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學家發現:孕期高血壓將大大增加孩子心血管疾病風險

作者 孫國根 吳苡婷

在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的支援下,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餘勇夫教授、秦國友教授課題組帶領研究生黃晨進行了一項納入2491340人大樣本人群的佇列研究。結果表明,與未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母親的子代相比,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母親其子代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增加23%。9月29日,該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PLoS Medicine》)上。

上海科學家發現:孕期高血壓將大大增加孩子心血管疾病風險

示意圖:孕期高血壓疾病可能導致子代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2%~28%

餘勇夫說,孕期高血壓疾病和子代心血管健康一直是世界醫學界關注的重大問題。近幾十年來,心血管疾病在兒童、青少年和成年早期的人群中的發病率一直呈現上升趨勢。除了傳統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肥胖、缺乏運動、血脂異常等原因外,胚胎期間的不良因素暴露也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的重要時間視窗。然而,長期以來關於母親妊娠高血壓和子代兒童期、青少年時期和成年早期的早發性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的證據有限。

為此,餘勇夫、秦國友課題組進行了一項基於大樣本人群的佇列研究,以探索母親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子代從出生到成年早期(40歲以下)早發性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以及母親的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史是否會進一步增加風險,並評估了這些關聯是否會因子癇前期的發病時間和嚴重程度而發生改變。子癇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一種型別,指妊娠20周以後,孕婦出現血壓升高和蛋白尿,頭痛、眼花、噁心、嘔吐、上腹不適等症狀。子癇是指由子癇前期發展成更為嚴重的症狀,出現抽搐發作或昏迷。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導致嚴重的母兒併發症)。

餘勇夫、秦國友課題組研究結果表明,與未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母親的子代相比,除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母親其子代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了23%外,其中,如果母親患有子癇前期-子癇,妊娠期高血壓,或妊娠合併慢性高血壓,其子代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分別增加22%、25%和28%。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亞型中也觀察到類似的關聯,例如高血壓病和心肌梗死。

同時,課題組研究還發現,母親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伴有糖尿病史或心血管疾病史的子代會分別增加56%和67%的早發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子癇前期的發病時間和嚴重程度也會影響子代心血管疾病風險,而母親患有早髮型和嚴重的子癇前期所生的後代心血管疾病風險最大。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會在妊娠早期開始對胎盤的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導致胎兒在缺血缺氧的環境中發育。這些異常的宮內發育環境會引起子代心血管系統結構和功能的不良變化,從而影響子代心血管系統的發育,增加日後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餘勇夫說,對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要加強管理,正確評估整體母兒情況,積極降壓、預防抽搐及復發、有指徵地利尿、糾正低蛋白血癥。同時對孕婦和胎兒要積極檢測,以預防和儘早治療併發症,適時終止妊娠。對於子代,加強子代出生後健康監測和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評估,定期篩查。

論文連結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medicine/article/authors?id=10.1371/journal.pmed.1003805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