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僧髡殘, 將禪理與畫理融合, 畫中禪境世界是真切的個人體悟

導語:髡殘是活躍於明末清初的著名山水畫家,與石濤、弘仁、八大山人同為“清初四僧”。以其特立獨行的山水畫風格,為之後世留下了珍貴的作品,在美術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清初四僧”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八大山人、石濤、弘仁以及髡殘均各有建樹。

髡殘的繪畫風格不同於其他三人,弘仁、石濤、八大的繪畫中充滿不同程度的冷逸的感情色彩,獨有髡殘的繪畫中充滿熱烈蓬勃的溫暖感情,這是他在完全拋棄私人感情入佛頓悟後,用熱情和溫暖看世界,而表現出一種博大的超世的思想。

清初四僧髡殘, 將禪理與畫理融合, 畫中禪境世界是真切的個人體悟

《山水》

山高水長,一代畫僧

髡殘,武陵人,俗姓劉,出家後名髡殘,字石溪,一字介秋,號白禿、石道人等,自幼喜畫,他稟賦孤耿、性格剛烈。

畫技小道,興衰亦關乎時運;丹青一理,庸奇全賴以人品。與弘仁、石濤、八大山人一樣,髡殘這位用袈裟掩裹著精神苦痛的前朝遺民,艱難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歷程,並在創作中堅持著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審美追求。

髡殘年輕時聰敏好學,讀經史、習舉子業。國難當頭時,曾參加抗清鬥爭,失敗後避難林莽,備受摧折之苦。此次復明行動的失敗,讓髡殘對復明失去最後的希望。

清初四僧髡殘, 將禪理與畫理融合, 畫中禪境世界是真切的個人體悟

《報恩寺圖》區域性

他人生道路上重要的兩位老師覺浪禪師和龍人儼都在這一年去世,他在這一年拒絕法嗣繼承,看透人世名利,了斷復國之志,從一名有著激烈反清思想的遺民僧轉變為一位潛心繪事的畫僧,之後他交往的人除佛門中人外,更多是畫家、收藏家、詩人。

髡殘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偏遠幽靜的幽棲山上,獨自隱修於幽棲山。創造是一個純粹孤獨的過程,髡殘畫中寂靜幽深如梵音嫋嫋的禪境世界正是完成自我生命的真切體悟,忘卻塵世,真正逍遙於世外,獲得真正的自由與解脫。

繪畫對有些人來講,是一種消遣,或是一種求得騰達的工具和手段,但對髡殘來講卻絕不是這些,他致力於繪畫創作,乃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是調治“心病”的一種舒絡劑,亦即是一種被毀滅了的人生價值的僅有可能的自我修補。

清初四僧髡殘, 將禪理與畫理融合, 畫中禪境世界是真切的個人體悟

《報恩寺圖》區域性

髡殘畫中的強調自我的精神是對當時四王正統畫派的反叛,追求每個人都必須在生命中完成自己;髡殘繪畫中的美就是在禪宗思想下主客體之間發生相互轉化和物件化,在物件中進行自我創造,從而把物件塑造成美的形象。

髡殘繪畫中強調人文精神,強調實現自我價值的;髡殘繪畫中具有深深的社會責任感,給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審美愉悅,透過筆墨的藝術形式表達了禪修體悟與身世所造成的不同的生命觀與世界觀。

清初四僧髡殘, 將禪理與畫理融合, 畫中禪境世界是真切的個人體悟

《林麓樂志圖》區域性

雖師古人,自出機杼

髡殘的師法極廣,可追至五代的董源、巨然,到沈周、文徵明、董其昌,主要核心是元四家。其好友程正揆稱髡殘是三百年來學王蒙最成功的。

王蒙號黃鶴山樵或黃鶴樵者。他的畫氣勢磅礴,縱橫變化,離奇高妙。善用密體,有所謂牛毛皴和解索皴,渴筆與焦墨則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感。

觀髡殘的畫,山石皴法也多用披麻解索皴,構圖繁複,氣韻蒼渾,境界幽深之意蘊亦與之相類。

清初四僧髡殘, 將禪理與畫理融合, 畫中禪境世界是真切的個人體悟

《林麓樂志圖》區域性

程正揆在為他題畫時, 也時時將他與王蒙相比,程氏有題他臨王蒙畫雲:“黃鶴山樵此道微,溪邊片石獨傳依。畫師少愜山僧意,遺墨蒼龍破壁飛。”

此詩的前兩句說自從王蒙死後,畫法衰微,惟有石谿獨得其真傳。後兩句則說髡殘的眼界極高,生平只欽佩王蒙那種龍飛鳳舞的筆法。髡殘雖十分推崇王蒙,但也有自己的面貌,別有一種老辣、蒼健的風範。

除王蒙外,還可以髡殘的畫中品得“元四家”之一黃公望的旨趣。黃公望的山水,蘊含山川之情韻,筆墨簡練沉鬱,筆勢雄偉,在元朝時已被推為四家之首。

清初四僧髡殘, 將禪理與畫理融合, 畫中禪境世界是真切的個人體悟

《林麓樂志圖》區域性

自明末董其昌起,直到清代的“四王”,無不拜伏於黃公望的門下,以至清朝山水畫幾乎“家家一峰,人人大痴”,爭相效仿,髡殘也深受其益,曾自題畫冊雲:“一峰道從筆墨三昧證阿羅漢者,今欲效顰,不只一行腳僧耳。予因學道,偶以筆墨為遊戲,原非以此博名,然亦不知不覺墜其中。笑不知禪者為門外漢,予復何辭?”

髡殘雖好學古人,但並非一味仿古,而是在學古的基礎上,自出機杼。他反對當時泥古畫風,打破了自明末以來山水畫的形式枷鎖,倡導禪理與畫理相融合,表達真性情,畫中禪境般的世界是髡殘真切的個人體悟。同時,他也提升繪畫的精神內涵,保持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形成具有鮮明的個人特徵的藝術風格和審美趣味。

清初四僧髡殘, 將禪理與畫理融合, 畫中禪境世界是真切的個人體悟

《蒼翠凌天圖》區域性

禪機畫趣,融為一體

髡殘代表作有《蒼翠凌天圖》《雨洗山根圖》等,在中國畫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其作品內容豐富,物象很多,而整個畫面語言統一和諧。各種關係都是對比,對比後又很和諧,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髡殘的畫構圖一般都很縝密繁複,筆墨蒼勁,似乎總有一種凝重、抑鬱之氣。他也能畫風格簡遠平淡的山水畫,例如上海博物館藏的一幅《山水》,畫面呈暗色,以枯筆作江岸邊架著一道漁網,江中葦草叢雜,似為秋涼風起時的景象。其構圖為典型的平遠山水。

清初四僧髡殘, 將禪理與畫理融合, 畫中禪境世界是真切的個人體悟

《雨洗山根圖》

典型的髡殘式畫風。畫中的世界是明晰的。雨水洗過之後,山巒層次分明,輪廓清晰,盤根錯節的古樹,高大挺拔的松柏,枝節葉片分明,彷彿能聽出雲霧在山間遊走的細微聲音。

高掛山中的那行銀練般的瀑布,即使發出宏大的聲響,也會被吞噬於雲海深處。畫中的世界清爽乾淨,淋漓盡致的縱橫用筆,使層次豐富的山川岩石變得格外爽朗。而畫中最令人向 往的,是這雨洗後的山林裡那些淡泊的人。可以把一幢別緻的樓隱於左邊林木叢中,可以任一葉篷舟靜泊在水灣,而蓑笠翁只須鍾情於水中的魚鉤。

清初四僧髡殘, 將禪理與畫理融合, 畫中禪境世界是真切的個人體悟

《蒼翠凌天圖》

崇山疊嶂幾乎佔據了整幅畫面,山間古木叢生,近處茅屋數間,柴門半掩,遠方山泉高掛,樓閣巍峨。山石樹木用濃墨描寫,幹墨皴擦,又以赭色勾染,焦墨點苔。遠山峰頂,以少許花青勾皴。全幅景物茂密,峰巒渾厚,筆墨蒼茫,意境深幽。

清初四僧髡殘, 將禪理與畫理融合, 畫中禪境世界是真切的個人體悟

《層巖疊壑圖》

髡殘藝術風格成熟後的作品,從近處的樹、石、亭子到峭壁、瀑布,再到半山腰的村莊,進而到主峰,層層上推。以幹筆皴擦山石、濃墨點苔,氣韻渾厚。用筆蒼渾老辣,用墨層次豐富。遠處幾座赭石山用筆隨意,很有節奏,橫的遠山,趨勢往上,透過兩條重複、排列成斜線的船把遠山的勢拉下來。畫面還是採取淺絳的方式,以淡淡的赭石鋪一層。

清初四僧髡殘, 將禪理與畫理融合, 畫中禪境世界是真切的個人體悟

《仙源圖》

髡殘五十歲時的作品,畫中清潭溪水,碧綠晶瑩,溪河兩岸,叢樹蔥蘢。遠處崇山聳峙,中間煙雲繚繞,隱約中露出琳宮梵宇。用線清晰豪壯,介於黃公望和沈周之間。並不全用幹筆皴擦墨與色渾然一體,筆法蒼老雄渾,深沉豪邁。

結語:

後人論畫,把石溪與八大山人、石濤、弘仁並列,允推為清初畫壇格調最高的四大畫僧。其中八大山人簡括凝鍊,筆墨誇張,以水墨大寫意名著於世;石濤淋漓恣肆,筆意縱恣,眾彩紛呈;漸江枯瘦清疏,承繼倪瓚衣缽,秀逸高雅;而髡殘亂頭粗服,筆墨蒼古淳厚,自具一種雄奇磊落的情致,同為清初畫壇有創造性成就的一代大家。

——END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