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潘大夫門診札記:如果孩子出生體重在這個範圍內真比較聰明?

協和潘大夫門診札記:如果孩子出生體重在這個範圍內真比較聰明?

潘慧: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 主任醫師 教授

醫學博士,北京協和醫院醫務處處長,內分泌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你生下來的時候多少千克?快去問問老媽,因為科學家說出生體重可能影響你的智商高低、身材胖瘦,甚至可以影響你一生的健康哦。

比如說,你將來會不會更容易得糖尿病、高血壓、呼吸疾病、精神疾病……甚至是癌症。

別以為我“忽悠”你,這是有研究證據的。足月的小寶寶剛生下來時,體重在2。5~4。0千克的範圍內比較合適,如果你還不到2。5千克,就是低體重兒,如果超過了4。0千克,就是巨大兒啦。

出生時體重越重智商越高?

英國醫學研究協會理查斯博士領導了一項研究,對3900名1946年出生的人進行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出生體重與智力呈正比,也就是說生下來的時候越重,長大以後越聰明,如果是低體重兒,認知功能則可能受到影響。至於原因,科學家們還不是很清楚,目前認為可能是大寶寶的腦容量比較大,或是腦中的連結比較多。

當然啦,科學家也說了,不能完全“以體重論英雄”,影響人智力的因素是很多的,出生體重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比如生活的空間很狹小,空氣汙染很嚴重,甚至爸媽經常爆發“離婚大戰”等都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協和潘大夫門診札記:如果孩子出生體重在這個範圍內真比較聰明?

出生體重關係到成年後胖瘦

如果你生下來的時候骨瘦如柴,別以為長大後能繼續做個骨感美人,結局也許完全相反——低體重兒成年後更容易變成胖子!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潘慧教授指出,宮內發育遲緩的孩子,在媽媽子宮裡時為了滿足能量需要,只能拼命攝取營養,他小小的身體也給自己設定了符合當時情況的代謝水平——比如更容易吸收、更容易儲存、不容易流失。當這個孩子出生後,營養情況發生了變化,但體內原定的程式並沒有改變,造成了他之後的代謝異常。所以低體重兒成年後往往更容易肥胖,也更容易患上各種代謝性疾病哦。

低體重兒的代謝水平本就已經有先天的弱勢了,偏偏又常在出生後被家長火速“催肥”,其實這樣的危害更大,被“催肥”的孩子將來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機率也就更大。

不只低體重兒易發胖,巨大兒長大後也容易出現問題。目前有研究顯示,出生體重過大,將來成年後出現肥胖和患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風險也比較大。

出生體重關係到成年後高矮

雖然“將來是個胖子”的事實已經讓人很絕望了,但很可能長大後不只是胖,還又矮又胖。潘慧教授指出,體重偏低的新生兒,大概有1/4將來身高達不到應有水平。除了先天不足外,低體重兒出生後更容易出現胃口差,生活習慣不好,經常生病等,所以最終的身高更容易矮小。

那剩下的3/4呢?其實,很多低體重兒出生後會實現追趕生長,如果兩歲前能夠達到正常水平,將來就不會是小個子。

出生體重與患病風險

“成年疾病的胎兒起源”在國外已經有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在國內,首都兒科研究所對1948~1954年在北京協和醫院出生的人也進行了該項研究,結論是一致的,即出生體重確實可以影響成年後多種疾病的患病風險,胚胎髮育時期的不良影響可以持續終生。

協和潘大夫門診札記:如果孩子出生體重在這個範圍內真比較聰明?

●冠心病:

低體重兒更容易患冠心病。研究顯示,出生體重2。5千克以下與3。0千克以上的人群相比,冠心病的發生機率從11%下降到了3%。

●高血壓:

多國研究都證實,出生體重與兒童及成年人的血壓呈反比,出生體重過低的人成年後血壓會更高,出生後實現了追趕生長的人高血壓會更嚴重。

●糖尿病:

國外研究證實,出生體重為5。5磅(約2。5千克)的人比9。5磅(約4。3千克)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高3倍,但低體重兒與體重大於4。5千克的巨大兒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都會增加。

●呼吸系統疾病:

宮內生長限制和低出生體重與肺的發育及功能改變有密切聯絡,包括呼吸窘迫的風險增加、呼吸道功能削弱等。這樣的兒童更易患哮喘等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

研究證實,宮內營養不良會影響免疫系統發育,低出生體重的嬰兒常伴有免疫系統疾病。

●乳腺癌:

出生體重越低,得乳腺癌的風險越小。研究發現出生體重2。5千克以下的女性比出生體重4。0千克以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低50%,終於有一項低體重兒的優勢了。

●睪丸癌:

瑞典研究顯示,不管是低體重兒還是巨大兒,患睪丸癌風險都會增大。

●肝母細胞瘤:

低出生體重的嬰兒有著明顯的高患病率,比正常出生體重的人群高了15倍。

●精神疾病:

宮內營養不良會影響到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有研究指出,低出生體重與精神分裂症和男性抑鬱症的發生密切相關。協和研究也證實低體重兒更容易患痴呆。

溫馨提示:

注意懷孕期間的營養補充和堅持母乳餵養,並確保寶寶睡眠充足能夠幫助孩子發展更好的智力喲。

劉慧婷(北京協和醫院)

···THE END···

免責宣告:圖片來源於網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協和潘大夫門診札記:如果孩子出生體重在這個範圍內真比較聰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