用

1 實證 (急性蕁麻疹)

外感風寒型

症狀:發生於感冒後,

風團

色白或皮色

瘙癢劇烈,遇冷風加重,

伴見怕冷、 發熱、頭痛、鼻塞、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方藥:荊防達表湯加減(荊芥、防風各12克,紫蘇葉、白芷、豆豉、橘紅、杏仁、前胡、桔梗各9克,甘草6克,煮藥時加生薑3片,大蔥白三段,煮藥時要用專用器具或砂鍋、陶瓷器具。水開煮20分鐘,煮一次便可,感冒藥煮的時間越久影響療效。一般取5劑藥即可,一天一劑,一劑可分早晚服用,飯後服用。)

中成藥:荊防顆粒(小兒可用)加暢鼻通顆粒

風熱襲表型

症狀:發生於感冒後,

風團色

鮮紅

遇熱加重,瘙癢劇烈,伴見畏熱、有汗或無汗

,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方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麻黃、生薑、炙甘草各6克,連翹、桑白皮各12克,杏仁、當歸、白芍、川芎、防風、荊芥、牛蒡子、蟬蛻各9克,赤小豆30克,大棗6個,生地黃15克。煎服,水開煮藥30到45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桑菊感冒顆粒、風熱感冒顆粒,面板瘙癢加膚癢顆粒

小兒可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麻甘顆粒

風溼襲表型

症狀:

風團

色白或淡紅

陰雨天加重

,伴見關節屈伸不利,肩背痠痛,舌淡紅苔膩,脈浮緩。

方藥:九味羌活湯(羌活、防風、荊芥、蒼朮各12克,細辛3克,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當歸、白芍、炙甘草各9克,煎服,水開煮藥30到45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九味羌活丸、午時茶顆粒,如果風溼伴有舌苔黃膩的熱象時用消風止癢顆粒、皮敏消膠囊、烏蛇止癢丸

風邪襲表型

症狀:

風團色

淡紅

遇風加重,瘙癢不止

,伴見舌淡紅苔薄白,脈浮。

方藥:川芎茶調散加減(川芎、荊芥、生地各15克,白芷、羌活、當歸、白芍各9克,薄荷12克,防風12克,細辛3克,煎服,水開煮藥30到45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川芎茶調丸(散)、瘙癢嚴重加膚癢顆粒

邪犯少陽型

症狀:

風團

發作一會兒有一會兒沒了,發熱忽上忽下

,色淡紅,瘙癢劇烈,伴見心煩口乾、納呆、噁心、舌紅苔薄黃。

方藥:小柴胡湯加減(柴胡30克,黃芩、人參、炙甘草、生薑各18克,大棗6個,制半夏、生地各12克,當歸、川芎、白芍、荊芥、防風、蟬蛻、牛蒡子各9克。煎服,水開煮藥30到45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小柴胡湯顆粒,小兒用柴桂退熱顆粒

表裡俱實型

症狀:

風團

色鮮紅

,瘙癢劇烈,伴見腹痛、

便秘、口苦

、舌紅苔黃膩。

方藥:防風通聖散加減(防風、川芎、當歸、白芍、大黃、薄荷、麻黃、連翹、芒硝各6克,生石膏、黃芩、桔梗各12克,滑石30克,生甘草12克,荊芥、白朮、梔子各3克,生薑5片。煎服,水開煮藥30到45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防風通聖丸

外寒內飲型

症狀:

風團

色白

,瘙癢劇烈,

遇冷風、冷水加重,伴有咳嗽氣喘、鼻塞、

痰白質稀等過敏性哮喘、鼻炎病史,舌淡苔薄白,脈細。

方藥:小青龍湯加減(麻黃9克,制半夏、荊芥、防風各12克,五味子6克,白芍、當歸、乾薑、炙甘草、桂枝各15克,細辛3克,煎服,水開煮藥30到45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小青龍合劑加暢鼻通顆粒

心經鬱熱型

症狀:

風團

色鮮紅

夜間尤甚,伴見心煩失眠

、小便黃、手足心熱、

舌尖紅

苔薄白,脈數。

方藥:消風導赤湯加減(生地、赤茯苓各15克,牛蒡子、白鮮皮、金銀花、防風、薄荷、木通各10克,黃連、生甘草各12克,荊芥、肉桂各6克,煎服,水開煮藥30到45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消風止癢顆粒加導赤散

血熱風燥型

症狀:

風團色

鮮紅

遇熱加重,遇冷減輕,

伴見畏熱、

手足心熱

、舌紅苔薄白,脈數。

方藥:涼血消風散加減(生地30克,當歸、荊芥、防風、苦參、牛蒡子、白蒺藜、知母各9克,蟬衣6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木通各6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消風止癢顆粒

瘀血阻絡型

症狀:

病程日久,

風團色紅,夜間癢甚

,伴見口

唇青紫,心煩失眠

,舌紅有瘀斑,脈弦細數。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紅花、川牛膝、雞血藤、荊芥、防風、路路通各9克,川芎、當歸各12克,桔梗、赤芍、枳殼、炙甘草各6克,柴胡3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血府逐瘀顆粒(丸)加消風止癢顆粒

2 虛症(慢性蕁麻疹)

氣血不和型:

症狀:

風團

色白或淡紅,伴見汗多、惡風、平時容易感冒者,

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緩。

方藥:桂枝湯(桂枝、白芍、黨參、白朮、茯苓各12克,當歸、川芎、防風、荊芥、苦參各9克,熟地15克,炙甘草6克,生薑5片,大棗3個)或玉屏風散(黃芪、白朮、黨參、生地、茯苓各15克,當歸、川芎、白芍各12克,防風、荊芥、苦參各9克,炙甘草6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玉屏風顆粒、桂枝顆粒加膚癢顆粒

氣血不足型

症狀:

病程日久,風團

色白或淡紅

,伴見面色淡黃、

頭暈目眩、氣短懶言、肢體乏力

、納差、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方藥:八珍湯(熟地、茯苓、白朮、黨參各15克,白芍、當歸、川芎各12克,炙甘草、防風、荊芥、蟬蛻、苦參各9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八珍丸加祛風止癢顆粒

腎陰虧損型

症狀:

病程日久,風團反覆發作,伴見

五心煩熱、潮熱盜汗、 腰膝痠軟、

舌紅少苔,脈細數。

方藥:知柏地黃湯(熟地黃24克,山茱萸、山藥、知母、當歸、川芎、防風、荊芥、苦參、蟬蛻、黃柏各12克,澤瀉、茯苓、丹皮各9克)或左歸飲加減(熟地24克,山藥、枸杞子、山茱萸、川牛膝、菟絲子、鹿角膠、龜板膠、當歸、川芎、防風、荊芥、苦參、蟬蛻各12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知柏地黃丸或左歸丸加消風止癢顆粒

衝任失調型

症狀:

主要發生於中老年婦女,

風團色鮮紅或蒼白,常在月經來潮前幾天發作

往往隨月經乾淨而消退,

在下次月經來潮時又發作,伴見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方藥:二仙湯加減(仙茅、仙靈脾、巴戟天、當歸各12克,川芎、防風、荊芥、苦參、蟬蛻、牛蒡子、黃柏、知母各9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八珍益母丸或烏雞白鳳丸加消風止癢顆粒

腎陽虧虛型

症狀:

病程日久,風團

色白或皮色

,伴見

畏寒肢冷、腰痠腰痛

、耳鳴、舌淡苔薄白,脈沉弱。

方藥:右歸丸加減(熟地25克,山藥、枸杞子、鹿角膠、菟絲子、白朮、茯苓、杜仲各12克,山茱萸、制附子、肉桂、當歸、川芎、防風、荊芥各9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金匱腎氣丸、桂附腎氣丸、右歸丸加膚癢顆粒

氣虛血瘀型

症狀:常見於老人,

風團

色白或皮色

好發於受壓部位

,伴見氣短乏力,

汗出惡風

,舌淡有瘀斑苔薄白,脈虛澀。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20克,黨參15克,當歸、赤芍、川芎、地龍、荊芥、防風、桃仁、紅花各9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玉屏風顆粒加八珍丸

3 虛實夾雜

肝鬱脾虛型

症狀:

風團色

鮮紅或淡紅

夜間為重,以女性多發,伴見心煩易怒、口乾、口苦

、納差,舌紅苔薄白,脈弦細數。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柴胡、當歸、白芍、白朮、黨參、茯苓各12克,丹皮、川芎、梔子、防風、荊芥各9克,炙甘草6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丹梔逍遙散、加味逍遙散加消風止癢顆粒

脾虛溼盛型

症狀:

風團色

淡紅或淡白

,伴見

食少納呆、肥胖,噁心嘔吐、便不成形

,舌淡胖齒痕,苔膩。

方藥:參苓白朮散(黨參30克,茯苓、白朮、山藥、薏苡仁、炙甘草各15克,白扁豆、蓮子、砂仁、桔梗各9克,蒼朮、防風、當歸、荊芥各12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參苓白朮丸加消風止癢顆粒;如果舌苔黃厚,溼熱重用參苓白朮丸加溼毒清片

脾胃虛寒型

症狀:

風團

色白或皮色

,遇

冷風冷水加重, 得熱則緩,伴見畏寒肢冷

、納差、便溏、面色無華、舌淡苔白等症

方藥:附子理中湯加減(人參、白朮、乾薑各12克,炮附子、當歸、川芎、荊芥、防風各9克,炙甘草6克。煎服,水開煮藥45到60分鐘,或分兩次煮,第一次水開30分鐘,第二次水開20分鐘,兩次合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飯後服藥。)

中成藥:附子理中丸加膚癢顆粒

血虛寒凝型

症狀:

風團色白或皮色,遇冷則劇,得熱則舒,伴見手足厥冷,形寒怕冷,面色蒼白,舌淡苔白。

方藥:血虛重用當歸四逆湯 (當歸15克,桂枝、白芍、荊芥、川芎、防風各9克,細辛3克,通草、炙甘草各6克,大棗4個。)或陰寒重陽和湯加減(熟地黃30克,肉桂、當歸、川芎、荊芥、防風、鹿角膠9克,白芥子、麻黃各6克,炮姜、生甘草各3克)

中成藥:人參養榮丸或十全大補丸加膚癢顆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