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漁郎 評論 飲食滋味(《黃帝內經》飲食版)

之前有聽過徐文兵老師和梁冬老師講《黃帝內經》,講的聽不錯的。所以當看到《飲食滋味》時就毫不猶豫地拿起來翻了翻。這本書可以說是既是中醫書,還是一本健康的飲食指南,並且讀完這本書,你會對詞語之間細微的差別有進一步的認識。

酸、苦、甘、辛、鹹

口味簡單來說有五個“酸、苦、甘、辛、鹹”,複雜說來有十個還得加上澀、焦、淡、辣、鮮。後面五味和前面五味的歸經和作用是相同的,但是品嚐出來的味道卻是不一樣的。

這五味剛好與我們的五臟(心、肝、脾、肺、腎)相對應:

“肝德在散。以辛補之,以酸瀉之”

“心德在耎。以鹹補之,以苦瀉之”

“脾德在緩。以甘補之,以辛瀉之”

“肺德在收。以酸補之,以鹹瀉之”

“腎德在堅。以苦補之,以甘瀉之”

酸味、澀味:酸到極處就是澀。(沒捂好的柿子就是鹹的)

酸味能補益肺、大腸

酸味能瀉肝膽,降肝火

酸味能收斂心氣、心神

酸味的第三個作用就是收斂心氣、心神。因此,總出汗的人,走神的人,魂不附體的人,都應該吃點兒酸的東西。

苦味、焦味:燒焦的東西都有一種苦味。

苦味能補腎和膀胱,止血

總喝淡水是利尿、瀉腎的,放點兒苦的東西進去,就會起到補腎和膀胱、瀉心火的作用。

苦味能瀉心火,排痰濁

如果一個人心火太旺,就應該給他用點兒苦寒的藥;而如果這個人痰濁、陰寒太重,那就應該給他用點兒苦溫的藥。

苦味能燥溼入脾

甘味、淡味:健脾益胃的首選之味。甘和淡是同一種味道。

甘味又包括甘、淡、甜,它首先是補脾胃的。脾胃虛弱的人(通常指那些肌肉消瘦,嘴唇薄,胃壁薄,吃東西不消化、不吸收的人),就需要補脾胃。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飲食質量也變好了,這個時候可就不能再大補脾胃、多吃甜的東西了。

辛味、辣味:辛偏中性,辣偏熱性。辛是偏中性的,可以辛涼也可以辛溫;辣就偏熱性了。

辛味會損瀉脾胃

總吃辛辣的東西、喝酒,你的胃黏膜就會被破壞,然後就會胃出血、胃潰瘍,會損傷脾胃。

辛味能宣肺 辛味的第三個作用是宣肺

鹹味、鮮味:同一種味道。

鹹、鮮是入心的。因為鹹的東西可以補心氣、通心神。

鹹味過重,傷肺、大腸 補心的結果,瀉的是肺和大腸,鹽吃多了的人就會一直咳。食鹽多會傷肺,比如,抽菸的人得肺癌的不多,一般吃得太鹹的人得肺癌的比較多。

鹹能潤腎,軟堅散結 腎主水,水(腎)是克火(心)的。當腎的力量被加強後,為了防止對心造成傷害,加點兒鹹味兒藥,補益一下心氣,相當於給心一個棉花墊子。

鹹味兒的食物不是補腎,而是潤腎。比如我們吃堅果,堅果是實,是補腎的、補腦子的。我們在吃核桃仁的時候千萬別放糖,而應該放點兒鹽。 鹹味兒的食物不是補腎,而是潤腎。

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

五穀為養

(1)吃飯就是吃種子

(2)麥補肝、黍補心、粟(小米)補脾、稻補肺、菽(豆子)補腎

五畜為益(益是錦上添花)

(1)吃肉是需要挑部位的

(2)羊入肝、雞入心、牛入脾、驢入肺、豬入腎

(3)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地亂吃燕窩(用冰糖來燉)

(4)如何正確食用補腎但性寒的水產品

滋陰、壯陽效果好,而且比較溫性,容易被人接受的,就是牡蠣(生蠔)。

吃蝦最忌諱的是:吃完蝦就吃水果,或者是吃完蝦就喝綠茶。

連皮帶蝦一塊兒吃,這樣的吃法才真正滋補人,可以實現陰陽平衡。

還有一種特別好的滋陰的食材就是鱉,這個食材絕對入腎。鱉又叫甲魚,除此之外它還有個名字叫元魚。

(5)如何食用又滋補,又比較性平的水產品:鱔魚;淡菜(貽貝),又叫海虹,北京人叫青口。鰻魚又叫鰻鱺,有“水中人參”的稱號,很多本草書籍上對鰻魚的評價都很高。帶魚(吃了不會上火)。只有帶魚是入脾、入土的,

(6)畜類中入肺的有鴨、鵝、狗等動物。

(7)補肝效果最好的是鹿肉。

鹿角是滋補肝血、壯陽的最好藥物,它就像人的指甲。

(8)補心效果最好的雞子黃 最後說一說我們經常說的入心的、滋補心陰效果最好的食材—雞子黃(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雞蛋黃)。如果你碰到那些伸出舌頭沒有舌苔,舌面上溝壑縱橫,全是裂紋的人,就需要用到雞子黃。做的時候注意不要把雞子黃煮得太熟,先燒好開水,然後把雞子黃打進去,攪勻,喝下就可以了。你如果把它做熟了就沒用了,沒有滋補心陰的效果,《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中的朱雀湯裡就有這樣的記載。

五果為助( 幫助消化的一種東西)

水果大部分都是酸、甘、寒,即使某種水果是熱性的,也只是“矬子裡面拔將軍”。因此五果只能作為一個點綴、一種輔助,而不能把它當成主食,不然就會導致身體溼氣重,因而生病。

(1)吃水果就吃當地產的

(2)水果基本上都有通便的作用

(3)吃水果最好吃應季的

桑葚不僅可以補肺,還可以間接補腎。如果你有白頭髮了,可以經常嚼點兒桑葚,藥店裡乾的桑葚也有同樣的效果。

再說桃,民間有一句俗語:“桃飽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意思是說,桃性平,因此,吃桃對我們的脾胃傷害還不是很大。“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意思是桃熟了還可以吃,但是杏和李子吃多了,絕對會傷身。因為杏和李子吃多了而拉肚子、嘔吐、發燒的人,比比皆是,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說“五果”只能為“助”的原因。

(4)吃完水果後趕緊吃點兒姜。姜的辛溫可以把水果的酸寒性化解一些,起到平衡的作用。

(5)飲酒後吃水果,特別傷肝。

(6)對任何瓜,我們都應該淺嘗輒止。

五菜為充

(1)蔬菜絕對不能當主食

(2)可以透過吃菜來幫著疏通,這就是蔬菜的價值。

湯、汁、液、膠、糜、髓

湯對人好在哪兒

(1)“揚湯止沸”“如湯沃雪”的湯指開水、熱水。

從古到今,我們倡導的都是喝湯—開水和熱水,

(2)喝湯能減輕胃的負擔

汁對人好在哪兒

(1)喝鮮榨汁,比水更容易被身體吸收

(2)喝五汁飲,專治陰液枯竭、熱病傷陰等病

它裡面配了五種藥材和食材,有荸薺、藕,還有甘蔗汁、梨汁,以及鮮蘆根汁。

(3)喝荸薺汁、藕粉,能調治嚴重胃病

藕粉和荸薺粉相比,滋陰的效果相對差一點兒,但是容易保護胃。

(4)喝麥冬(麥門冬)的汁,生津效果特別好

(5)要學會“斷奶”

古人稱牛奶為“牛乳飲”,是把它當作一種藥來吃的,而我們現在是把藥當飯吃。

現在有很多比較胖的人,胃裡全是痰,每天還在喝牛奶,他們已經把喝牛奶當成了終身的習慣。

(6)沒事儘量不吃榨汁的瓜果:“用汁有度”

我們說的喝汁,是因為人病得嘴都張不開了,沒辦法吞嚥了,所以才榨汁給病人灌下去。 如果是身體健康的人,我建議最好還是自己嚼一嚼瓜果(畢竟吃瓜果和喝瓜果汁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而且還要吃應季的、長熟了的水果,儘量少吃榨汁的。

漿對人好在哪兒

(1)“水米相將”就為漿

漿就是稀粥,一種特別稀的粥,而且還得是發酵過的。所以漿的味兒是酸酸甜甜的,是古代一種解渴的東西。北京人喝的豆汁兒,其實應該叫豆漿。

(2)漿水面敗火、消炎、降血壓,豆汁兒通神

陝西有一種面,叫漿水面,就是把純淨的麵湯放在三十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環境中發酵三五日。然後麵湯變酸了,成了漿水之後,再用它來煮麵。漿水面吃起來口感純正、無異味,而且還有助於消化。 漿水面吃起來口感純正、無異味,而且還有助於消化。

(3)不要以酒為漿

(4)酸奶要喝正宗的

我把酸奶也歸為漿。酸奶是可以喝的,但現在酸奶裡面加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當我們喝到真正的酸奶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喝的是什麼。

液對人好在哪兒

(1)液—水和肉的交融

液裡面肯定有肉,液就是水和肉的交融;如果凝固了就是皮凍,如果加溫了就是一鍋肉糜、肉湯。

(2)飲用液,能省下身體很多消和化的功能

(3)煲湯,其實煲的是液 廣東人煲湯,其實煲的是液,這是需要時間、需要化的,另外還需要很好的介質(傳導熱量的介質必須講究)。因此,我們一般會用一些砂器、陶器來煲,而不能用那些導熱特別快、散熱特別快的介質,那樣的話不但熬不成液,還會熬幹、熬焦。

(4)皮凍—治病的良藥

中醫治療這種魚鱗病的方法,一個是用滋陰、潤燥的中藥;還有一個就是用《傷寒雜病論》裡一個叫豬膚湯的方子。

豬肉皮凍怎麼吃?一般人是放點兒醋、就點兒蒜吃。

魚湯也能做皮凍,滋陰效果也很好。

鴨架湯。那是很講究的,滋陰效果是非常好的。

羊肉和牛肉做的皮凍,就沒有滋陰的效果,因為它們都偏溫、偏燥。

膠對人好在哪兒

(1)膠,從根本上講也是液

(2)食用膠的最好方法是烊化 食用膠的最好方法是烊化(烊化就是拿一個小碗,裡面放點兒黃酒,把膠放進去蒸,使其溶化掉)。整個過程是很費時間和精力的。 食用膠的最好方法是烊化。

當然,還有個方法就是可以先把阿膠打碎了,再去泡,再去蒸。

其實,這和我們常喝的蛋花湯是一樣的,這對於那些嘔心瀝血的人,整天操心、勞神的人,憂國憂民的人來說,是一個可以直接進補的好方子。

糜對人好在哪兒

(1)糜:把種子打碎了,再熬出來的東西

什麼是糜(粥),這是一種半流質的食品,也是一種飲料。 糜和粥現在已經被混用了,但是在古代是有區別的。棒渣粥和小米粥的區別是:一個被碾碎了,另一個是完整的。同理,米糊和小米粥的區別,糜和粥的區別也是一樣的。

(2)“糜粥自養”—《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中有句話叫作“糜粥自養”。因為糜和粥是耗損元氣最少,而且最養人的食物。

我最反對的是什麼?是在粥裡面亂加東西,比如皮蛋瘦肉粥、魚片粥、牛舌粥、牛鞭粥……最後很多加進去的食材都喧賓奪主。與其那樣,我們還不如直接去吃那些食材。

廣東那邊兒因為熱,人的消耗比較大,易出汗,所以鹹粥比較多;而在北方的話,我覺得原味兒的粥,或者稍微偏甜一點兒的粥,還是更適合北方人。

(3)真正的粥要熬到“水中有米,米中有水”

髓對人好在哪兒

髓是半固體的東西,是體液滲透到骨頭裡的進一步濃縮物。敲骨吸髓的“髓”,是最滋陰,也是最難化的東西。類似髓的還有蟹膏、蟹黃、魚子,這些都屬於精一類的東西。這種東西完全蒸熟的話,就沒有滋陰的效果了。但是生著吃又消化不了,所以最好的烹飪方法是發酵。最好是吃像醉蟹、醃蟹、熗蟹這樣的,經過發酵或者是經過醃製處理的東西。

飲食的心態

(1)飲食,以“和”為貴

總結歸納成一點,中醫的飲食觀,最終強調的是元氣與谷氣的和。飲食的滋味,最重要的就是用我們的元氣化谷氣的一個動態平衡過程。

道家說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數的,要慢慢吃、悠著點兒吃。吃的時間長一點兒,活的時間就可以久一點兒。。

(2)吃飯的時候不生氣,生氣的時候不吃飯

不要帶著情緒吃飯,因為情緒也會動心、動神。所以,吃飯的時候不生氣,生氣的時候不吃飯。

當你生氣的時候,就會感覺自己吃不下飯,這就是人體的自我保護。而那些生了氣還吃的人,等於是在損耗自己的元氣。

(3)想省元氣,吃飯時就要專心。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吃飯的時候想省元氣,最好的方法就是專心吃飯。

吃飯的時候不要動情緒、不要分神,要認真地去琢磨飯的滋味,要在自己真正餓的時候再去吃。

之前有聽過徐文兵老師和梁冬老師講《黃帝內經》,講的聽不錯的。所以當看到《飲食滋味》時就毫不猶豫地拿起來翻了翻。這本書可以說是既是中醫書,還是一本健康的飲食指南,並且讀完這本書,你會對詞語之間細微的差別有進一步的認識。

酸、苦、甘、辛、鹹

口味簡單來說有五個“酸、苦、甘、辛、鹹”,複雜說來有十個還得加上澀、焦、淡、辣、鮮。後面五味和前面五味的歸經和作用是相同的,但是品嚐出來的味道卻是不一樣的。

這五味剛好與我們的五臟(心、肝、脾、肺、腎)相對應:

“肝德在散。以辛補之,以酸瀉之”

“心德在耎。以鹹補之,以苦瀉之”

“脾德在緩。以甘補之,以辛瀉之”

“肺德在收。以酸補之,以鹹瀉之”

“腎德在堅。以苦補之,以甘瀉之”

酸味、澀味:酸到極處就是澀。(沒捂好的柿子就是鹹的)

酸味能補益肺、大腸

酸味能瀉肝膽,降肝火

酸味能收斂心氣、心神

酸味的第三個作用就是收斂心氣、心神。因此,總出汗的人,走神的人,魂不附體的人,都應該吃點兒酸的東西。

苦味、焦味:燒焦的東西都有一種苦味。

苦味能補腎和膀胱,止血

總喝淡水是利尿、瀉腎的,放點兒苦的東西進去,就會起到補腎和膀胱、瀉心火的作用。

苦味能瀉心火,排痰濁

如果一個人心火太旺,就應該給他用點兒苦寒的藥;而如果這個人痰濁、陰寒太重,那就應該給他用點兒苦溫的藥。

苦味能燥溼入脾

甘味、淡味:健脾益胃的首選之味。甘和淡是同一種味道。

甘味又包括甘、淡、甜,它首先是補脾胃的。脾胃虛弱的人(通常指那些肌肉消瘦,嘴唇薄,胃壁薄,吃東西不消化、不吸收的人),就需要補脾胃。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飲食質量也變好了,這個時候可就不能再大補脾胃、多吃甜的東西了。

辛味、辣味:辛偏中性,辣偏熱性。辛是偏中性的,可以辛涼也可以辛溫;辣就偏熱性了。

辛味會損瀉脾胃

總吃辛辣的東西、喝酒,你的胃黏膜就會被破壞,然後就會胃出血、胃潰瘍,會損傷脾胃。

辛味能宣肺 辛味的第三個作用是宣肺

鹹味、鮮味:同一種味道。

鹹、鮮是入心的。因為鹹的東西可以補心氣、通心神。

鹹味過重,傷肺、大腸 補心的結果,瀉的是肺和大腸,鹽吃多了的人就會一直咳。食鹽多會傷肺,比如,抽菸的人得肺癌的不多,一般吃得太鹹的人得肺癌的比較多。

鹹能潤腎,軟堅散結 腎主水,水(腎)是克火(心)的。當腎的力量被加強後,為了防止對心造成傷害,加點兒鹹味兒藥,補益一下心氣,相當於給心一個棉花墊子。

鹹味兒的食物不是補腎,而是潤腎。比如我們吃堅果,堅果是實,是補腎的、補腦子的。我們在吃核桃仁的時候千萬別放糖,而應該放點兒鹽。 鹹味兒的食物不是補腎,而是潤腎。

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

五穀為養

(1)吃飯就是吃種子

(2)麥補肝、黍補心、粟(小米)補脾、稻補肺、菽(豆子)補腎

五畜為益(益是錦上添花)

(1)吃肉是需要挑部位的

(2)羊入肝、雞入心、牛入脾、驢入肺、豬入腎

(3)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地亂吃燕窩(用冰糖來燉)

(4)如何正確食用補腎但性寒的水產品

滋陰、壯陽效果好,而且比較溫性,容易被人接受的,就是牡蠣(生蠔)。

吃蝦最忌諱的是:吃完蝦就吃水果,或者是吃完蝦就喝綠茶。

連皮帶蝦一塊兒吃,這樣的吃法才真正滋補人,可以實現陰陽平衡。

還有一種特別好的滋陰的食材就是鱉,這個食材絕對入腎。鱉又叫甲魚,除此之外它還有個名字叫元魚。

(5)如何食用又滋補,又比較性平的水產品:鱔魚;淡菜(貽貝),又叫海虹,北京人叫青口。鰻魚又叫鰻鱺,有“水中人參”的稱號,很多本草書籍上對鰻魚的評價都很高。帶魚(吃了不會上火)。只有帶魚是入脾、入土的,

(6)畜類中入肺的有鴨、鵝、狗等動物。

(7)補肝效果最好的是鹿肉。

鹿角是滋補肝血、壯陽的最好藥物,它就像人的指甲。

(8)補心效果最好的雞子黃 最後說一說我們經常說的入心的、滋補心陰效果最好的食材—雞子黃(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雞蛋黃)。如果你碰到那些伸出舌頭沒有舌苔,舌面上溝壑縱橫,全是裂紋的人,就需要用到雞子黃。做的時候注意不要把雞子黃煮得太熟,先燒好開水,然後把雞子黃打進去,攪勻,喝下就可以了。你如果把它做熟了就沒用了,沒有滋補心陰的效果,《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中的朱雀湯裡就有這樣的記載。

五果為助( 幫助消化的一種東西)

水果大部分都是酸、甘、寒,即使某種水果是熱性的,也只是“矬子裡面拔將軍”。因此五果只能作為一個點綴、一種輔助,而不能把它當成主食,不然就會導致身體溼氣重,因而生病。

(1)吃水果就吃當地產的

(2)水果基本上都有通便的作用

(3)吃水果最好吃應季的

桑葚不僅可以補肺,還可以間接補腎。如果你有白頭髮了,可以經常嚼點兒桑葚,藥店裡乾的桑葚也有同樣的效果。

再說桃,民間有一句俗語:“桃飽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意思是說,桃性平,因此,吃桃對我們的脾胃傷害還不是很大。“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意思是桃熟了還可以吃,但是杏和李子吃多了,絕對會傷身。因為杏和李子吃多了而拉肚子、嘔吐、發燒的人,比比皆是,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說“五果”只能為“助”的原因。

(4)吃完水果後趕緊吃點兒姜。姜的辛溫可以把水果的酸寒性化解一些,起到平衡的作用。

(5)飲酒後吃水果,特別傷肝。

(6)對任何瓜,我們都應該淺嘗輒止。

五菜為充

(1)蔬菜絕對不能當主食

(2)可以透過吃菜來幫著疏通,這就是蔬菜的價值。

湯、汁、液、膠、糜、髓

湯對人好在哪兒

(1)“揚湯止沸”“如湯沃雪”的湯指開水、熱水。

從古到今,我們倡導的都是喝湯—開水和熱水,

(2)喝湯能減輕胃的負擔

汁對人好在哪兒

(1)喝鮮榨汁,比水更容易被身體吸收

(2)喝五汁飲,專治陰液枯竭、熱病傷陰等病

它裡面配了五種藥材和食材,有荸薺、藕,還有甘蔗汁、梨汁,以及鮮蘆根汁。

(3)喝荸薺汁、藕粉,能調治嚴重胃病

藕粉和荸薺粉相比,滋陰的效果相對差一點兒,但是容易保護胃。

(4)喝麥冬(麥門冬)的汁,生津效果特別好

(5)要學會“斷奶”

古人稱牛奶為“牛乳飲”,是把它當作一種藥來吃的,而我們現在是把藥當飯吃。

現在有很多比較胖的人,胃裡全是痰,每天還在喝牛奶,他們已經把喝牛奶當成了終身的習慣。

(6)沒事儘量不吃榨汁的瓜果:“用汁有度”

我們說的喝汁,是因為人病得嘴都張不開了,沒辦法吞嚥了,所以才榨汁給病人灌下去。 如果是身體健康的人,我建議最好還是自己嚼一嚼瓜果(畢竟吃瓜果和喝瓜果汁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而且還要吃應季的、長熟了的水果,儘量少吃榨汁的。

漿對人好在哪兒

(1)“水米相將”就為漿

漿就是稀粥,一種特別稀的粥,而且還得是發酵過的。所以漿的味兒是酸酸甜甜的,是古代一種解渴的東西。北京人喝的豆汁兒,其實應該叫豆漿。

(2)漿水面敗火、消炎、降血壓,豆汁兒通神

陝西有一種面,叫漿水面,就是把純淨的麵湯放在三十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環境中發酵三五日。然後麵湯變酸了,成了漿水之後,再用它來煮麵。漿水面吃起來口感純正、無異味,而且還有助於消化。 漿水面吃起來口感純正、無異味,而且還有助於消化。

(3)不要以酒為漿

(4)酸奶要喝正宗的

我把酸奶也歸為漿。酸奶是可以喝的,但現在酸奶裡面加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當我們喝到真正的酸奶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喝的是什麼。

液對人好在哪兒

(1)液—水和肉的交融

液裡面肯定有肉,液就是水和肉的交融;如果凝固了就是皮凍,如果加溫了就是一鍋肉糜、肉湯。

(2)飲用液,能省下身體很多消和化的功能

(3)煲湯,其實煲的是液 廣東人煲湯,其實煲的是液,這是需要時間、需要化的,另外還需要很好的介質(傳導熱量的介質必須講究)。因此,我們一般會用一些砂器、陶器來煲,而不能用那些導熱特別快、散熱特別快的介質,那樣的話不但熬不成液,還會熬幹、熬焦。

(4)皮凍—治病的良藥

中醫治療這種魚鱗病的方法,一個是用滋陰、潤燥的中藥;還有一個就是用《傷寒雜病論》裡一個叫豬膚湯的方子。

豬肉皮凍怎麼吃?一般人是放點兒醋、就點兒蒜吃。

魚湯也能做皮凍,滋陰效果也很好。

鴨架湯。那是很講究的,滋陰效果是非常好的。

羊肉和牛肉做的皮凍,就沒有滋陰的效果,因為它們都偏溫、偏燥。

膠對人好在哪兒

(1)膠,從根本上講也是液

(2)食用膠的最好方法是烊化 食用膠的最好方法是烊化(烊化就是拿一個小碗,裡面放點兒黃酒,把膠放進去蒸,使其溶化掉)。整個過程是很費時間和精力的。 食用膠的最好方法是烊化。

當然,還有個方法就是可以先把阿膠打碎了,再去泡,再去蒸。

其實,這和我們常喝的蛋花湯是一樣的,這對於那些嘔心瀝血的人,整天操心、勞神的人,憂國憂民的人來說,是一個可以直接進補的好方子。

糜對人好在哪兒

(1)糜:把種子打碎了,再熬出來的東西

什麼是糜(粥),這是一種半流質的食品,也是一種飲料。 糜和粥現在已經被混用了,但是在古代是有區別的。棒渣粥和小米粥的區別是:一個被碾碎了,另一個是完整的。同理,米糊和小米粥的區別,糜和粥的區別也是一樣的。

(2)“糜粥自養”—《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中有句話叫作“糜粥自養”。因為糜和粥是耗損元氣最少,而且最養人的食物。

我最反對的是什麼?是在粥裡面亂加東西,比如皮蛋瘦肉粥、魚片粥、牛舌粥、牛鞭粥……最後很多加進去的食材都喧賓奪主。與其那樣,我們還不如直接去吃那些食材。

廣東那邊兒因為熱,人的消耗比較大,易出汗,所以鹹粥比較多;而在北方的話,我覺得原味兒的粥,或者稍微偏甜一點兒的粥,還是更適合北方人。

(3)真正的粥要熬到“水中有米,米中有水”

髓對人好在哪兒

髓是半固體的東西,是體液滲透到骨頭裡的進一步濃縮物。敲骨吸髓的“髓”,是最滋陰,也是最難化的東西。類似髓的還有蟹膏、蟹黃、魚子,這些都屬於精一類的東西。這種東西完全蒸熟的話,就沒有滋陰的效果了。但是生著吃又消化不了,所以最好的烹飪方法是發酵。最好是吃像醉蟹、醃蟹、熗蟹這樣的,經過發酵或者是經過醃製處理的東西。

飲食的心態

(1)飲食,以“和”為貴

總結歸納成一點,中醫的飲食觀,最終強調的是元氣與谷氣的和。飲食的滋味,最重要的就是用我們的元氣化谷氣的一個動態平衡過程。

道家說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數的,要慢慢吃、悠著點兒吃。吃的時間長一點兒,活的時間就可以久一點兒。。

(2)吃飯的時候不生氣,生氣的時候不吃飯

不要帶著情緒吃飯,因為情緒也會動心、動神。所以,吃飯的時候不生氣,生氣的時候不吃飯。

當你生氣的時候,就會感覺自己吃不下飯,這就是人體的自我保護。而那些生了氣還吃的人,等於是在損耗自己的元氣。

(3)想省元氣,吃飯時就要專心。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吃飯的時候想省元氣,最好的方法就是專心吃飯。

吃飯的時候不要動情緒、不要分神,要認真地去琢磨飯的滋味,要在自己真正餓的時候再去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