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引作用大 應用有規律

古人對藥引的應用十分重視。《醫學讀書記》中提出“藥無引使,則不通病所。”張睿在《醫學階梯》中也說:“湯之有引,如舟之有楫”;《藥引論》則指出“古今湯方莫盡,藥引無窮,臨機取用,各有所宜”。在臨床實踐中,在辨證的基礎上,根據藥物組成、藥性特點、功能主治,結合疾病的不同特點、時令變化以及患者體質的不同,靈活選擇藥引,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外感方劑

多以薄荷、蔥白、生薑為引。一般風熱感冒用生薑薄荷湯作引,生薑3~5 片,薄荷 3~6g。生薑,有散風寒、暖腸胃、止嘔逆作用;薄荷為疏散風熱常用之品,善疏散上焦風熱,清頭目,利咽喉;蔥白,能通陽散寒。三者皆能解表散風,一般輕微風寒感冒,可服用生薑蔥白湯,並對風寒感冒有預防作用。

對外感風寒或脾胃虛寒之嘔吐洩瀉等病證,則常用生薑、大棗煎湯送服中成藥,以增強散風寒、和脾胃之功

2 補虛方劑

多用棗湯為引。

大棗味甘,性溫,歸心、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益氣養血、安定心神、緩和藥性等功能。

凡脾胃氣虛、產後血虛、營衛不和、氣血津液不足、心悸怔忡等證用中藥治療時,均宜用大棗湯為引。一般用 5~10 枚或更多大棗熬湯,待溫送服或直接加入湯劑中一同煎煮

,放至適宜溫度後送服人參健脾丸、歸脾丸、香砂養胃丸等。還有些藥物直接和大棗一同做成丸劑等劑型,便於服用。此外,

應用甘遂、大戟等有毒或烈性藥物時,常常用紅棗做藥引,緩解毒性。

3 補腎方劑

多以淡鹽水為引。鹽,助水髒,味鹹性寒,鹹走腎,腎又欲鹹,故鹽能引藥入腎。

腎陽虛導致的腰腿痠痛、夜尿頻多、畏寒怕冷等症狀時服用

六味地黃丸、

桂附地黃丸

龜齡集、金鎖固精丸等成藥時,皆以淡鹽水為引送服,可引藥入腎補腎

,既有固澀藥物,又有補腎的功效。

其他宜用淡鹽水送服的多為治療腎虛中成藥,如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左歸丸、四神丸等。

4 補脾健胃方劑

多用米湯作為藥引。

米湯,性味甘平,具有益氣、養陰、潤燥的功效。米湯的表面飄起的一層細膩的粘稠物,被稱作“米油”,營養極為豐富,有健脾益胃的作用。

米湯引以小米湯最好,大米湯也可,不拘濃淡及用量。米湯能補脾益胃, “滋陰長力, 肥五臟百竅”( 《綱目拾遺》) 。治脾胃虛弱及腸道疾患時,成藥都宜以米湯為引。如用小米湯送香連丸,大米湯送服人參健脾丸、八珍丸、柏子養心丸等。

5 跌打損傷方劑

對於跌打損傷、風寒溼痺等證,

多以酒為引。酒性辛烈,能通血脈,禦寒氣,行藥勢。治風寒痺痛,筋脈攣急,胸痺,心腹冷痛。如

常用黃酒或白酒送服三七粉、雲南白藥、

活絡丹、

三七傷藥片、腰痛寧膠囊

、烏金丸、醒消丸

等,以行藥勢,直達病所。

6 理血止痛方劑

多用醋為引。醋,性味酸苦、溫,入肝、胃經。作醋引常取醋 2 湯匙左右,衝開水半杯即可。但凡散瘀止痛、理氣止血類方劑,以醋為引,有助於藥效的發揮。此外,香附用醋炮製後,走兩脅進入肝臟,疏肝理氣止痛。五味子用醋拌後服用,可增強止汗、止瀉、止遺的效果,對老年人夜尿多效果明顯。

白醋泡白芍可養血斂陽、柔肝止痛,對女性

血虛、痛經,心情躁悶所致的肝鬱脅痛、眩暈、頭痛等症都有較好療效。

7 潤肺、通便方劑

多用蜂蜜作為藥引。

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腸經,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功效,常用於送服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中藥,如百合固金丸、養陰清肺丸、麻仁潤腸丸等。一般用棗花蜜或槐花蜜5~10毫升,衝入溫水300毫升,送服藥物即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