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率前三位的原發性腎病,發生尿毒症的風險有多高?

慢性腎臟病的結局一定是尿毒症嗎?這是腎病患者最關心的問題,沒有之一。人們懼怕腎病,就是因為腎病的難治性,擔心未來的某一天會發展至尿毒症。

目前我國的腎病發病率約為10。8%,也就是大概有1。3億左右慢性腎病患者,其中有大約2%的人為尿毒症患者,比例是相當小的,剩餘的大部分患者都處於潛伏期與早期。

慢性腎臟病是否會發展至尿毒症,和很多因素有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病理。你可能會看到,有的患者復發多次,但最終還是隻有尿蛋白和血尿的變化,血肌酐一直都正常;有的患者病情始終不能緩解,病情一直按照腎炎→腎衰→尿毒症的順序發展。

今天就跟大家講解一些最常見的三種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預後,得尿毒症的風險到底有多高。

一、IgA腎病

IgA腎病是最常見的原發的腎小球疾病,16-35歲為高發年齡(80%)。IgA腎病的臨床和病理表現多樣化,可以很輕,臨床表現單純的血尿;有的可表現為腎病綜合徵,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度水腫;有的表現較重,有新月體形成,腎功能惡化速度較快。

總體來講,有20%的患者10年後會進展至尿毒症。影響腎功能的因素主要是尿蛋白、高血壓這兩大指標,這兩項指標控制的好壞,直接關乎著預後的好與壞。

1。經過治療容易達到臨床治癒的患者,也就是尿蛋白定量在0。5g/天以下,血壓控制在130/80以下,預後較好,基本上不會發生尿毒症;

2。病情部分緩解的患者,尿蛋白定量保持在0。5-1g/天之間,血壓在130/80以下,腎衰竭的風險也比較低;

3。病情頑固的患者,經過規範積極的治療,尿蛋白定量始終在1g/天以上,血壓也未達標,那麼,這類患者十年後進入腎衰竭的風險比較高。

二、膜性腎病

程序緩慢自發緩解率高

膜性腎病好發於中老年人,高峰年齡為40-50歲,小於16歲的患者僅佔1%。

特發性膜性腎病自然病程較長,存在著腎功能惡化及自發緩解兩種截然相反的傾向。

1。自發緩解,就是未用藥病情自然好轉,這類患者大約佔1/3。

2。特發性膜性腎病的預後也是和尿蛋白定量呈正相關,

膜性腎病單用激素無效,

均需要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

膜性腎病和IgA腎病不同,對於IgA腎病,將尿蛋白定量降至0。5g/天以內屬於理想狀態,但膜性腎病的標準是將尿蛋白定量降到1g/天以下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尿毒症風險非常低。如果也能長期保持在0。5g/天自然再好不過了。能夠經過治療緩解的又佔1/3。

3。尿蛋白定量處於1-3。5g之間,病情則進展緩慢,如長期保持在3。5g以上,腎功能惡化速度加快,而且隨著尿蛋白定量的增加,尿毒症風險越高。這類患者也佔1/3。

三.微小病變

微小病變發病高峰在兒童及青少年,10歲以內佔70-90%,成年人佔10-30%。

微小病變指的是病理損傷輕微,但臨床表現往往較重,典型的“三多一少”:大量尿蛋白、高度水腫、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癥。

微小病變是最輕的病理型別之一,總體來說預後不錯,尿毒症的風險較低。

在此要對微小病變的患者要

特別說明一點:

不要怕復發,只要每次復發後積極的治療使尿蛋白順利轉陰,復發多次,腎功能依然會保持正常。怕的是復發後去尋求旁門左道,使原本預後不錯的疾病最終轉為不治之症,因為微小病變可轉變為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此型別為最嚴重的病理型別。這是兩個極端,所以一定不要懼怕激素和免疫抑制劑,而且微小病變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力越來越好,複發率也會逐漸降低。

有問題請私信留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