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正常,我還需要控制飲食嗎?解讀糖尿病併發症的真正原因

昨天有一名諮詢者問,“我這段時間空腹血糖都挺正常的,為什麼你還讓我控制飲食?”這名諮詢者控糖已經2個月了,近期血糖基本都能穩定在正常範圍內。在她的要求下,最近開始少量加上小米粥、米飯等主食。

作為一名營養師,在給出營養調理方案之前,必要要根據諮詢者的體檢報告、飲食結構綜合評估對方的綜合情況。例如,對於糖尿病人群,會特別重視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其次是空腹胰島素及空腹C肽這四項和糖尿病有關的指標。同時也會結合其他常規檢查如血壓、身高體重,或生化指標如血脂四項、肝功能、腎功能等進行綜合性評估。

空腹血糖正常,我還需要控制飲食嗎?解讀糖尿病併發症的真正原因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講,觀察血糖最常用的指標是

空腹血糖(GLU)

,就是指從晚上到早上有大概8-10小時沒有吃過任何東西(除了喝水),還未吃早餐之前的這個空腹狀態下測的血糖值,這個值能夠

表示基礎胰島素分泌情況,也就是說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你體內胰島β細胞的功能到底怎麼樣

然而,血糖就是個熊孩子,特調皮,極容易受到各種影響。例如,晚上睡不好了,早上血糖可能就高了;昨天吃多了,今天血糖也高了,著涼感冒了,這時候血糖也有可能比平時高一點點。所以,有沒有一個指標可以幫助咱們觀察身體內長期的血糖情況呢?

有的,而且這個指標也很重要,

它能夠說明我們體內過去1-2個月內血糖總體情況——糖化血紅蛋白(HbA1c)

。它是人體內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血液中的糖類物質經過緩慢、持續的反應所生成的不可逆的糖化反應。也就是說,如果體內血糖濃度長期在較高的水平,這個指標也顯得高,而這個指標正常,則能夠表明近1-2個月的血糖整體水平都很好。

很多人,都只關心血糖這個數值怎麼樣,遇到過不少的人,覺得自己只要空腹血糖水平正常,飲食上便不需要控制了。

其實,這很可能只是一個假象。

血糖管控好,用藥不可少,藥物在控糖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也有的人,用藥過後發現這藥物對自己不管用了,沒以前降糖效果好。或者說即使是規律用藥,感覺糖尿病卻仍然越來越嚴重,吃的藥越來越多,甚至還可能出現併發症。飲食和藥物一樣,是管控血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人空腹血糖雖然正常,但是飲食過後,一天中其他時間段的血糖情況到底怎麼樣,這才是最關鍵的。

飲食做得好,才能夠更好的控制血糖波動,減少體內糖基化反應。

空腹血糖正常,我還需要控制飲食嗎?解讀糖尿病併發症的真正原因

1

有很多證據表明,

糖尿病患者持續的高血糖或波動高血糖,會加速蛋白糖化反應,導致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的不斷積累,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映這個情況的指標。而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聚集在血管壁上,能夠改變基質蛋白的性質,使得血管基底膜增厚。

“單純應用胰島素治療不能減少AGEs的累積,這說明血糖對機體的刺激不是AGEs生成的唯一途徑,AGEs是各種致病因素的互動作用,如高血糖與氧化應激共同作用導致AGEs不斷累積”

降糖藥、胰島素能夠很好地控制血糖。但是,

無論是藥物還是胰島素,也無法處理血管氧化應激造成的基底膜增厚,血管逐漸變硬,甚至出現斑塊

。所以說,血糖的波動過大,對血管造成更大損傷,長期這樣,大血管、微血管受損,就會引發各種各樣的併發症,例如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病足。糖尿病可怕的並不在於血糖高,一開始血糖高也不會造成人的任何不適應,但是如果不重視,就像是溫水煮青蛙,把血管越“煮”越厚,最終爆發出來的併發症,才是最讓人痛苦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管控血糖的過程中,要透過飲食結構的調整,強調替換精米白麵。

因為當我們使用粗糧代替米飯,控制每餐以及一天中的碳水化合物攝入,能夠降低餐後血糖的波動,減緩糖基化反應。穩定好血糖,才能真正做到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有的人即使有糖尿病幾十年,也不會出現併發症。

空腹血糖正常,我還需要控制飲食嗎?解讀糖尿病併發症的真正原因

2

人體內的AGEs分為兩種,分別是外源性AGEs和內源性AGEs。

“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體內含有更高水平的 AGEs,這是由糖尿病患者體內的高血糖水平以及慢性炎症和氧化應激反應共同造成的”

普通人也會經過新陳代謝產生一定量的內源性AGEs,這也是人體衰老的正常生理過程,一定濃度的AGEs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多大的傷害,他就像我們血液中有一定濃度的血糖、脂肪類物質一樣,是正常的現象。但是,糖尿病患者由於高血糖的影響,體內堆積的AGEs會比普通人多。一個熊孩子的小打小鬧,很快就平息下來了,但一群熊孩子聚集一起,破壞力會更強,對血管的傷害會更大。

外源性AGEs,顧名思義就是從外界產生的,而不是人體自身產生的。

有實驗研究證明,富含蛋白質和脂質的肉類和動物性食品在烹飪過程中易產生更多的AGEs,相比低溫度、短時間、水份多的這種烹調方式(如蒸、煮、水燜等),高溫度、長時間、少水份烹調方式(如油煎、油炸、烤等),會導致食物中產生更多的AGEs物質。就和吃多了糖類物質,人體血糖會升高一樣,外源性AGEs攝入過多了,體記憶體在的數量也肯定會多。

“在消除了其他可能影響因素之後,和吃紅肉數量最少、烹調程度最輕的人相比,吃紅肉數量最多、烹調程度最重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上升了42%之多。”

食物的成分,咱們日常選擇的烹飪方式,都影響著AGEs的形成。

這個過程中,特別是煎炸類肉食,肉類食物實際受熱溫度不同,發生的美拉德反應程度會有所區別,顏色越深的食物,產生的AGEs會越多。食品工業中所說的美拉德反應,就是指還原糖類和蛋白質間反應,最終生成棕色甚至黑色的物質,這類食物風味口感更好。例如常見的燒烤,除了有苯並芘和丙烯醯胺這兩類致癌物,產生AGEs也會比蒸煮的食物多。

空腹血糖正常,我還需要控制飲食嗎?解讀糖尿病併發症的真正原因

3

人體衰老、長期高血糖、飲食攝入是AGEs增多的原因之一。對於糖尿病人群來講,不單單是控制飲食上攝入外源性AGEs,更重要的是控制餐後血糖的波動,減少持續性高血糖及高血糖波動造成的糖基化反應是減少體內AGEs的重要方式。

那麼,在日常生活方面,我們到底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必須要注意日常的烹飪方式及食物選擇。

儘量避免高溫烹調、煎炸、油炸類食物,雖然這類食物更香更可口,但對人體真不怎麼友好特別是燒烤肉食;平時在家可以多用清蒸、白灼、燜、燉等水分多的烹飪方式,如果覺得味道比較淡,我們也可以加一些檸檬汁、醋等酸性物質烹飪,也可以多選擇蒜蔥姜、胡椒、辣椒等新鮮健康的調味料。

主食選擇方面,還是強調要儘可能用五穀雜糧、雜豆類來替代精米白麵作為主食,粗糧粥雖好,但是升糖指數也高,不適合糖尿病人群長期作為主食;除非醫生說腎功能指標有異常,一般人在日常中可以多攝入優質的蛋白質如魚類、豆類及豆製品、低脂牛奶、無糖酸奶,也要注意減少肥肉、動物皮等動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另外,一定要多吃蔬菜,新鮮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活性營養物質,有助於提高我們體內抗氧化能力;水果肯定也可以吃,但一定要適當,且選擇低糖水果,吃水果的時候也要注意減少主食。

此外,運動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研究表明,在心腦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中,運動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適當的運動、鍛鍊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餐後的鍛鍊,如散步慢走,或者用餐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後的慢跑、打拳等,能夠有效控制餐後血糖,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能夠減少AGEs的生成。

空腹血糖正常,我還需要控制飲食嗎?解讀糖尿病併發症的真正原因

結語

空腹血糖控制得好,並不代表這段時間的血糖都能控制得好。糖基化飲食結構——以精米白麵為主食、以高溫高脂的食物作為日常菜餚。這種加重體內糖基化反應,攝入過多有害物質的飲食結構,如果不去調整,就相當於在體內種下一個定時炸彈——你不知道糖尿病併發症什麼時候就會爆炸。

所以,即使藥物能夠控制好血糖,飲食的作用也一定不能忽視。管控糖尿病,也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過程。

參考文獻:

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與糖尿病血管併發症,張黎

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關係新進展,安春耀

我是營養師小小黑,專注於減肥、糖尿病等慢病營養調理。如果你覺得有收穫,可以點個贊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