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子有情緒嗎?腦腸軸瞭解一下

寫文章時,找靈感、找素材要“搜腸刮肚”。一個人樂善好施,會被誇獎為“熱心腸”。描繪思念的情形,會用“牽腸掛肚”,甚至是“斷腸人”。在古人的認知裡面,腸子似乎是會思考,並且有情緒。事實果真如此嗎?讓我們來做進一步瞭解。

腸子有情緒嗎?腦腸軸瞭解一下

古人的認知,通常較為樸素。例如,那時候的人們會認為心臟是用來思考的器官,所以“想”字底下帶個心。但是,後來科學研究證明,心臟的作用是血泵,人類用來思考的器官是大腦。那麼,古人為什麼會認為心是用來思考的呢?因為,心煩意燥、心驚肉跳等人類感知外部的情緒,會透過心臟的跳動頻率、幅度表現出來。

腸子有情緒嗎?腦腸軸瞭解一下

古人認為腸子與思考、情緒有關,也是基於這樣的類推邏輯。人一有情緒,例如緊張,或是心境壓抑,有時就會腸胃痙攣,吃不下飯。所以腸子就和許許多多的情緒聯絡上了。當然了,古人也知道腸子的主要作用是消化吸收。腸子與思考、情緒的相互關係主要停留在文學作品裡面。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腸道確實與大腦等神經系統存在聯絡,而且會深刻影響到人的情緒。從表象走進內在機理,正是科學的魅力所在。

一開始,人們認為胃腸道是由中樞神經系統控制,正所謂大腦領導一切。後來,科學家發現胃腸道有一個獨立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結構,並證實連線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神經幹,包括迷走神經、內臟神經以及骶神經,其在消化道功能的調節中具有傳入和傳出雙重功能,腦、腸之間是相互作用的,這種腦腸之間的相互聯絡,稱為腦腸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