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勳:補不進去?你是不是虛不受補了?

小白郎中:

中醫醫案/醫話/學中醫學臨床的參考文章

歐陽勳:補不進去?你是不是虛不受補了?

導讀:

歐陽前輩從六個方面說明“虛不受補”的原因,有理有據,論證詳實。對中醫治病原則的把控和現今的養生觀念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特此整理推送,以饗讀者。

虛則補之是中醫治療法的原則之一。

但在臨床上,往往有些人吃了補藥,不但對健康無益,反而感到不舒服,甚至病情加重,這般情況,就叫做虛不受補。

為什麼會有虛不受補呢?這裡面存在一些問題。

01

首先,要理解,所謂補藥是補養人體氣血陰陽不足,有治療某些病(特指虛證)的作用,它並不能醫治百病。

補藥也和其它藥一樣,有它一定的效能和適應範圍,也有時會有某些副作用和禁忌症

,如果用之不當,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古人說:

實而誤補,因必增邪。

即使病人有些虛證,但以邪實為主,辨證不明,若驟用補藥,會產生閉門留寇助長病邪的副作用。

還有一種大實證,也有時表現出一些虛證的假象,這是真實假虛,正如古人所說的

大實有贏狀,誤補益疾。

像這樣不應補而補之,就會出現虛不受補了。

02

其次,要辨別虛證的分類。

如一般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類。而且要根據虛證的患病部位:如心氣虛、肺氣虛、脾氣虛;心血虛、肝血虛;心陰虛、肺陰虛、胃陰虛、肝陰虛、腎陰虛;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基本型別。

故補藥也要分為益氣、養血、滋陰、助陽四大類。

如果不辨氣血陰陽,不分五臟六腑,隨便施補,不但不能補其正氣,且會加重陰陽失調,損害正常機能,破壞機體平衡,使病情加劇或惡化。

如陽虛者,是陽虛而陰偏盛,如誤用滋陰藥,就會助長過盛之陰,重竭其陽,使陰虛加重。

反之,陰虛者,是陰虛而陽偏盛.如誤用助陽藥,等於火上澆油,陽氣更盛,耗傷陰精,使陰虛加重。

故濫用補藥,或補不得法,也是會造成虛不受補的後果。

03

第三,人體是一個統一有機體,五臟六腑,氣血陰陽,是互相聯絡,互相影響的。

如氣虛可導致陽虛,故陽虛多兼氣虛。血虛可導致陰虛,陰虛者多兼血虛。但還有氣血兩虧,陰陽俱虛,甚至幾髒同病等錯綜複雜情況。

這裡需要分清標本,不能顛倒標本關係,亂投補藥。

複雜的虛證中,有先後主次,輕重緩急之分。

治療時要根據不同情況,採用單純針對主要矛盾,或主次兼顧,或虛則補其母等方法。

如正虛邪實,正虛是主,宜先扶正,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正復則邪去。

邪實為主,則宜先祛邪,為正氣恢復創造條件,邪去則正安,此則以攻為補。

正虛邪實並重時,則又宜攻補兼施,使邪去正復,故攻補不能偏使。

04

第四,

治病當保胃氣為主,脾胃為後天之本,機體營養之源。

即藥物也要經過脾胃運化,才能輸布全身,故用藥要注意不能損害脾胃功能,古有“

胃氣一散,則百病難施

”之誡。

切記保護胃氣的重要,益氣須忌壅滯,養血須忌滋膩,滋陰須忌苦寒,助陽須忌洩氣。

如虛證又兼脾胃有病,宜先調理脾胃,或調理脾胃為主,兼顧他症,這樣始能照顧全面。

05

第五,要精確掌握劑量。

藥量太輕,杯水車薪,自然不能治病,無濟於事。但認為補藥劑量,越大越好,任意加大補藥劑量,不但浪費藥品,且會造成不良後果。

補虛不能操之過急,應注意藥力和緩,用量從輕。

在急重危證時,氣血暴然虛脫之例,則應大劑峻補,藥味宜少,藥量宜重,使藥力專一,以獲速效。

如獨參湯、參附湯、當歸補血湯就是這類典範。

06

第六,要認清病機,有守有變。

久虛之證,即使辨證論治正確,也難速效。須有識有守,不能胸無定見,急於謀成。

論治要隨著證候的發展而變化,不能簡單地把有效或無效作為守方和變方的標準。

必須堅持辨證論治原則,法隨證轉,有守有變,靈活機動。

總之,對於施補,俗話說:

三分藥七分養,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鍛鍊。

病人在飲食起居方面,積極配合治療,是能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重要手段。

注:本文節選自《醫林漫筆》,歐陽勳著,1987年7月出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