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貴在滋陰斂陽 這5個方面要做好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秋天屬金,性沉降、肅殺、收斂。氣候肅殺,燥令司天。久晴無雨,天高氣爽,到處一派乾燥的景象。人應之而奉收,陽氣內斂,陰氣漸長,秋天氣候乾燥,對人體易傷津耗液,劫損肺陰而見口鼻、咽喉、音啞、面板乾燥、皸裂、毛髮不榮等。(肺外合皮毛)。根據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秋季養生皆以養收為原則,貴在滋陰斂陽。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調養。

秋季養生貴在滋陰斂陽 這5個方面要做好

一、精神調養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按中醫“五行”理論,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宋代養生家陳直指出:“秋時悽風慘雨,……老人動多傷感。……若顏色不樂,便需多方誘說,使愉其心神,則忘其秋意。”

二、起居調養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以應秋氣之清爽,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減少房事,避免陽氣向外發洩。)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秋季養生貴在滋陰斂陽 這5個方面要做好

三、飲食調養

《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秋季時節,宜滋陰潤燥。

“燥者潤之”,適當食用梨、蜂蜜、甘蔗、芝麻、藕、栗子、胡桃、枇杷、菠蘿、花生、荸薺、蜜棗、乳品等;中藥有西洋參、百合、玉竹、沙參、麥冬、天冬、山藥、黃精、桑葚、白扁豆等。多食柔潤之品,少食辛燥之物,滋陰潤燥、灌溉臟腑,彌補秋燥對身體的傷害。秋季空氣中溼度小,面板容易乾燥。因此,在整個秋季都應重視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秋天讓肺潤起來!”

四、運動調養

進入秋季,秋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專案。

五、秋季常見疾病的防治

“多事之秋”,在秋季常見呼吸道疾病和消化疾病:流感、乙腦、麻疹和水痘;中風、支氣管炎、哮喘、胃病復發等等。其主要原因是人體受冷空氣刺激,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促進了血栓的形成,同時,血液中的組氨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所致。應注意上述疾病的發生和發作,增強機體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狀態,及時發現和調治。

秋季養生貴在滋陰斂陽 這5個方面要做好

推薦秋季常用的調養中藥

介紹幾種常用的中藥配方:

1、百合固金湯

百合20g、熟地黃10g、生地黃10g、玄參10g、川貝母10g、桔梗5g、麥冬10g、白芍10g、當歸5g。

2、沙參麥冬湯

沙參10g、麥冬10g、天花粉15g、玉竹10g、生扁豆10g、桑葉10g、生甘草5g。

3、清燥救肺湯

桑葉10g、麥冬10g、石膏20g、人參10g、胡麻仁10g、杏仁10g、枇杷葉10g、阿膠10g、生甘草5g。

4、五汁飲:

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甘蔗汁、煨川貝雪梨蜂蜜等各等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