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縱目面具,竟能與楊官寨陶人的眼睛撞臉. . .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縱目面具,其眼睛部位十分奇特,然而如此奇怪的眼睛卻也能與楊官寨陶人的眼睛“大撞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縱目面具,竟能與楊官寨陶人的眼睛撞臉. . .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鴨子河畔,是一處距今4800年至31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佔地面積達12平方公里,是中國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在三星堆遺址中,考古專家們發掘出許多種類的文物,包括金銀器、玉器、青銅器、石器等等,其中尤屬青銅器數量最大、樣式最複雜。著名的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青銅面具等,都是頗具代表性的文物。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縱目面具,竟能與楊官寨陶人的眼睛撞臉. . .

青銅人面像中有三件較為突出,它們全部都是“千里眼、順風耳”造型,其本身不僅體型龐大,而且眼球明顯突出眼眶,雙耳更是極盡誇張,長大似獸耳,大嘴亦闊至耳根,甚至還有嘴角上翹的微笑狀。其中最大件文物通高65釐米、寬138釐米,其眼珠突出眼眶達16。5釐米,猶如是科幻片中的“外星人”。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縱目面具,竟能與楊官寨陶人的眼睛撞臉. . .

三星堆文物青銅器擁有“縱目”的特點,無疑成為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對於“縱目”,考古專家們曾提出過不少猜測,並對其做過一番研究與探討。曾有專家認為,三星堆青銅器“縱目”的出現,很可能與當時人們的眼睛崇拜有關,類似於古代生育崇拜、動物圖騰崇拜等,屬於一種文化催生的產物。

但另一部分專家則認為,在生產力並不發達的年代,青銅資源顯得尤為珍貴,因此古人都力求在藝術創作上進行寫實。由此進行推斷可知,三星堆青銅面具的形成很可能是基於其人群的外形,也就是說,“縱目”的狀態相當普遍,它們甚至是三星堆人的共同特徵。但是考古專家同時也能提到,認為“縱目”特徵仍具有誇張性,認為實際情況的“縱目”,應該是“立目”,也就是眼睛部位呈傾斜上翹走勢。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縱目面具,竟能與楊官寨陶人的眼睛撞臉. . .

此時一個問題頓時浮現出來,既然“縱目”的特徵在三星堆遺址中如此突出,那麼它是否只限於三星堆民族?答案並非如此,歷史總是存在太多的巧合,考古專家們在楊官寨遺址同樣也發現了“縱目”的種群特徵。

2004年5月期間,西安市經開區涇渭新城附近路面正在開展延伸工程,幾輛大型挖土機也被徵調至此配合相關工作。但令所有人感到驚訝的是,就在挖土機工作到一半時,地下翻起的黃土中突然夾雜著無數彩色陶片,由此楊官寨遺址也正式出土與世人相見。楊官寨遺址位於西安市高陵區姬家街道附近,是一座屬於仰韶文化範圍的古代人類活動遺址,其佔地面積約為80餘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十分豐厚。據考古專家稱,楊官寨遺址出共發現各類房址23座,以及仰韶時期的灰坑496座、陶窯10座、甕棺葬8座等,出土陶器5273件、石器353件、骨器303件、蚌器16件,正因其出土文物珍貴,代表性強,所以該遺址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並位居榜首。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縱目面具,竟能與楊官寨陶人的眼睛撞臉. . .

值得一提的是,在楊官寨遺址中出土的各類文物中,有一件文物十分特殊,它的樣貌與三星堆青銅面具的外形尤為相像,甚至可以把它們比作是“雙胞胎”。該文物名為“人面形陶器殘片”,其整體規格為高6釐米、長7釐米,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中較為出色的陶器作品,所屬年代約為公元前3500-前3000年,比三星堆文明遺址早1000多年。考古專家們曾將“人面形陶器殘片”與三星堆青銅面具形象進行過充分對比,發現二者的眼睛與臉龐輪廓比例相近,特別是眼睛部分,“人面形陶器殘片”也呈現出典型的“縱目”特徵,並且刻畫的角度與形象也都完全類似。由此考古專家們也斷定,楊官寨遺址文物與三星堆文物出現同樣的“縱目”特徵,絕非是一個偶然事件,相反,該現象說明二者之間的確存在巨大的聯絡,更大的可能性是三星堆文明對中原文化有所借鑑。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縱目面具,竟能與楊官寨陶人的眼睛撞臉. . .

談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承認,三星堆文明的確與中原文明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絡,我們也相信,隨著考古技術的不斷髮展,關於三星堆文物的謎團終將會被揭開,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三星堆之謎》 四川出版社出版 劉明著

頂部